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和最复杂的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信用风险的计量提出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指出有条件的银行要实施内部评级法,通过对历史数据构建模型测算客户的违约概率。本文结合内部评级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客户评级的角度,研究了个人客户违约概率和公司客户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2.
冯玲  文璐  肖阳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1):43-50
取消政府隐性担保或将成为未来政策重点,这将引起隐性担保退出的市场预期,导致金融机构违约风险的重定价。在金融机构自身资产价值随机运动的情形下,文章分别分析了离散时间隐性担保与连续时间隐性担保下金融机构总资产价值的动态随机运动规律,在结构化模型框架内构建了考虑政府隐性担保预期的违约风险模型,度量了政府隐性担保退出过程中不同风险状态金融机构的违约概率与预期损失。研究表明:(1)随着政府隐性担保逐步退出,金融机构违约概率逐渐增加,预期损失呈现先增加后递减的过程。(2)金融机构资产价值波动率越大,杠杆率越高,在政府隐性担保退出过程中其违约概率与预期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3.
王艳 《经营管理者》2012,(6X):327-327
预期违约制度起源于英国判例法,是公平和效益价值的法律体现,得到了美国法的传承和发展,并被《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吸收,英美两国以及上述《公约》和《通则》的规定各有不同,特别是在减少损失原则和对预期违约的分类和救济上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预期违约与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同为期前违约救济制度,但是两者在性质、适用条件、救济和制度系统性等方面都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违约风险下的信贷决策模型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违约风险下的信贷决策模型与机制,通过以银行个体合理性和激励相容性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在考虑违约风险和项目成功概率条件下的信贷决策模型,分别给出了基于抵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策略下的信贷决策机制,探讨了信贷配给机制与无配给机制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在信贷出现配给时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和有抵质押贷款的条件.最后运用实例详细分析并讨论了不同违约概率条件下企业项目成功概率对银行期望收益的影响,得到了银行相应的贷款临界值和在不同项目成功概率条件下银行最大可接受的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委托贷款公告数据,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的违约风险及其防范机制。数据显示,我国委托贷款的整体违约率为10.09%,远高于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影子银行风险受信息因素影响的直觉一致,抵押条款和借贷距离会显著影响委托贷款违约率:其一,从抵押视角来看,抵押条款和贷款违约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为了防范事后的道德风险问题,贷款者会要求借款者提供抵押;其二,从借贷距离视角看,与近距离借贷(或同省借贷)相比,远距离借贷(或异省借贷)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这揭示出,借贷距离越远,贷款者越难对借款者进行甄别和监督,从而推高了借款企业的违约概率。本文研究不仅为我国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机制的风险状况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而且对影子银行参与者如何有效防范风险和相关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含有违约风险的利率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解决含有违约风险的利率风险管理问题,指出了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含有违约风险债券利率风险管理问题研究的必要性,获得了违约风险债券久期的一般公式,建立了含有对违约风险的控制、平均绝对离差约束、平衡表其它相关约束以及目标约束等在内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目标规划模型;并在给出数值实例的基础上,讨论了违约风险的存在对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县域中小企业贷款违约行为与信用风险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马九杰  郭宇辉  朱勇 《管理世界》2004,(5):58-66,87
利用实地调查资料,采用logit模型对我国县域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务状况特别是资本结构、资产周转状况、股权状况对有显著的影响;企业家个人特征特别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持股对企业信用风险有较大影响;企业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信用风险也有一定影响作用,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越小。基于logit模型估计结果,利用一个小样本数据分析了贷款合同的有关条款对中小企业违约的影响,结果显示:贷款利率、期限、贷款金额和担保品数额与我国县域中小企业目前违约率之间的关系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8.
多银行贷款池的组合违约风险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资产组合的违约风险是决定其定价的重要因素.根据多银行贷款池这样一类特殊的资产组合的契约特征,可将其组合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分解为:1)宏观的系统风险因素;2)各贷款银行的风险因素;3)各债项的异质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反映这类贷款池的违约风险和相关性结构的多因素模型,并在条件独立性假设和多元正态分布假设下,得到了该贷款池的违约行为随机特征.数值分析表明,多元正态分布的因素模型能够比较清楚地刻画所研究的多银行贷款池的组合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9.
预期违约制度是合同法中违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英美法,我国《合法法》吸收和借鉴了这一制度。本文从关于预期违约的现行法律规定出发,着眼于预期违约的起源与发展,对其与我国《合同法》中的拒绝履行、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简要论述了我国《合同法》中关于预期违约制度的成功与不足,以期对我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违约损失率是信用风险的重要测度,本文在结构信用风险模型框架下,基于风险中性定价推出了违约损失率的结构化表达式,用无风险利率取代了公司资产价值漂移率。利用四川全省十五年的大额违约贷款数据进行了对比实证,分析了违约损失率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等,包括贷款期限、资产负责率、无风险利率、贷款额、与违约率的关系等。把宏观系统参数引入结构化的违约损失率模型,并结合国内大样本大额违约贷款进行实证对比是本文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1.
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是银行风控的重要内容。贷款逾期天数作为常见的风险度量指标,具有典型的零膨胀特征。对于零膨胀数据,传统的线性回归不再适用,两部模型是常用的代表方法。考虑到贷款数据具有偏态分布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分位数两部模型—logit-quantile模型。该模型由Logistic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构成,为了进行风险因素的选择,在模型的两个回归中添加了Lasso惩罚。为了求解模型,本文采用了坐标下降法和线性规划法相结合的迭代算法。模拟分析显示,对比逐步法和常用的logit-linear两部模型,新模型表现出了最好的变量选择效果,尤其在零膨胀比例为80%及高维情形时,该模型的表现仍然最优。最后对某银行的贷款数据实证分析显示,新模型具有更精简的结构,采用交叉验证技术进行预测显示新模型的预测和分类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2.
许文  迟国泰  杨万武 《管理学报》2010,7(4):585-594
将银行资产组合的单位收益所承担风险损失和风险价值作为银行各项资产组合收益最大化约束,运用逆向递推原理和非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基于违约损失控制的多期资产组合动态优化模型.运用逆向递推原理在考虑下一区段优化配置结果的前提下,控制本区段单位收益所承担的下偏矩风险.反映了不同区段的单位收益所承担的风险对贷款总体效果的相互影响,在考虑单个区间贷款最优的过程中,优化配给所有区段的贷款配给.用单位收益的风险损失下偏矩来控制违约风险损失,改变了流行研究用方差表述风险而导致的组合风险刻画不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当存在违约风险时,一个代表性投资者投资于一个可违约债券、股票以及银行存款的最优资产配置问题。利用简约化模型来刻画可违约债券的违约风险,并给出其价格的动态过程。通过随机控制方法给出了此优化问题的解析解。结果表明跳跃(违约)风险的存在,使可违约债券的最优投资策略不再是连续函数。当可违约债券违约时,投资者对可违约债券的持有量为零;当债券未发生违约时,投资者对可违约债券的最优持有量主要受信用利差、违约强度以及投资期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信用资产之间的违约相关性对组合风险有重要影响,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违约相关性,已成为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介绍了违约相关性产生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对违约相关性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出了对实际的风险管理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杠杆收购是股权收购交易的主要形式,所以对于股权收购而言,债权和股权的价值估算至关重要。但一方面鉴于股权收购交易所需的大量资金,股权收购主要采用分层债务结构进行债务融资,另一方面囿于收购的目标公司具有显著的特质风险,传统的Leland模型无法对这类债务和股权进行定价。为此,本文基于股权收购的多层融资结构,构建数理模型研究了股权收购交易的债权和股权的定价方法,并分析了最优破产决策和违约概率。基于实证参数值,模型预测的股东内部收益率和违约概率与实证结论十分接近。当标的资产价值下降时,目标公司的杠杆比率快速提升,优先级较低的债务迅速贬值,从而解释了投资者抢购安全资产的动机。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发现采用单层融资结构会提高融资成本,使得股权受损,这为分层债务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本文比较静态分析了标的资产波动率和市场利率对估值和破产决策的影响,结论支持了实证研究中有关市场利率与股权收购相关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考虑决策者是模糊厌恶的,利用实物期权方法,解析地给出了银行价值,企业价值和最优停贷水平。分析了模糊厌恶和基准波动率对最优贷款利率,最优停贷水平,企业价值和银行价值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模糊厌恶提高了贷款利率,降低了企业和银行价值。在基准波动率水平较小时,模糊厌恶推迟了停贷水平;在基准波动率较大时,模糊厌恶加速了停贷水平。此外,在模糊中性下,企业价值是基准波动率凸函数,银行价值是基准波动率凹函数。而在模糊厌恶下,企业价值和银行价值都随着基准波动率的增加而递减。本文从行为金融角度为中小企业"融资贵"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违约预测问题,按照行业类型对我国2009年的上市企业进行分层抽样,构建了小波结构模型.小波结构模型通过应用小波变换来分解上市公司日收益序列,进而对低频序列和高频序列分别构建预测模型,再依据预测模型对未来收益进行预测,最后使用小波逆变换重构预测收益序列.通过小波结构模型可以避免时间序列模型进行收益波动预测的累加计算过程.在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对这两种模型的校验中,可以发现小波结构模型比时序结构模型在违约预测上有更好的识别力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We extend the standard model of general equilibrium with incomplete markets to allow for default and punishment by thinking of assets as pools. The equilibrating variables include expected delivery rates, along with the usual prices of assets and commodities. By reinterpreting the variables, our model encompasses a broad range of adverse selection and signalling phenomena in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Perfect competition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lenders to compute how the size of their loan or the price they quote might affect default rates. It also makes for a simple equilibrium refinement, which we propose in order to rule out irrational pessimism about deliveries of untraded assets. We show that refined equilibrium always exists in our model, and that default, in conjunction with refinement, opens the door to a theory of endogenous assets. The market chooses the promises, default penalties, and quantity constraints of actively traded assets.  相似文献   

19.
考虑多阶段状态变量的动态信息对违约风险的影响,同时考虑宏观因素和公司个体因素来构建违约预报模型,并且通过在状态变量中包含的行业因素来刻画行业间可能存在的信用传染效应;建立违约风险强度中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和渐近性质,进而建立条件违约概率期限结构的极大似然估计.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及其渐近性质考虑传染效应的显著性检验问题,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