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开发智力的核心,学生必须在知识中思维,在思维中掌握知识。历史教学中的思维能力,主要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探讨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历史思维、逻辑思维和发展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建立创作“特区”、设置探索氛围、扩充创作空间、扩展创想时间、增设补充知识等几个方面来谈如何在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的整体素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首先要重视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其次要通过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再次,适量的练习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在电磁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个教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之具有比较完备的智能。那么学生的智能包括那些内容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本文仅就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哲学教学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院校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不能适应教师工作的现象,被称为“缓苗期”现象。其根源有很多方面,其中,在高师院校的教学中。重知识教育,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个重要原因。本文试从哲学教学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期达到缩短缓苗期的目的。包括哲学教学与本体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本体思维,观念更新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该文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等三方面谈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培养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之一(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智能)。其中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方向。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历史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一是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指阅读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即一般学习能力;一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如新大纲  相似文献   

9.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特别在中师历史教学中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独立地学习、很好的运用历史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小学各科的教学工作。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在表象、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能力,便是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主要是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历史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学习历史,提高思想觉悟,最终达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这就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为基本原则,对历史事实进行独立地思考和分析。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除此以外,有几种记忆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中小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主要出行特征,结合学生上下学出行特征,结合学生上下学出行模式和认知发展差异进行调查设计,对福建省晋江市抽样的8所中小学2 026名中小学生上下学出行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小学生通学率超过90%,普通小学学生以步行出行为主,且大部分独立步行在交通环境中时,示范小学学生以私人机动化出行为主;有住宿条件的初中,通学率均在50%左右,普通初中日出行以非机动化交通方式为主,重点初中日出行和周末出行均以私人机动化交通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在读的初、高中女中学生为对象 ,以自编问卷在全国范围内对优秀与一般女中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优秀与一般女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显著差异 ,优秀女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体现出较强的计划性、善于管理学习时间、有选择地听课和记笔记等特点 ;无论哪种学习方法 ,优秀女中学生都较优 ;城镇学生的学习方法优于农村学生 ;学习方法并不随年级递增而自然改善。针对女中学生学习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方法:使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量表,对30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测量。研究结果:(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获奖者与未获奖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差异显著;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2)除了外部动机之外,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及其各项均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内部动机和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业成绩有直接作用,可以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研究结论:内部动机和学习态度对学业成绩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体育教师和同伴对初中生运动参与和体质健康的影响,对957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结论:(1)体育教师主要通过体育教学影响初中生的运动参与,体育教学对初中生运动参与的影响普遍较高,但是影响程度受学生性别和对体育教师的喜欢程度影响。具体表现为体育教学对初中女生运动运动参与的影响高于男生,喜欢体育教师时体育教学对初中生运动参与影响较大,不喜欢体育教师时体育教学对初中生运动参与影响一般。(2)75.5%的初中生运动参与受同伴影响较大或很大,喜欢和同伴一起参加体育运动时,影响程度偏高,不喜欢时偏低。(3)57.3%的初中生认为体育教学对自己的体质健康有明显影响。无论是否喜欢体育教师,都有超过一半的初中生认为体育教学对自己的体质健康有影响,喜欢体育教师时,体育教学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偏大,不喜欢时影响偏小。(4)喜欢和同伴一起参加体育运动的初中生中,59.8%认为同伴对自己的体质健康影响较大;不喜欢和同伴一起参加体育运动的初中生中,87.0%认为同伴对自己的体质健康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心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是否适应将直接影响到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精神以及学习潜能的发挥,并最终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得失与成败。研究考察了17所中学的1986名初中生的心理适应性状况。结果发现:初中生对新课程实施的心理适应性整体上呈良性态势,表现在学习态度、师生关系以及参与意识等方面都比较积极。但不可否认的是学业压力依然存在,旧的评价体系严重桎梏着学生的发展。初中生的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年级以及性别差异,即办学条件好的学校的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高于办学条件一般的中学;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明显高于初二年级;女生的心理适应水平高于男生。新课程的实施,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学校、家长的大力配合,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16.
对中学生的自我暴露发展特点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第一 ,中学生的自我暴露总水平呈上升趋势 ,初二到高一是中学生自我暴露发展的转折阶段。第二 ,男生的自我暴露从初一到初二变化不大 ,初二到高一呈快速上升趋势 ,高一到高二呈稳定状态 ;女生的自我暴露从初一到初二呈平稳状态 ,初二到高二呈上升趋势。第三 ,自我暴露总水平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年级差异显著 ,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海岛中学生生存质量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岛中学生生存质量的现状,分层取样海岛6所中学,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高中生生存质量量表》(HSS-QOLS)进行测查。结果显示,海岛中学男生在心理和生理维度上得分高于女生,高中生在社会功能得分上高于初中生。结论是男生可能在自信、自理和自立等方面优于女生;高中生在处理个人关系、获取社会支持程度上优于初中生;学校教育质量社会评价越好或者学生成绩越优秀,其生存质量往往越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初中生学习拖延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随机抽取29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学生学习拖延调查问卷"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初中生的学习拖延行为比较普遍,总体处于中等程度;(2)初中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不高,大多处于中等程度;(3)初中生的学习拖延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及其显著的负相关;(4)初中生的学习拖延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回归水平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以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与有效教学为切入点,通过论证三者关系,剖析了初中英语阅读低效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适合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的两个基本途径,即以学生为中心和以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Olweus欺负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探讨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与抑郁焦虑的基本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同伴欺负状况、抑郁焦虑上无显著性差异;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情况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更易卷入同伴欺负,初一年级学生较初二初三的学生更易卷入同伴欺负中;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与抑郁焦虑相关显著,同伴欺负程度越高,抑郁焦虑水平越高;抑郁焦虑对同伴欺负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起正向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