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从交代写作缘由、暗示主要内容、记述运思过程、揭示诗歌主题四个方面阐述了毛泽东诗词序言的艺术功效,并归纳出毛泽东诗词序言少而精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毛泽东诗词中最能代表作者艺术水平的当推两首《沁园春》.《沁园春·长沙》借景抒情、忆昔抒情,是毛泽东青年时代诗歌作品中的佳作.《沁园春·雪》写景咏史、境界宏大,是毛泽东诗词作品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首词.从两首《沁园春》可以窥见毛泽东诗词作品的艺术风格,堪称毛泽东诗词作品的"双璧".  相似文献   

3.
"飞"是毛泽东诗词的独特而突出的艺术现象.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美学分析,以展示毛泽东诗词的奇伟的魅力和价值,进而展示作者那非凡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毛泽东诗词对仗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毛泽东诗词的对仗艺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具有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运用典故,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毛泽东同志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在诗词创作中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遣词造句、传情达意表现现实生活,大大增强了作品 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探讨毛泽东用典特色,化用诗句、神话入诗和民谚民谣的使用.毛泽东的诗词用词风格与曹操、辛弃疾进行纵向比较,彰显出毛泽东使用典故的豪迈气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诗词手书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而且是理解和研究毛泽东诗词的重要参证和依据。本文运用毛泽东的手书资料 ,分析了毛泽东创作诗词的心理、意图、过程以及释义、辩伪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从诗人抒发革命豪情壮志,把诗词当作革命斗争武器和塑造雄奇的艺术形象三个方面,论述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文艺观的具体实践,具有丰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是祖国的文化珍宝.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而且也是伟大的诗人。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坛上灿烂夺目的明珠,也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作曲家运用音乐语言,通过诗词配乐歌唱的方武,使音乐创作服从于歌词中心内涵,把毛泽东诗词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高峰。选取歌曲艺术特色的角度,从诗词歌曲的题材、音乐语言、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方面入手,对毛泽东诗词歌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结合方言学界对毛泽东母语的研究成果,可以客观地分析毛泽东诗词中的方音押韵,这种方音押韵是毛泽东著作中方音现象的体现.毛泽东诗词中的方音押韵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不自觉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他的格律诗上.二是自觉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他的词作上.毛泽东在诗词中运用方音押韵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但更是他为了追求表情达意的效果,自觉运用方音的表现.毛泽东在诗词中按方音押韵的做法,体现了写传统诗词应该以现代口语的语音体系来押韵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一位杰出的古典诗人。毛泽东诗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前者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后者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感。民族性与时代性是他诗词创作艺术的纵横两个维度,且二者互为表里,贯穿于他诗词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有着浑厚传统素养的黄宾虹,竭其一生刻意创新,师法自然,力学深思、守常达变,晚年终于打破传统文人画的金科玉律,创造出"黄家笔墨",使文人山水画向艺术本位回归,给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代大儒饶宗颐不仅富于学而且精于艺。他着意于诗词歌赋,醉心于琴曲书画,常有独到之创作,多发醒人之言论。在其艺术观点的表达中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艺术诉求和艺术理想,艺术创作中亦蕴含着共同的艺术心灵。他认为“和”是中国艺术的核心思想,“太和”则是艺术心灵的极致境界。“和”的艺术理念引领着其艺术创作的求和之心、向和之路、成和之境,成为其艺术作品的内在理趣。  相似文献   

13.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指出:"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迄今,学界对"汉音"和"魏响"的内涵和区别仍属不甚了了,因而对曹操诗文的艺术精神及文学史意义和地位也就言之不确.文章认为,就艺术表现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俗"、"虚"、"滥"、"质"与"雅"、"理"、"实"、"丽"的不同,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犹是汉音";就情感特征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又体现在由大众性到文人化、由政治性到抒情性、由客观性到主观性、由社会性到个性的转变上,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又"纯乎魏响".因此说,曹操的诗文具有徜徉于"汉音"与"魏响"之间的独特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14.
李贽既是思想家、学者,又是一位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多种社会文化角色的交融,形成了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也形成其诗人情感的丰富深广,并不乏绚丽浪漫情调。思想家的深刻睿智与学者的博学醇厚,又极大地助益其诗歌艺术,形成其诗歌通俗与雅致兼赡的语言特色,优美的意境,含蓄隽永的韵致,以及澹泊凄清与豪逸悲凉并存的风格特点。①   相似文献   

15.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指出:"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迄今,学界对"汉音"和"魏响"的内涵和区别仍属不甚了了,因而对曹操诗文的艺术精神及文学史意义和地位也就言之不确.文章认为,就艺术表现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俗"、"虚"、"溢"、"质"与"雅"、"理"、"实"、"丽"的不同,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犹是汉音";就情感特征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又体现在由大众性到文人化、由政治性到抒情性、由客观性到主观性、由社会性到个性的转变上,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又"纯乎魏响"。因此说,曹操的诗文具有徜徉于"汉音"与"魏响"之间的独特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16.
周邦彦是宋词雅化过程中一位十分重要的词人.其词艺术风格可用"浑厚和雅"四字概括之."浑厚"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沉郁的情思.清真词表现出了浓厚的感伤沉郁情调,它是宋代以来知识者精神世界和感伤情怀的再现;二是缜密的法度.清真词善于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注重意象的选择安排,努力增加表情的角度和层次,从而实现其抒情的浑厚沉郁."和雅"主要是指清真词的"中和典雅"的气象,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四一是含蓄蕴籍、怨而不怒的艺术美感;二是溶入叙事这一"第三要素",即采用对话因素及蒙太奇之类的手段来营造中和典雅气象;三是使事用典,句句有来历,增加了词的审美含量;此外还用音律谐美来完善清真雅质.  相似文献   

17.
学术大师梁启超不仅是中国20世纪初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融会中西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中国近代历史文化思想发展起到了奠基和开拓作用。他在其历史文化思想中最重视对情感和艺术情感的研究。所提出的情感乃是艺术将生命与宇宙众生并合为一的通关见解、屈原词赋作为其情感化身令他最终"为情而死"等论点,均富有独创性和开拓性。  相似文献   

18.
才思无穷寄载笔——论任昉笔体作品的思想和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朝学者任昉擅长表奏等笔体文章,和当时文坛领袖沈约齐名,有"任笔沈诗"之称。任昉的笔体作品中有大量的属于代人创作的代言体。即使是代言体作品,任昉也能设身处地恰如其分地把握作品的艺术表达出自己的褒贬,表现了有为而作的精神。任?的笔体作品用典恰当、笔端含情,其艺术价值得到当时人的赞赏。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的人品、人格、气质和思想,在其散文创作中凝聚成了独具风神的艺术精神:一、以天下为己任的进取精神。欧公积极以文干政,关心民瘼,惠爱百姓,具有浓重的忧国忧民和悲悯生命的忧患意识。这既出自于欧公学“古道”的自觉行动和刚劲有为的天性,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宋代士大夫特有的文化心态有关,所以发而为文,具有一种情感奔泻、气韵流走、议论剀切的艺术张力,将舍我其谁的精神充分表达出来。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欧公以笔代戈,讨伐奸邪,揭发小人伎俩,为伸张正义,甚至将矛头直指皇上。这出自欧阳修的凛然正气,也来源于他的文学艺术观念,所以他的散文总是具有“议论争煌煌”的特殊韵味。三、文学上的革新精神。欧公为清扫五代侈丽文风,提出了一系列的革新理论,团结了一批革新力量,同时身体力行,创作了大量的平易质直的散文,并将散文的艺术精神融入诗歌、辞赋、骈文创作之中,从而成了“一世学者宗师”。  相似文献   

20.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道士、学者和文学家,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被他作为道教宗师的光环所遮掩。陶弘景早负文名,诗文辞赋,众体皆备;内容上表现出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之心;感情上显得真挚深沉;总体上具有自然秀美、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