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一兵 《东南学术》2005,(1):123-127
本文主要讨论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的物化信仰问题.在这个拉康式的后马克思思潮的代表人物那里,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成了拉康式的物化信仰指认,这种物化信仰支撑着意识形态幻象,而幻象则缝合着本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齐泽克的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与拉康的欲望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齐泽克进行意识形态批判的切入点。齐泽克从两个方面来改造拜物教:其一,拜物教被肢解为人与人的拜物教以及物与物的拜物教,拜物教的产生来源于人与人或者物与物的互相指认,具有结构性的特质。拜物教所包含的真实与虚假二元对立的本质被化解为结构性的共存。其二,拜物教作为一种信仰"被客观化",现实存在的"物"替代人成为拜物教的主体,从而使拜物教成为无主体的信仰。两种改造在本质上都服务于犬儒主义意识形态前提的确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同一。无"物"的拜物在着力于扬弃意识的虚假与真实的区分中,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同一成为可能;无"主体"的迷恋在着力于对信仰的物化分析中,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同一成为现实。由此,齐泽克使意识形态批判陷入"明知故犯"的困境,最终使批判成为对现实最有效的辩护。  相似文献   

3.
赵伟  刘世衡 《北方论丛》2014,(4):124-129
意识形态幻象理论是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中最核心、最具独创性的内容,它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运作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这要归因于其思想土壤:拉康的欲望幻象理论。可以说,整个意识形态幻象理论都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对拉康欲望幻象理论的重释,是后者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创造性布展和开拓。因此,我们对齐泽克意识形态幻象理论的研究必须深入到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层面,要以阐释学的视角重新厘定二者的关系。唯其如此,才能准确把握该理论的实质与精髓,才能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莫雷 《晋阳学刊》2009,(1):68-70
阿尔都塞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都借鉴了拉康的思想,所以他们的思想存在着共同之处。区别在于阿尔都塞主要运用了拉康早期的镜像阶段的思想,齐泽克则主要运用了拉康晚期关于真实界的思想,由此出发,齐泽克认为阿尔都塞的质询理论并不彻底,他进一步发展了意识形态幻象理论。但是两者存在的问题也是共同的,一旦把意识形态的概念过度膨胀化,那么这个词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关意识形态的幻象理论是齐泽克视野中非常复杂的核心理论。本文通过分析幻象在欲望图中的位置和对幻象公式的阐释,说明了"幻象"是对"Che vuoi?"的回答及幻象的结构是被阉割的主体(subject)对"对象a"的欲望;并且从"幻象"支撑现实、"幻象"结构欲望、"幻象"遮蔽不一致性等三个方面挖掘了"幻象"的三层含义,说明了齐泽克"幻象"的运行机制;阐述了他以幻象理论为核心的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是构建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从现实、幻象和无意识这三个核心概念分析齐泽克意识形态概念的特定内涵,从中可知意识形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虚假意识",而是一种社会存在。齐泽克给予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的关系以新的理解,但也把意识形态的作用无限夸大了。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概念素有观念论/物质论、中性观/贬义观的纷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将意识形态视为颠倒物质和精神关系的唯心思想以及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虚假普世性理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商品拜物教批判展露了意识形态物质论。商品拜物教的要点并非劳动产品在交换中转化为商品,而是商品在交换中转化为资本,这尤其体现在劳动力商品的买卖上,那是社会生产关系和剥削原理的物化或商品化体现,意识形态因而近似经济基础所表现出的一种物质化、日常化的无意识语言;齐泽克结合拉康的无意识-语言理论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物质论,认为意识形态早已实现非意识形态化,它是前物质/观念的社会符号结构,是现实的"心脏",也是语言虚构的最高体现,这可称为意识形态超物质/观念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关于意识形态幻觉的思想。齐泽克先是在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批评性分析中 ,将拉康的象征理论移植到社会历史层面中来 ,再通过卡夫卡的作品以及庄子梦蝶一类特定文本语境指认意识形态幻象对伪社会现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齐泽克提出“返回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因有二:当代金融资本呈现出的“自主主体”现象造成了商品拜物教意识形态的新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人本主义倾向和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疏离了政治经济学。齐泽克透过精神分析发现了当代商品拜物教意识形态、康德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三者间的结构相似性,以拉康化的康德黑格尔哲学为方法论,用拉康的“症候”和佐恩-雷特尔的“真实的抽象”分析商品形式本身的秘密。这构成“返回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主要内容。但“实用唯我主义”的个体视角、过分抬高商品形式的重要性和以意识形态批判为“母题”的“返回政治经济学批判”使其同马克思相离甚远。  相似文献   

10.
阿尔都塞与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都塞在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的过程中,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进而探究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齐泽克借鉴拉康的“镜像”理论,探讨了意识形态的想象功能,揭示了“意识形态幻象”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关系,对阿尔都塞的理论作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阿尔都塞与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新研究路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鲍德里亚不满于马克思仅仅批判商品的"交换价值"颠倒,而提出使用价值也是资本主义交换体系的产物,甚至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经济拜物教的更重要的隐密理论构件,在他看来,使用价值拜物教才是更基础性的东西,它是政治经济学真正的秘密,它是人类中心论和一切人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深深地根植于一个"自然化"的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2016,(2)
阿尔都塞在晚期著作《相遇的哲学:晚期作品集,1978-1987》中,解读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幻象性,进而把意识哲学论域指认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绝对界限";阿尔都塞通过翻转意识形态视域界定,在对拉康精神分析、葛兰西文化霸权等理论的充分接纳和推进的基础上,推进了其意识形态理论的唯物化阐释,试图解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伪造并恢复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新"问题式"。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逻辑扩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视域探讨,但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种理论偏执。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纪之交卓有理论成就的左翼思想家,齐泽克在吸收拉康、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的基础上构建起自身的意识形态和无产阶级及其革命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政治哲学。通过构建以意识形态幻象理论为核心的当代资本主义分析,齐泽克进一步阐述了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变化,指出, “被排斥者”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革命主体,反对“伪行动”并重构阶级斗争,从而成为新无产阶级,具有进行革命实践的潜力。齐泽克政治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批判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泽克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意识形态批判 ,从对个体获得自我身份的生命历程的分析入手 ,揭示了意识形态幻象背后掩藏着的“真实的短缺” ,分析了意识形态的运作机制、形式化本质 ,并分析了其作为一种避免直面虚无、平息心理焦虑的策略人类社会对它的依赖性。指明“并非一无所知 ,依然勤勉为之”正是后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也反映了后现代社会知识话语与价值判断分离、削平价值深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齐泽克的“后意识形态”概念,既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在知性范围内的虚假意识形态,也不是后现代主义消解意识形态崇高意义,进而取消意识形态本身的“后意识形态”策略.齐泽克眼里的“后意识形态”,实际上是犬儒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意识形态主体已经知悉意识形态说教的伪善性却认同和维护它,其原因就在于他认为意识形态不是存在于社会意识领域,而是存在于社会现实,存在于无意识主体的欲望活动中.虽然齐泽克的“后意识形态”理论从社会心理层面精致地剖析了意识形态的运行机制,但却曲解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从而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6.
齐泽克(Slavoj■i■ek)曾在一次访谈中,明确表明他对9.11事件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政治效应的态度:"我认为也许听上去有点自相矛盾,但在这样一个巨大的震撼性事件之后,我们应该鼓足勇气问一句,它真的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吗?我会说,不是的!我认为,需要把重点放在这件破坏性事件是如何被意识形态所利用了。"齐泽克的态度相当明确,9.11事件是被意识形态所利用的社会政治事件。为了更好地理解是次事件与我们的关系,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质疑意识形态为我们设定的问题坐标。究竟齐泽克是如何完成这一任务的?他所主张的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可以如何帮助我们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具体把握这一事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意涵?本文尝试透过整理和解读《欢迎光临真实的荒漠:论9.11及相关日子的五篇文章》(Welcome to the Desert of the Real:Five Essays on September 11 and Related Dates)一书的主要分析脉络,具体展示齐泽克式的意识形态批评的高度穿透力。  相似文献   

17.
齐泽克基于"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对意识形态这一历史性概念做了辩证的分析.他认为,意识形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或者三种形态,即"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自在的意识形态是作为观念复合物的存在形式;自为的意识形态是作为仪式等物质形态的存在形式,最后一个阶段则是意识形态自身的否定之否定,即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是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无意识层面的"幻象"存在形式.他试图说明:意识形态的定义就在于我们认为非意识形态的东西恰恰是意识形态本身的悖论性.  相似文献   

18.
布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以"需要"的意识形态生成理论为基点,揭示了隐藏在丰盛的"物"背后的使用价值拜物教,补充了马克思商品交换价值拜物教的缺憾,进而揭示了需要是如何被意识形态所编码,直至最后完成了消费社会符号价值体系的建构与批判.  相似文献   

19.
货币的本质规定与拜物教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物教"是一种典型的文明病症,拜物教批判构成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思想,必须深入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层面;进而深入到商品价值形式及其历史运动的层面。马克思的分析表明,货币之谜源于商品之谜,货币的神秘性源于商品的神秘性,货币拜物教源于商品拜物教,而商品之谜、商品的神秘性和商品拜物教则产生于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因此,只有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才能消除人们的拜物教意识。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人物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也即他们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建立在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辩证"式阐释基础之上的。所谓的"辩证"阐释模式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理论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阐释维度——在本体论维度,主要讨论的是启蒙理性或工具理性是否为一种本体论的存在问题;在认识论维度,主要讨论的是主客体二分法与"辩证法"或"否定"性认识方法问题;在方法论维度,则主要讨论的是"音乐拜物教"与"商品、资本和货币拜物教"问题。在以上三个领域中,阿多尔诺、霍克海默的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之间都存在着异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