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部近代化研究的新作——评《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莉博士的《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是从生活方式和社会伦理的近代化发展来考察上海社会变迁的。读罢此书,我对近代化和晚清上海的社会变迁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来源于本书的新颖。我认为书中有“三新”,即角度新、史料新,对妇女解放的认识新。一、角度新一说起近代化,人们更多想到的是飞机大炮、政治制度。建国以来以革命史为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赌技的东传及中西赌博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近代西方赌技东传中国的过程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之后,认为中西赌博在赌博观念、赌具形制和赌博形式诸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而这种种差异是东西方社会状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的一种折射。而近代中国人跨越社会、文化、心理障碍,接受且嗜好西方赌博,则从一个侧面曲折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缓慢转变。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期,中国服装受到新思潮形成、政治制度更迭、西方文化入侵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的女性服装开始尝试身体的解放,有意识地去表现女性人体曲线特征,由繁琐变得简单轻薄。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女性服装的特点和变迁,从当时的女性服饰变化上,可以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思想、社会习俗、文化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一般说来,我们现在所说的中产阶级即英文中的middle class,最早出现在近代以来的欧洲。自17世纪甚至更早,欧洲社会就出现了现在被称作现代化的社会变迁历程,并通过这场绵延数百年并不断向整个世界辐射的大变迁使人类生活于其中数千年的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民族文化传承,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文学不仅是丰富精神生活的调味剂,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一个国家的倒影,反映社会的风气等情况。通过文学我们可以从中探索近代女性形象的变化。近代文学作品中,女性的形象逐步发生改变,社会地位也渐渐提高,从精神上到经济上的逐渐独立。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时代变迁带来的影响,更是女性思想解放而奋起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6.
张晓红 《现代妇女》2010,(8):103-106
服饰是一定时期物质生活和思想文化的综合反映。温词中有大量的女性服饰描写,真实生动而比较全面地展现了晚唐女性服饰的特点,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女性的生活、观念及社会风习等,从这一角度看,温词具有一定的服饰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服装有许多值得探讨、研究的内容,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折射出了特定民族的文化和当地的风情。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服饰也出现了巨大的演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如何让中国服饰能够真正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时尚元素,这是所有中国服装设计师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永文  ;赵宗文 《现代妇女》2014,(12):I0033-I0034
赋税制度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内容,能反映一个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中国近代赋税制度经历了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三个时期的变迁,与传统赋税制度相比,有新的特点。因此,对中国近代赋税制度变迁进行研究,具有重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着,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英语也如此,它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迁,只不过是变化的速度较为缓慢、不易被人感觉到。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发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发现英语语言的变化,比如说从广告词的变化中可以析射出近代英语语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政区建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的重要内容,政区的变迁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显著呈现而反映各时期不同的政治面貌。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政局动荡不安而致使广西政区变迁更迭频繁。探讨相关史实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时期纷繁复杂的形势与环境,而且也对今人探析广西政区地理变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近代消费习俗的新趋向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力戒奢侈是一以贯之的信条,也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历代统治者尽管实际上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但在口头上也不得不经常标榜勤俭,一般民众更是将其作为治家理家的原则。“成由勤俭败由奢”, 已是家喻户晓的生活箴言和人生座右铭,被视为国之大脉、家之根基。但是到了近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传统的消费习俗在城市社会生活中逐渐出现了以下几种新的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地区之一,上海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上海的交通工具也逐步走向现代化。近代的上海交通工具经历了从马车、轿子等传统交通工具到汽车、电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转型历程。近代上海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对上海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杜恩义 《现代妇女》2014,(8):338-338
几千年华夏中心观的积淀,近代以来受到西学的冲击,但其并未因此而立刻消亡。华夏中心观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近代社会中不同的政治派别和社会阶层用自己的方式坚持着华夏中心观,对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服饰文化传递着时代变迁与文化发展的信息,中国服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级地位、典章制度以及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服饰的翻译一般采用直译、意译及改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娜 《职业时空》2009,5(8):146-147
研究了私营企业发展如何促进村落社会劳动分工,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从而对村落生活条件及主体产生巨大影响,使村落社会的居住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家庭生活方式及交往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促使村落社会生活向现代化、城市化方向变迁,从而促进村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人民主权思想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杰作,其充分阐述了政治社会中每个公民和政治生活之间的关联性,表达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人民主权理论经过历史的变迁,无数思想家对该理论的研究与改进,已经深深影响了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体制和国家政治生活标准。本文将从近代人民主权学说入手,纵观学说的变迁,探求人民主权思想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城镇化道路不可承受之重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也是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演化规律.城镇化,不但反映了人类居住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飞跃式发展,而且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迁.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城镇化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振居民消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克莱德?伍兹在《文化变迁》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人类学关于变迁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这对于正处在从传统社会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社会与现代生活方式过渡的中国社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职业教育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由黄炎培等人倡导并发起的职业教育思潮影响了整个教育领域,科技救国的思想洗涤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思想体系,形成了面向现代化的新教育格局。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事业中令人瞩目的发展之一就是职业教育。这是继近代职业教育思潮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变革”时期,推动这一变革的巨大动力就是“科教兴国”战略。从历史上看,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变迁的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变迁的条件和动因。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我们在不断地吸收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应当发掘、整理和继承我国近代以来的职业教育思想,探索出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加入WT0,2008年申奥成功,中国加速了国际化进程,这不仅给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变化,对我们生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这种生活影响,特别是在生活方式的变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