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临床归属感问卷、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对240名护理专业本科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护生临床归属感和职业获益感处于中上水平,临床归属感与职业获益感存在正相关,建议通过提前接触临床、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加强临床科室团体文化建设、引导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等措施增强护生临床归属感。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主学习能力问卷、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和大学生学习策略问卷对福建某省属医科大学555名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呈中等水平,且受评判性思维中的寻求真相、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维度以及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维度影响; 提示护理教育者可通过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及元认知策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同龄群体关怀互动量表、组织关怀氛围量表,对福州178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同龄群体关怀氛围、是否班干部是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建议继续深化人文关怀教学改革,联合临床实习基地,共同打造良好的关怀氛围,促进本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专业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问卷对68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男护生专业认同得分小于女护生得分;志愿录取护生专业认同得分大于调剂录取护生得分;自己喜欢而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护生专业认同得分大于其他原因选择就读的护生得分;学生干部护生专业认同得分大于非学生干部护生得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满意度护生专业认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录取方式、就读原因、是否为学生干部、专业满意度是影响专业认同总分的主要因子。结论:护理教育者应着重对男性、调剂录取、非自己喜欢而就读护理专业、非学生干部、专业满意度差者及高年级护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其专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现状,分析缺失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分析国内外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现状,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和主要表现。结果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是:只注重"护病",不注重"护人";护患沟通少;工作中没有体现人文精神;在管理上缺乏关怀性的行为和制度约束等。结论护理人文关怀要从学校护理教育抓起,培养护生人文精神,注重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培养,营造人文氛围,创造良好环境,创建人性化护理服务管理制度,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就医氛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临床本科护生对生活护理与技能性操作态度的区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十堰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100名临床本科护生关于生活护理与技能性操作的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对生活护理与技能性操作的认知情况差别具有显著(P<0.05);70%护生会愿意参加技能性操作,11%护生会愿意参加生活护理;83%护生认为生活护理由家属或护工完成是最合适的.结论 学校及医院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强调技能性操作重要性的同时也应加强对生活护理的重视,提高本科护生对生活护理的认知,加强对生活护理的学习与运用,以提高生活护理质量,体现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48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辅导干预.团体辅导前及结束后一周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S)和应付方式问卷(CSQ)进行施测.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CDMSES得分、成熟型应付方式得分明显高于辅导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得分低于辅导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团体辅导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增强其面对困难时的应付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兴趣特点及影响因素,了解其职业心理特征,对构建具有良好职业心理状态的护生队伍有启示和指导作用.方法:应用基本资料调查表和霍兰德中国职业兴趣量表对滁州城市职业学院425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社会型学生占63.5%;无打工经历、“自己意愿”就读和高职二年级学生中社会型的比例及职业兴趣高于其他学生(P<0.05).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兴趣与所学专业的专业匹配度较好;二年级是护生职业兴趣改变的关键时期;无打工经历、“自己意愿”就读护生的职业兴趣更趋向于社会型.  相似文献   

9.
以《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潮州市142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潮州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教学效能感及其职业倦怠感的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对其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机制,以及教学效能感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感显著负相关,职业认同感与教学效能感显著正相关,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显著负相关;(2)教学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能负向预测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3)教学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在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整群抽样调查法对920名在校高职、中专护生对死亡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护生对死亡现象认识态度比较正确,高职护生的认识态度比中专护生积极(P〈0.05);90.6%的高职护生和93.3%的中专护生对死亡心理感受恐惧和回避(P〈0.05),但对护理濒死病人有较好的接受意识。因此,学校应积极探索如何开设死亡教育课程,研究课程的内容与方法,重视提高护生面对死亡的心理素质和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教育实习视角探究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机制,是发挥教育实习助力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形成,增强师范生从教意愿,为培养造就卓越教师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路径。因此,论文在自编《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胜任力问卷》、借鉴《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教育实习满意度问卷》的基础上,以242名学前教育师范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实习胜任力、实习满意度与职业认同感的关系。结果显示,师范生实习胜任力、实习满意度、职业认同感为中等略偏上水平,师范生实习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在其指导教师教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实习胜任力、实习满意度与职业认同感呈显著正相关,实习满意度在实习胜任力与职业认同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医学生职业认同度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将医学生职业认同分为六个维度,编制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两所医学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结果按α=0.05水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不同年级等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六个维度的总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对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有一定影响。理性选择报考专业,重视医学生人文关怀,加强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强化临床实践教学,是增强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护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和仪表,从整体上提高护生素质.以<基础护理学>中"护士素质及行为规范"为试点,对在校98级护理专业护生进行职业行为模式教育,采取示范、练习、指导、演讲和表演竞赛方法.通过课后学生体会和调查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基护学教学应多为学生创造锻炼才能机会,不但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兴趣及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加深护生对护士行为规范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利于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自我认知的获得,有利于学生不断自觉地、扬长避短地调控自己的职业行为模式,并使之不断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过程性角色理论形成职业认同循环模型,在角色期望、角色领悟及角色实践三阶段探究本科护生临床职业认同的形成机制,探索其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的阻碍和促进因素及职业认同建构结果。结果发现,角色固化、职业价值低、职业支持不足是本科护生职业认同的阻碍因素,促进因素包括自我期望、护理榜样、临床适应力,最终形成参与者和旁观者两种职业认同结果。本科护生职业认同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在护理职业现代化转型中,传统社会结构与护生个体意识的博弈过程。尽管面临护士职业历史与现实双向维度的职业认同困境,但是大部分本科护生还是展示出了积极的角色实践姿态,产生新的角色期望,形成螺旋上升的职业认同格局。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实践能力是幼师生职业素养的集中体现,是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幼师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脱离实际,二是教育实践能力的训练方式单一,三是教育实践时间与指导严重不足,四是幼师生职业认同感的高度缺失。而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纽带、以幼儿园为基地、以榜样为力量的举措,是培养幼师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实习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的反刍思维及职业成熟度现状,发掘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6—12月在南京12所医院选取处于实习阶段的护理本科、高职(三年制)、高职(五年制)学生共868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实习护生的职业成熟度平均为(3.07±0.28)分,处于中等水平;反刍思维平均为(22.71±4.70)分,其中强迫思考[(12.05±2.58)分]高于反省深思[(10.67±2.48)分];护生的反刍思维水平与职业成熟度呈正相关。研究发现经历临床负性事件的护生多存在反刍思维,而反刍思维与护生的职业成熟度呈正相关,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对经历临床负性事件的护生多加引导,帮助其将强迫思考转化为反省深思,从而促进职业成熟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编制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方法:运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设计原始量表,多次施测修改量表,采用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包含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四个维度,累计贡献率63.053%,共12项题目;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可作为测评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针对护理本科男生专业观现状,提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帮助男护生转变不良观念,提高男护生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呼吁社会对男护士的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给予肯定,改变人们的职业习惯性心理.  相似文献   

19.
选取南京市两所医科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共计276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医科院校中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现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浏览并借鉴相关文献,结合开放式访谈,自编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认同感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专业认同感评定、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三部分。发现13.8%的学生专业认同感较高,总体认同水平低。学生干部及所学专业为第一志愿群体对本专业的认同感较高;超过70%的被调查者认为增加社会实践或实习时间是提高认同感的有效方法。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减少过重的理论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习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临床实习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过程,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每年在二级医院有大量的护生实习,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专护生,对中专护生的管理也是实习生管理工作的难点,这就需要改革现有护理实习管理模式。为新时期的医学科学事业培养更多优秀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