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基督教文化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文化现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多作家与基督教文化有或亲或疏、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并将其纳入艺术视野,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表现基督教文化对于现代中国人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影响。老舍曾经领洗入教,参加教会开展的一些活动,其文化心理及文学思想、艺术思维均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塑造宗教形象,表现宗教人物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为,张扬耶稣的人格精神,是其创作的重要内容。但同时,老舍也通过传教士和教徒形象塑造,对基督教表示了明确的批判和拒绝。老舍对基督教文化的态度,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倾向。老舍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与拒绝、赞赏与批判是同他的爱国热情、救世救民的人生追求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他改造国民性格、检讨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化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基督教神学如何成为欧洲中世纪初期占主导地位文化的原因问题,以往的学者均看到希腊罗马和希伯来文化(二希)的影响。但是,二者究竟怎样从分属不同的上古文化形态造就了欧洲中世纪文化的独特构成,本文提出,人类从神话思维到宗教思维是造成原始宗教向神学宗教转变的根本原因。同时,还有希腊罗马文化被理性总结时的神学价值取向、基督教与当时人们的历史需求的契合、基督教学说与西方远古文化精神某些内在的一致性以及基督教自身巨大的文化包容性等原因。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二希”文化的中世纪化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注重从认知视角来研究隐喻现象。隐喻被普遍认同为一种基于认知相似性的映射,是人类构建和理解概念的思维方式。爱情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普遍存在,且因中西社会文化、宗教哲学、思维范式等因素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战争观,战争观的形成与不同民族的地理、历史、宗教、文学、道德等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西方的战争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密不可分.本文试从文化视角对中西方关于战争根源认知、战争指导方略、战争手段运用及生命观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魔戒》融合了北欧神话和基督教宗教精神,《西游记》则是儒道佛精神交汇的经典之作。本文从世界起源、生命意识、善恶观念几个方面入手,比较两部神魔小说所反映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的差异,得到这样的结论:西方文化呈现自然客体化、追求合本质生存以及二元对立思维的特点;中国文化则体现出自然主体化、追求生命的无限延时性以及整体性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诗人晨宏是景颇族作家文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多涉及民族生活,并“记录”和“储存”了许多属于自己民族独特的现代性体验。浓郁的本土意识是晨宏诗歌的显著特点,他在本土意识的书写中实现着对自我民族文化的认同。晨宏善于写“树”,并在其中完成了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当代的许多作家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施玮作为基督徒是众多作家里的典型代表。施玮作为海外作家却将目光投向大陆,用西方的基督教传统来重新审视国人的灵魂和生活。本文主要论述《红墙白玉兰》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借鉴《圣经》中异象和象征的艺术手法;2.人物塑造方面引用《圣经》原型;3.借鉴《圣经》U型叙述结构;4.宗教主题的书写。  相似文献   

8.
宗教在中外文学文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果不把宗教的因素考虑进去,跨文化研究便无从谈起。相应地,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到宗教在异质文化交往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则不仅能有效地认清人类文化的形成特点,同时更能确切地把握异质文化交流、对话的规律,进而获得文化间交往融合的方法之道。宗教不仅可以看做文学文化传播的媒介物,同时它也在文学文化交往中起着范式作用。这种作用在基督教与西方文化传统的形成上,在中国文化的发展特点中,都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宗教是跨文化文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其传统宗教文化 ,每一种宗教文化在民族的交往中都必然相互影响 ,相互借鉴 ,相互吸收。这一规律体现在世界三大宗教文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其宗教文学之中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中国文化繁荣昌盛的历史时代,其多元宗教文化以西域最为典型。唐代西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传播之道,多种宗教在此汇聚、融合,形成了以佛教为中心的多元宗教并存的文化格局。西域宗教在内容上表现为不同宗教相互借鉴吸收,在民间信仰上体现出世俗化、功利性等特点,这些宗教内容的形式和信仰方式促进了西域各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和交流,对西域的稳定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文化类型: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经济文化类型是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因素。在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下,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表现为文化互补的必要性、密切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等特征,并影响到了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历史格局和现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语言文字、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塑造了儒家与基督教思维模式的风格差异。儒家表现的是独具特色的具象会意和直觉体悟的思维特点,基督教彰显的是抽象思辨和理性分析的思维方式。儒家的具象直觉和基督教的抽象分析在思维基点上体现为主体自身和客观逻辑精神之别,思维原则上呈现为整体与个体之异。但是,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亦存有相互交织的共性,只是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摘要]文章采用自编《民族文化认知问卷》为工具,调查分析了云南世居特有的白族、哈尼族、纳西族、景颇族、基诺族5个民族共2750名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期望为民族文化和谐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总体上,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知处于“不太清楚”的认识水平,民族、性别、学段、城乡的人口统计变量差异显著。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文化知晓度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大众传媒3种文化认知途径有关,其中父辈、社交活动、祭祀典礼、同辈、观察学习、电视、影视、祖辈、课程学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广义上讲,宗教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历史,而语言又是某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载体.研究中国宗教与基督教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可以正确地认识宗教的作用,以利于我们了解彼此的语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避免产生文化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几方面探讨了英汉隐喻的文化特性,认为隐喻具有民族特性。它以思维为本源,以相似和联想为基础,其意义源于思维与认知客体的互动,是一种文化行为。这种行为制约于民族思维方式、传统习俗以及民族历史与典籍,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英汉喻体的文化认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比喻喻体的比较与分析,可以进一步佐证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栽体.汉语和英语中的比喻喻体取向相似性,说明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但是,比喻喻体的取向差异性也反映出由于中西方的地理环境、民俗、宗教、生活习惯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人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对英汉比喻喻体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和中西方人对世界认知方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习语的文化信息异常丰富,记录了各自民族的历史,反映了各民族的宗教、文化及生活习惯,透视了各民族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和民族性。由于地理、历史、民族、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影响,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特征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通过对英汉习语的比较来了解中外文化的内涵和异同,以达到更好地理解、使用英语这门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宗教与通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宗教与通俗文化关系密切。一方面,宗教的巨大影响涵括了通俗文化的各种形态,另一方面,宗教借助通俗文化扩大影响,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宗教中的通俗文化成分淡化了宗教的神学理论,使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广泛而不深刻,虔敬与世俗并存依然是美国宗教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犹太—基督教是美国的主流宗教信仰,是美国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的源泉,通俗文化中被神化的偶像是美国民族文化的象征。宗教与通俗文化间的冲突和对话折射出美国社会固有的种族和宗教矛盾。  相似文献   

19.
在朝鲜族教会和苗族教会中,我们可以从基督教的思想内容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形式、基督教的伦理与少数民族的传统伦理、基督教信仰与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等四个方面,看到基督教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两个民族的教会处理基督教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方式不同,主要取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类型和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20.
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认知隐喻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隐喻以相似性为映射的基础,通过概念之间的类比推理,揭示人们的思维机制和对事物的认识.概念隐喻的形成和文化密切相关.不同文化对概念隐喻所表现出来的相似认知现象表明了人类文化认知的共性.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渗透于概念隐喻的形成和表现过程,形成了各民族特有的概念隐喻表达机制,因此概念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出明显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