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呓语集     
一 尽管我们永远也不会懂得“人类”是什么,但也要常常想想它——正像中世纪的西方人常常想到上帝一样。二 中国知识分子不要拿着自己的名字放风筝。 万一断了线,你的名字就找不到你了,你也找不到你的名字了。三 我同情贾宝玉,但也同情甄宝玉。 四 对于鲁迅,世界上只有三种人: 他爱的人, 他憎的人, 他同情的人。 对于中国的老百姓,世界上也只有三种人: 他爱的人, 他憎的人, 与他无关的人。 对于中国精英知识分子,世界上只有两种人: 他看得起的人, 他看不起的人。 五 规定了你的语言,就是规定了你的身分。 六 文化界也有沙尘…  相似文献   

2.
阿马蒂亚·森,印度人,在西方和印度早负盛名,但是中国人——首先是学术界——熟悉他,当在他荣获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进入新世纪这几年,他的著作被陆续介绍到中国来,接二连三,看来有一些热。热是好事,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乃至全国的青年学者中,罗成谈是校仅者,他的学识、才华、成果、业绩以及在学界的影响,都是出类拔革的,他先后出版了《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回溯长河之源──现代中国作家与传统文化》、《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人合作)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文学评论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赃》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罗成谈的求学和治学道路是比较通畅的,他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的学土、硕士学位都是在湖南师大取得的,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大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学者李何林先生),…  相似文献   

4.
徐复观作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昭示他自己对于民族文化的看法及态度,并以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感动同时代的人。他把中国文化视同中华民族的生命,认为学术思想研究的态度与方法应当立足于人的生命存在。他在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价值,这一发现使他确信对我们的整个历史文化应当采取“无限的敬意”的态度。他治学方法的特点,即方法以态度为基础、方法为态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富魅力的伟大人物,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具人格力量的巨人之一。他的人格是一面旗帜,他的人品是一面镜子,他象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与他交往和崇拜他的所有的人。所有这一切都与他的伟大人格分不开。了解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对于我们培养和塑造跨世纪的革命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中国人的社会主义追求联系在一起的。梁启超首先把社会主义的术语引入中国,并且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过评价。虽然他的评价并不准确,但他把对社会主义的研究与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相联系,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首先从历史发展趋势上加以理解。梁启超虽然没有在革命的主题下认识马克思主义,但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这次会议主要议题所涉及的郝大维(David Hall)的著作,即他比较西方和中国思想传统的著作,在他的著作中是最为著名和最广泛地被人阅读的,它们都是与安乐哲(Roger Ames)合作完成的。我不准备尝试在这个讨论中插嘴,因为我对中国的事情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认为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并标明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是哲学的两种方法,强调中国哲学的显著特点是运用负的方法,特别重视直觉体悟,与西方哲学有很大的不同。他对诗进行详细的区分和论述,构建起他对诗与哲学关系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他的哲学旨在关注人的价值、意义及人的终极关怀的问题,试图更好地解决人生的觉解和精神境界问题,有其深刻的现实价值和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未从绝对、抽象的角度来规定现实的个人,依马克思的观点,个人之所以是个人,在于他具有类特性,他属于这个“类”。个人之所以为现实的人,还在于他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特性。更为重要的是个人还与单个他人不同,他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人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载定(字东原)全面系统的批判总结了中国古代人学思想史中的人类生命现象的形成与构成的问题,天道。人道或人禽之辩的问题,人性的形成过程与构成的问题,无理、人欲及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关系的问题,对宋明理学中人学思想的批判等等,这些问题是中国古代人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经过他的批判总结,不仅结束了中国人学思想史中很多长期争论的问题,在“正人心”中又孕育了近代人学研究的很多内容,如“以理杀人”的口号,便成为了近代人学思想的号角。他的人学思想是中国古代人学思想的总结与终结。一、气化自然人类生命的形成中国古代人学思…  相似文献   

11.
吴科萍 《中国学术》2004,5(1):343-347
这部著作集中于青铜时代到汉初中国社会中人、神和宇宙的关系,旨在质疑整个中国研究领域中的理论误区,从而提出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他通过对汉学界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学说的总结与分析,认为当前汉学研究的困境在于许多西方学者试图用西方理性主义的标尺去解释中国的文本与事件。他主张采取历史的和文化的方法来解析中国古代思想史。他认  相似文献   

12.
沙底拾贝     
郁达夫与安庆学校 我自幼喜爱文学,当然知道郁达夫。在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上,总要大讲特讲郁达夫。也要求学生必须读他的作品。因为他是同鲁迅一起编杂志的文学青年。他是受中共领导的左翼作家。他是日本人杀害的中国烈士(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追认)。可是我却实在只知其名,而不大知其实。  相似文献   

13.
从《西学东渐记》看容闳的爱国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西学东渐记》看容闳的爱国思想于语和容闳(1828──1912),是"中国人而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的第一人。他最早组织幼童赴美留学,鼓吹"教育救国",被誉为近代"留学生之父",他积极参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等运动,以此来改革中国政治;他主张引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的起源与城市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的起源与城市的基本特征杨年人有聚居的特性,这是人的社会性的一种表现。如果人彻底离群索后,他的社会性就要流失;聚居是人们的自组织状态,增进了人们的交往,利于共同活动,因而是保证人的社会性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聚居的规模与范围,是由小到大、由分...  相似文献   

15.
郭英德 《中国学术》2000,(4):339-340
本书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汉学家,主要从事中国明清时代的社会——文化史研究。近十年来,作者致力于从新视角研究明清社会人文精神的变化,力图描绘出一个明清时期中国人的精神演变史。目前他正与中国学者合作,就中国十六至十九世纪文学和历史典籍中的情感与心境词汇进行系列研究,本书即为该系列中的第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6.
论严复中西道德比较与结合李承贵,赖虹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启蒙内容涉及诸多领域,其中“新民德”、改铸国民性格是他启蒙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严复认为,西方“贵信果、重少轻老、喜壮健而无所屈”①的国民性格很值得中国人效仿,但这种国民性格是...  相似文献   

17.
韶山掠影     
毛泽东是一个用如椽大笔书写历史的人,是他和他的战友们彻底改变了中国。毛泽东是一个谜,他充满神奇色彩的一生迷倒了亿万中国百姓和无数国外友人;毛泽东是一本书,一本人们爱不释手非读不可的煌煌巨著。了解毛泽东,学习毛泽东,是我们一代人、我们上一代人以及我们下若干代人无法回避的命题,因为我们无一例外地沐浴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下,伟人的身影将长期伴随我们成长、生活,并将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头张奎良树有根,水有源,即使是划时代的伟大思想理论,也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和思想借鉴。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造。但是,这...  相似文献   

19.
陈寅恪对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终其一生,始终关注中国知识分子问题。在这方面他最主要的观点是坚持知识分子的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为此他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并以其一贯擅长的比较方法对一系列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进行了独到的分析研究。陈寅恪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品格不仅与一定的社会历史状况有关,也与其所承继的精神资源有关。为此他十分强调家族渊源、师承关系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并认为陶渊明之所以超出“竹林七贤”,就在于他并不满足于消极避世,而是力创新自然说,为后世文人提供了据以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遭受深重苦难,人格受到空前屈辱,皆由于在新时代中未能解决好这一问题。所以王国维只有自杀,而除极少数人外的中国知识分子只有走向悲剧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侯玉琪,肖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揭示中国现代化与社会发展必由之路的科学体系,也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真正历史价值的价值学说。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及其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内在统一性,对于我们深人把握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