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为了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对黑龙江省某医学院532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之间网络成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年级之间网络成瘾率无差异(P0.05)。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社会支持总分、自尊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社会支持量表的各个分量表以及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自尊与社会支持量表的各分量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针对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应该采取积极的认知行为疗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评估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社会支持具体指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学、伙伴等组织给予个体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比男生的水平高。在得到的社会支持方面,女生得到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男生得到的社会支持,二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以618名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现状,结果表明:是独生子的高职大学生客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的高职大学生;生源地是城市的高职大学生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生源地是农村的高职大学生,非独生子的高职大学生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是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是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支持利用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生源地是城市的高职大学生支持总分显著高于生源地是农村的高职大学生;是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支持总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结论: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呈现一定的特点,受其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班干部等因素的影响。对高职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其社会支持程度的差异性,鼓励其积极主动获取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总水平与心理韧性总体情况显著低于大学生非弱势群体。针对492名自认属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学生社会支持分析发现,这一群体在专业、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上均存在差异;在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韧性分析中发现,则存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韧性的影响最大。通过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能够很好预测职业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直接影响职业自我效能,而且还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职业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和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有效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以河海大学495名贫困大学生为实验组,476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均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尤其是在人际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三方面差异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在贫困大学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文科学生低于理工科学生,来自城市的贫困大学生低于来自乡村的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存在显著相关。提高个体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及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将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家族主义与生活满意度等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家族主义认识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76名大学生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家族主义的城乡差异以及家族主义与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繁衍家族因子上,农村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家族主义与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对家族主义与生活满意度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量表法以211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1)差异检验表明:孤独感在性别和来源上差异不显著。孤独感在年级上差异显著。(2)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孤独感与自尊、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自尊和社会支持对孤独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3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试图探讨农村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度较高,但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较低;人际信任中等;主要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农村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其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相关显著,社会支持越多,人际信任越低,农村大学生越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750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其中留守初中生506名。结果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不同性别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关系密切,高低社会支持组在心理健康各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除学习焦虑、自责倾向两因子外,社会支持各维度对心理健康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结论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回顾、梳理压力、社会支持研究脉络基础上,探析大学生校园压力、社会支持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并通过对570名身处校园大学生校园压力、社会支持现状的实证调查,意图揭示两者间的关联,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参考.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校园压力,社会支持水平较高,并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男生校园压力显著高于女生,而社会支持则低于女生;一年级学生校园压力最大.研究结果显示高校通过社会支持缓解校园压力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社会支持问卷以及应对方式问卷对高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现:采取不同应对策略的毕业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采取成熟型应对策略的大学生感受到的压力最低,其次是中间型应对策略的大学生,而不成熟型应对策略的大学生感受到的压力最大;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可以通过改进压力的应对方式加以缓解,而社会支持的作用则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粤西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从而为开展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粤西高校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2.9%的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或理解态度,61.1%的大学生对自杀者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大一学生比大四学生.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持更否定排斥的态度;自杀态度与社会支持存在弱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心理问卷探讨了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在坚韧性人格、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三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学生,在坚韧性人格、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坚韧性人格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研究基础上,对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社会支持问卷、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就业认知问卷对3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学生在积极评价、中性评价和特质焦虑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就业认知评价和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中性评价、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会支持和就业认知评价都与就业压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就业认知对焦虑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对运城地区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在年龄、婚否、幼儿园性质、所在地、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已婚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未婚的幼儿教师;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县城和市区的幼儿教师;公办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民办幼儿园的教师。担任行政职务的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不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  相似文献   

16.
女校大学生社会支持、自信特点追踪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Shrauger(1990)个人评价问卷(PEI)和肖水源(199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一年级文、理科女生新生各100人进行三年的追踪测查。研究结果如下:1.与全国10城市社会支持程度参考常模相比,被试除利用度的得分在高于全国10城市社会支持程度参考常模的统计学显著性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外,在社会支持其它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极显著地高于全国10城市社会支持程度参考常模。2.各类支持在专业及年级上存在不同差异。在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上,专业与年级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且二者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但在利用度上,存在显著专业差异,且专业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3.自信存在不同的专业及年级差异。4.自信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存在不同的专业及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式的问卷法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为测量工具对海南省7所高校的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差异分析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四种人格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抑郁质最低;且社会支持对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趋于一致。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性、内外向性和家庭外源性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更强的影响力;神经质性对主观幸福感只有直接的影响,而内外向性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而且可以通过家庭外源性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男性的婚姻状况与社会支持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安徽省乙县农村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大龄未婚男性与已婚男性的社会支持网规模和构成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婚姻状况对农村男性社会支持网的影响以及两个群体社会支持网的影响因素差异。结果表明,婚姻状况显著地影响了农村男性社会支持网规模,失婚使大龄未婚男性获得的社会支持,尤其是情感支持远少于已婚男性;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支持来源也迥异于已婚男性,他们的支持网中有弱关系的可能性低于已婚男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对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现状,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总体水平良好,外在社会支持程度高,情绪稳定性略低;(2)男、女贫困大学生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理科贫困大学生在朋友支持和家人支持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3)不同贫困等级的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而出生地不同的贫困大学生在问题解决和朋友支持两个维度表现出了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针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所出现的留守妇女这一群体,创新地从社会支持这一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有关数据和资料的描述性分析,分别从二维(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和三维(情感支持、物质支持和实际困难的支持)的角度分析了河南省柘城县L镇的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状况,描述了她们这一群体社会支持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