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钊 《决策》2009,(6):34-35
政府“减副”能否成功执行,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中组部和中编办执行政策的决心和信心,另一个因素是地方政府对于不执行政策是否受到处罚的判断和估计。  相似文献   

2.
蒋东生 《管理世界》2005,(7):150-151,168
以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健全土地节约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新政”(见《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给了所有吃“土地饭”的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一个明确的信号:因土地因素获得超高利润和额外财政收入的“便宜饭”将吃不成了,关于“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将开始从纸面上,落实到实际中,新的土地管理体制和机制开始了。“土地新政”产生了显著的成效,土地市场治理…  相似文献   

3.
当前众多城市将人才列入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议题,纷纷制定并出台“人才新政”,而土地财政依赖下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扶持,普遍被视为此次政策扩散的重要动因。文章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估计政策效应,实证考察“人才新政”对城市住房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才新政”对全国城市住房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不同层级城市住房价格的政策响应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程默 《决策探索》2008,(19):46-49
许多地区的地方财政“退化”成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地方政府退化为“房地产商的附庸”。这一局面的形成要从分税制说起,因为分税制是土地财政的根源。而最新的财税体制改革不仅没有朝着“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方向演进,反而在“强干弱枝”的路途上越走越远,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的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朱大可 《领导文萃》2011,(19):87-87
幸福指数能否有认知意义,首先要看它能否表达民众的真实感受。这些年来,中国人日常食品的普遍毒化,城郊接合部居民的被强制拆迁,教育机构无脑化的“应试教育”,司法机构放弃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的基本责任,地方政府买卖高价土地推高GDP,  相似文献   

6.
杨龙 《决策探索》2009,(7):65-67
与其他地方的土地流转试验相比,浙江的独特之处在于,这是一种自下而下的农民实验,先有农民自发的大规模士地流转,再有政策的规范协调。政府跟在农民身后“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7.
黄程辉 《经营管理者》2013,(31):272-272
土地征收主要是指将国家最初分配给农民集体所使用的土地转化为国家公共用地,并根据对土地价值的估算给予被征收土地的农民一定补偿费的政府行为。土地征收具有强制性、法定性、公益性等特点。土地征收不仅能够为政府财政募集相关的资金,同样能够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土地征收拓展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一些地方政府在征收土地时并没有切实从被征收农民的角度去考虑,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利益。本文主要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讨论了其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决策》2006,(7):4-4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把土地出让金全部划归地方政府。但是,土地出让金始终不是财政预算内收入,有的县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到了其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有“第二财政”之称。同时,地方政府既不向人大报告,也不受监督,这就给地方政府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如何将资金分配和安排,至今混沌不清。  相似文献   

9.
张莫  钟源 《决策探索》2013,(19):40-41
地方政府性债务持续膨胀引发各界担忧,而意在“把脉”债务风险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已箭在弦上。9月16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与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署中国地方政府评级合作框架协议,并发布地方政府主体评级方法和模型、“未来,地方政府一定要自主发债,发债就需要评级,而评级就需要第三方机构。”业内人士称,探索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并通过科学的评级模型来判断债务风险,既有必要也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0,(23):16-17
今年两会前夕,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就关系百姓生活的热点问题,联合开展“2010两会调查”。85%参与调查的网友呼吁政府加大房价调控力度.70%的网友认为造成房价畸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推行土地财政政策。而“新国十条”、“京十一条”颁布之后,就在人们觉得高房价终于有了下降迹象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经济     
《领导文萃》2010,(4):6-7
房地产业绑架中国经济 中国房价为何屡抑不下?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土地出让金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房地产业与地方政府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民间因而出现房地产业已经绑架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2.
张道刚 《决策》2006,(11):1-1
《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办法》的行将出台,对“卖地生财”为主的“经营城市”来说,可谓釜底抽薪。可以预见的是,地方政府“卖地生财”的模式将走向末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一部分县城以及农村,由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城镇化率,一味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大量土地变成非农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但却没有支撑农民“上楼进城”的产业跟进,农村出现了大量“上楼致贫”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土地保障”功能正在弱化。土地的保障程度取决于农民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土地提供的收入稳定性和重要程度。问题是,在城镇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农村实际有多大比重的人口拥有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农民拥有的土地是否能够提供稳定充分的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5.
《房价高不能全怪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一文的作者、江西赣州市房管局局长刘宏长。后来又在《南方周末》抛出了“妖魔化地方政府”的宏论:“现在社会舆论有妖魔化地方政府的趋势。把地方政府妖魔化有什么好处呢?政府的利益也是人民的利益。即使土地收益多点。也是用在人民头上。不是放在某个人的腰包里。”  相似文献   

16.
宋妍  陈赛  张明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201-211
传统经济学隐含的同质性假设无法解释中国不同地方政府在区域环境合作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矛盾行为,区域环境合作治理研究陷入困境。通过剖析中国式分权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异质性的传导机制,从收入和偏好两个异质性维度出发,建立地方政府有限理性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地方政府关于环境合作策略选择的行为演化过程及其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环境合作治理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收入和偏好差异,以及对合作方的损失补偿或对不合作方施加监管与惩罚的力度。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加大对不合作者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参与环境合作的概率;适度的偏好异质性有利于促进区域环境合作;而地区间收入异质性不利于促进区域环境合作;在两地方政府收入相当时,一方可以迅速模仿复制另一方的环境策略,表现为相邻地方政府的策略趋同。基于此,提出加强环境监督约束机制,合理设计现行政府激励机制,完善区域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环境转移支付制度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中国区域环境合作治理高效执行,促进经济绩效向环境绩效良性转换。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是推动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发动机”和“润滑剂”。健全地方政府在推动高职校企合作中的保障机制,不仅关系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更关系到地方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土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及土地农业用途的基础上,农民依法自愿将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土地流转实现了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土地流转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土地流转主体的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然而,在现实中,农民作为土地流转主体其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改革     
《领导文萃》2013,(4):136-136
中国地方政府另觅“收入”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国家“办大事”财力不支时.就难免向地方财政伸手预支.而地方政府也只能另觅“收入”。其次,中国的税制不遵循“无代表不纳税”原则.几乎还是政府单方面决定一切税务事项。第三是预算不透明.2008年,国务院曾发布相关法规要求政府部门发布预算信息,但始终缺乏威慑力。而且.1994年税改之后,每年公共收益的实际总额都超过了预算。2011年,超额收益为人民币1.4万亿。  相似文献   

20.
楼市“异动”频繁引中央政治局关注自本轮楼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地方政府不断释放调控放松信号,试探中央对调控政策的底线。而近期,除了南京、郑州等地相继出现的“微调”政策外,一些地方限购政策到期以后,没再继续执行,成为地方政府与中央博弈的一个新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