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文强 《现代交际》2010,(10):29-30
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进行了探讨,针对以往语言交际理论的不足,提出了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示意一推理的过程,语言交际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交际双方的互相理解,语言交流双方通过寻找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结合自己认知环境,经过心智努力推理,最终达到理想语境效果,从而推导出对方话语意图,实现话语理解和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2.
"教师话语是指在课堂教学和课堂组织上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能够教授语言知识,组织课堂活动,增加师生语言交流。"[1]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中可理解性输入和互动假设为基础,运用观察、记录和文本转录等方法,以2014浙派名师一节公开课——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7《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为例,探讨教师话语量、提问和反馈,以进一步促进教师话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越 《现代交际》2014,(5):38-39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言在complete等的7C原则指导下被认为应该是越清晰、越准确越好,而在交流的过程中仅注重语言的精确性是不能保证商务活动顺利、得体地进行的,更为需要的是在商务英语信函中对模糊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本文分析了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实现形式及其语用价值,希望提高商务英语信函作者对于模糊语言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语用模糊指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在曹禺的著名戏剧《雷雨》中多次被运用,可以说是中国戏剧语言魅力的表现之一;但在翻译中如何处理这种语言模糊性,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对比《雷雨》两个英译版本,可以清楚地看到翻译作品对语用模糊性的不同处理,这一探索能为学界今后的语用模糊翻译打开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5.
师生间应然的学生话语权特征为生命性、自由性和发展性,可实际上现今师生间学生话语权却表现为无声或独白无群或被规训的缺失状态。课堂上教师话语的膨胀及学生话语的失落,形成了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导致师生间交流的障碍。要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就必须要消除教师话语霸权,还学生话语权,实现师生话语权的共享。  相似文献   

6.
起源于巴黎高翻学院,由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教授联合提出的释意理论,主要为了研究口译过程中翻译的策略,整个释意过程可以分为"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重新表达"三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译员接收到的是说话者话语的内容而不是语言的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本文选材于最近几年国内外的一些会议内容,运用释意理论来对其中的译文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一些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外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是各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习语具有特定的、完整的多样形式,用法固定,或言简意赅或形象生动,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具有普遍性特征。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易被忽视、不容易被识别的,固定的、传统的隐喻表达。这些固化的话语模式反而使人们忽略了语言使用的隐喻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隐喻,隐喻是认知的工具。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建立在对世界的体验之上,词语语义的构建和理解与隐喻联系密切。本文以常见的形容女性的汉语习语为例,从隐喻的角度来浅析其语义,以期激发人们的隐喻意识,更好地了解隐喻在话语中的构建机制。从而掌握话语使用的策略,提升交流技能。  相似文献   

8.
话语交流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话语交流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它能够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可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从而为企业赢得经济收益;话语交流还可以影响消费者,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论文通过具体事例详细分析了话语交流的基本特点以及话语经济功能的多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   

9.
话语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基本手段,具有层级性和非对称性特征。在话语交流过程中,人们通常采用一定的机制来调整自己的话语,以适应交际情景的需要。调整话语的主要方式有趋同和趋异两种。趋同是人们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内向化自己的话语模式以实现"同一"的交际策略。趋异是话语行为人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外向化自己的话语,从而适应交际场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人类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商贸谈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商贸谈判中模糊限制语的真实语料为例,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两个角度分析并探讨不同语境下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发现,在各类商贸谈判中模糊限制语具有礼貌得体、委婉含蓄、加强语气、客观阐述和自我保护五类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话语交流是人们消除误解、缓和矛盾的基本途径,是国际合作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在国际合作过程中,话语交流可以协调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使个体收益和整体收益实现合理化。在话语交流过程中,话语行为人应遵循话语伦理规范原则和互主体性原则,协调趋同,消除误解,逐步实现同一与共识,使国际合作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强调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要素,并基于一定的政治话语语料,构建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媒体政治话语分析框架。其意义在于通过对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权力与意识形态的多维分析,透视话语的建构和社会实践功能,从而揭示话语选择背后的权力和意识形态动因,为认识和解构西方媒体政治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国家话语能力和国家形象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交流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近年来,随着国家间交往日益频繁,外事口译成为政府之间信息交流的必备工具。  相似文献   

14.
焦梅 《现代妇女》2014,(6):179-179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有效的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场所,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话语交际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在课堂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中,为学生创造、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和主动学习外语知识的机会,是双方都处于一种互动状态,促进语言习得,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unan1991;189)。本研究通过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话语的分析,探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在话语量,提问方式,反馈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话语形式及语言输出量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模糊语言在人类社会的交际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生态学层面挖掘模糊语言之深蕴,此既为时代计,亦为模糊语言传承计。模糊语言的生态学隐喻,即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解释模糊语言。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在于运动性、多样性和适应选择性,依此生态之理来研读模糊语言,意味着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或者纲领。  相似文献   

16.
言语交际中,每个交际主体都是话语角色丛,扮演多个话语角色.在特定的交际场合,交际主体需要择取适当的语言和适度的表达方式,否则就可能导致言语交际失败.在平时的口语交际中,若缺乏对英语委婉表达方式的理解,交际主体能力就会被委婉表达方式严重阻碍,而且会明显阻碍交流沟通,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英语口语交际中的委婉表达方式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交际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不仅涉及语言本身,而且还涉及会话内容、话语对象和语言表达手段等。在日语交流中,人们在讨论性别差异的时候,常常会涉及终助词等有关词在词汇上的差异,可以说,终助词在会话中是提示男女性别差异的有效形式。以日语初、中级教科书中带有终助词的陈述句为研究材料,并通过量化研究男女用语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终助词在国内四大外国语学校日语教科书的会话文部分,有性别差异及特定的表达形式,且目前终助词的性别差异在逐渐缩小,不分男女差异的会话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王允曦 《现代交际》2012,(11):212-213
外语课堂上教师话语既是学习手段也是学习内容,教师对教师话语的掌控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教师话语,有利于积极调整教师话语的使用,建立和谐的语言学习的课堂氛围,促成有效的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中医典籍作为中华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与文化维度上体现了中国话语特色。以文树德《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为例,从中国话语的视角,在语言层面以及文化层面探讨中医典籍翻译策略,分析典籍英译中的中国话语传达。  相似文献   

20.
语言交际包括话语的生成和话语的理解,在语言交际的全过程中,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活动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言语交际中对于编码和解码的分析应用于关联理论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本文将研究关联理论在言语交际中编码和解码的认知语用分析,这将有利于在交际的认知过程中,话语动因的逻辑推理和基于心理语境的解释交替进行、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