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试论近代北京的城市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近代北京的城市结构变化袁熹北京自辽、金时代起,即成为北方王朝的都城。元统一中国后,北京便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中心,后经明、清两代,长达644年之久。从元大都的规划设计到明北京城的营建方案,都严格遵守着封建都城的设计思想,突出了以帝王为中心的皇权统治...  相似文献   

2.
从南宋到元代,福州二徐真人信仰的信众为了获取朝廷赐额和进入祀典,先是赋予神灵以姓名,后又将其指定为历史上的南唐二徐兄弟。二徐被塑造为唐朝忠臣,并以“唐遗民”翁承赞作为陪衬。永乐十四年(1416)明成祖的病情恶化,官员周讷、方宾向成祖推荐灵济宫道医曾陈孙,二徐信仰由此与皇室建立了紧密联系。明廷营建北京时在靠近皇城的位置兴建了灵济宫。北京灵济宫被赋予了保佑北京军民、庇护顺利迁都的功用,并成为明代皇家道场。同时,皇室将亲信道士安置在灵济宫,也从灵济宫道士中选拔道官。这些因素使得灵济宫获得国家长期支持,保持香火旺盛二百余年。  相似文献   

3.
汉藏民族间的茶马贸易肇端于唐代 ,经过宋、元时期的大幅度发展 ,空前鼎盛于明代。明代 ,汉、藏民族间的茶马互市较前各代 ,无论是交换的规模上 ,还是交换物品的数量上 ,都有较大的进步。一、明代汉藏民族间茶马互市的发展程度和规模明初立国后 ,为了巩固已取得的势力范围 ,集中力量消灭仍有一定军事力量 ,且对中原地区“犹有觊觎之志”① 的北元蒙古 ,统一全中国 ,明廷在藏族地区“法汉武创河西四郡羌胡之意 ,建重镇于甘肃 ,以此拒蒙古 ,南捍诸番 ,俾不得相合”② ,施行怀柔羁縻政策。这一政策削弱了北元蒙古 ,消除了它卷土重来的威胁 ,对…  相似文献   

4.
北京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璀灿文化的世界名城,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远在六七十万年前,远古人类的祖先北京猿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劳动和繁衍.自西周燕国在今房山区琉璃河董家林村一带建城以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建城的历史.从辽国把北京定为陪都始,到元、明、清三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首都算起,也有千余年的建都史.正是这种悠久的历史,璀烂的文化,使北京地上和地下都遗存众多的珍贵文物,成为历史名城、文化古都的重要内涵和标志.  相似文献   

5.
明代宦官专权给明代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加速了明王朝的经济崩溃。本文仅试就宦官与浙江经济的情况作些述论,以从一个地区进一步对明代宦官与经济进行考察。1 宦官打着皇旗进行的范围广阔、数量巨大的岁办、采办,是浙江百姓的灾难,而其间宦官肆虐的为害远远超过了备办上贡物品的本身。一、织造织造是指织绣各种龙衣章服以备宫中服着及赏赐四夷、宦官、大臣之用的丝织品。在浙江,织造上贡的为害首先表现为在宦官的摆弄下,织造所需数额日大,费用日增。  相似文献   

6.
<正> 天德三年(1151年)三月,金海陵王完颜亮“诏广燕城(今北京),建宫室”于是派遣画工描绘原北宋汴京的宫室制度,“阔狭修短,曲尽其数”。并令左相张浩等“按图以修之”。营建燕京城垣、宫室、苑囿等工程浩繁,曾役使许多民夫、兵夫,“作治数年,死者不可胜计”。在金代,“燕京城内地大半入宫禁,百姓绝少。其宫阙壮丽,延亘阡陌,上切霄汉,虽秦阿房、汉建章不过如是”。  相似文献   

7.
廉敏 《求是学刊》2007,34(4):135-139
明代史论的价值由否定转向肯定是明代史学研究的成果之一。总体上看,明代史论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征,其中,在明正统至弘治这一重要发展时期内,正统史论得到充实与发展,成为主流的社会思想;并且,还大致形成了正统史观、求实性史论和反思性史论三种思想倾向。由于社会危机的出现,正统史论内部也孕育着某些新异的变化,即明代后期出现的异端史论。  相似文献   

8.
有明一代,明代皇室重视佛教的教化作用,并对其进行保护,使得佛教极端兴盛。在北京地区寺院中,现存三通明代敕谕碑,以敕谕的形式对佛教寺院给予政治和经济上的保护,使人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探寻明代皇室与佛教之间深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何孝荣先生的明代寺院研究,是以明代南京寺院为起点的。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结撰成《明代南京寺院研究》一书,20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刊行,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在从事明代南京寺院研究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不少关于明代北京寺院的资料。这使他深深地认识到:“明代的北京,佛教  相似文献   

10.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产自青岛,此事早已广为人知并为国人称道.但大家也许并不了解,青岛出产的石材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曾畅销外埠,受到建筑业界青睐,在上海国际饭店等重点工程中使用,被誉为"国货之光".这些产品皆来自青岛一家民族企业——中国石公司. 德租时期,本地花岗岩被广泛使用 青岛建置以前,未见有规模开采石材的记录.章高元驻兵青岛后,建设栈桥、兵营、炮台所用石料皆从威海石岛运来.德租青岛后开启大规模城市建设,据《胶澳发展备忘录》记载,德国当局和建筑公司曾在沧口以北、青岛山北麓、小鲍岛村东南、太平山脚下、沙子口等地陆续开辟多个采石场,以满足筑港、筑路、军事设施等工程石料的大量需求,其中以青岛山采石厂最具规模,还配建有一条至大港的轻轨铁路.  相似文献   

11.
《帝京景物略》是记述明代北京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和民情风俗等方面的一部巨著。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言简意赅,成书有据,是研究北京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作者为刘侗、于奕正和周损三人。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丰台花卉文化的源头可以上溯到金、元时期,元代是其蓬勃兴起的重要阶段。在国家统一和城市建设的影响下,大都城南地区别墅众多、文人雅集,带动了花卉种植业的兴起与赏花风尚的形成;永定河主河道的移出,为花卉种植提供了水脉、土壤以及交通等适宜的自然条件。社会变动与环境变迁,共同促进了北京城南部这一特色地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防御善淤善决的永定河对北京城的洪水威胁,清代延续了金、元、明三朝在永定河沿岸筑堤的治水方略。康熙三十七年(1698)永定河的大规模筑堤及其以后的不断加固维修,在为京城减少洪水之虞的同时,也给北京地区的水环境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结合清代筑堤以来北京地区水环境变迁的重要史实,探讨永定河筑堤对于区域环境的深远影响,以期加深对历史上一些重大水利工程及其环境效应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胡同新解     
胡同是一个来自蒙古语的借词,这似乎已是目前学界的共识。不过对于胡同所对应的究竟是哪个蒙古词,则众说纷纭。本文从"胡同"的早期文例出发提出一种新解,即:胡同原先在蒙古语中应该有"两边高中间低之狭长地带"的意思;并从元明两代城市规划及市民居住建筑的不同分析了明代胡同数量激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北顶娘娘庙始建于明代,曾在清乾隆年间重修,1976年后殿因地震坍塌,后被翻盖为北顶小学,翻盖后仅山门、前殿保持原貌。由于北顶娘娘庙正好在规划中的奥林匹克公园内,为了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体现古今文化的和谐交融,2003年北顶娘娘庙被列入北京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并重新修缮,准备开辟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分馆,在奥运会期间正式向公众开放。本文主要从北顶由来、北京"五顶"、北京娘娘庙今昔等三个方面讨论其历史沿革及现状。  相似文献   

16.
民间抄书在中国古代图书流通文化研究中尚属不足 ,但它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有其特殊的意义。本文选择明代北京这一特定区域作为切入点 ,分析了几种重要的抄书方式 ;并对其特征、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麦思杰 《社会》2018,38(1):81-103
帝国时期,火政是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且往往与区域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关系。明清时期,在西江流域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广西梧州城经历了从军事重镇到商业枢纽的转变,而这一过程被全息地投射到梧州城火政的演变上。本文以梧州城的火政为中心,通过探讨其演变的过程,重新理解明清时期西江流域社会的地方动乱、人口流动及商业贸易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明代北京没有统一的市政管理机构。其时 ,街道均为土路 ,晴则尘土飞扬 ,雨则泥泞难行 ,且路面上粪溲遍布 ,卫生状况较差 ,容易引发疾疫。工部、五城兵马司、巡城御史、锦衣卫对街道、沟渠均有管理职责。其管理 ,主要是对壅塞的沟渠和塌损的街道及时疏浚、填垫 ,对损坏和侵占街道、沟渠的行为进行查处。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在主持政府的工作中 ,非常重视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他从实际出发 ,在改造旧北京、建设新北京 ,加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保护北京城的历史文物及古迹等方面 ,做出了一系列指示 ,并提出了北京城市建设要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为北京城市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何宗美 《阅江学刊》2013,(6):98-105,132
以台阁体为明代文学之正统即“台阁正统”说,是《总目》明代文学批评的一个基本思想。台阁正统说,对明初以来直到明中期的文学坚持的是从宋濂到“三杨”再到李东阳的文学中心论,依此脉络在《四库全书》明人别集及提要所构建的明代文学体系中,台阁体中心以外的作家就不可避免地被四库馆臣作了淡化和边缘化的处理。《四库全书总目》虽然称茶陵为“派”,但并不把茶陵派看作一个独具创作风格的文学流派,而是把它归入台阁体在后三杨时代的一种代表。茶陵派归属台阁体之说,其可取之处是注意到了该派多数作家所共具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但其缺憾和问题实非少有。《四库全书总目》所持的“立异起衰”说,与钱谦益的看法不尽相同,但都将茶陵派与复古派对立起来则是无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