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朝士结党,与专权宦官为仇,栾巴本是东汉干吏,属朝士之党,《后汉书》有传。据说"好道",道家党徒便张扬其事,制造方术故事,称颂其德政,在民间广泛传播,《神仙传》的作者汇集其事,此"栾巴"条之所来由。从两本"栾巴传",或可以窥见历史人物与民间传说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黑暗传》自三十年前发掘出来,被誉为"汉族神话史诗",一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集中研究。随着《黑暗传》的出版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出现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成果。汉族神话叙事长诗的新界定,成为目前学界对《黑暗传》做出的新结论。近期,《黑暗传》入选在第六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期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分证明了它的价值与意义。为推动学术讨论、总结汉族民间叙事长诗的理论成就,本刊特地约请国内重要学者参与《黑暗传》的学术讨论,最早研究《黑暗传》的故事学家、三十年来不断深化《黑暗传》性质大讨论的著名学者刘守华先生不吝赐稿,为这次学术讨论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更好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查理大帝传>是中世纪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其作者艾因哈德(约770--840)是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4.
<正> 古代山西省地理学家法显(约337——422年),冒着生命危险,跋涉于人迹罕见的沙漠和高山地区,从今新疆帕米尔进入印度,在印度十三年,足迹遍南亚,最后从海道回国,撰写著名的《法显传》(《佛国纪》)一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实地考察的外国地理专著。本文拟对法显和《法显传》作一点介绍。由唐太宗领衔主修的《晋书》不为法显立传,这是《晋书》的缺陷。但历来佛学书中为他立传的甚多,如南朝梁僧祐的《出三藏记集传》卷十五,南朝梁慧皎的《高僧传》卷三,唐智升的《开元释  相似文献   

5.
唐传奇《无双传》以爱情为主题,采取"读者在场"的写法,文心巧构,道德价值、审美倾向单一,有明确的褒贬意义。王小波的小说《寻找无双》故事框架来源于《无双传》,其主题发散多岐,呈现为戏仿古典的寓言。《无双传》是用平凡的结构、真实的态度编织理想的神话;《寻找无双》叙事结构独特,手法怪诞,其情境、感受却予人切肤的真实感。二者语言外壳相异,人物核心性格具有内在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张衡传》     
【题解】 本文节选自范晔的《后汉书·张衡列传》。 范晔(公元398——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人。他博贯经史,又善属文,在南朝刘宋时期,曾任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太子左卫将军等职,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文帝处死刑。 《后汉书》是范晔从尚书吏部郎贬为宣城太守以后开始写的。他根据前人各家撰写的有关后汉史的著作,写了《后汉书》。全书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其中志三十卷是梁刘昭取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的八个志补入的(因范晔遇害,只完成了“纪传”,“志”未完成)。到北宋时合刻,即流传自今的本子。范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7,(5):36-40
尸解是道教假死托形的一种成仙方术,其早期内涵较宽泛,包括灵魂飞升、肉体成仙、死后复生等不同形式,至南北朝时其理论内涵逐渐定型,专指假死托形、解化成仙之术。唐前仙传小说对尸解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表现,《列仙传》视尸解为神仙的神异法术,其尸解形式多样,故事情节简单,是对汉代尸解概念的演绎;《神仙传》中尸解理论内涵逐渐明确,死后托形解化成为魏晋时期尸解的主要内容,其掩饰死亡的目的也得到明确;《洞仙传》全面反映了六朝上清派尸解理论,如剑解、杖解等尸解形式的发展,尸解复生理论的完善,对儒家思想的援引,尸解仙等级的划分等。此外,《洞仙传》尸解故事还体现了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政权统治之间的冲突及保持政治平衡关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9.
《李固传》     
[译文] 李固,字叫子坚,陕西南郑人,是司徒李郃的儿子。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有李郃的传记。李固有状貌奇异的外表,头顶有骨隆起,好像鼎足和犀牛角一样,脚掌上长有像乌龟壳那样裂痕的花纹。李固年少的时候,爱好学习,他经常步行外出不以千里为远去寻师求教,因此他就研究和阅览了许多书籍,也结交了一些英贤名人,当时国内有志向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10.
梁慧皎的《高僧传》,以弘扬僧人的理想人格,达到传教护法为目的;道宣的《续高僧传》以弘通佛法要义为首任,重在“会正解而树言”。二者虽在写作过程中都具有史家的眼光和“实录”的精神,但在成书目的及作传理念上却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深入了解慧皎和道宣为僧人立传的意图和价值取向,从体例结构、成书目的及作传理念等维度探析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韩国李奎报《白云居士传》与王绩《五斗先生传》受到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影响,均以"号"名篇,取横舍纵;隐去姓氏,模糊时代;叙述语言相近,内涵精神相承。二文亦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五斗先生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比《白云居士传》更为丰满、鲜明;行文结构的安排上,二文也显出差异。  相似文献   

12.
柳卓霞 《东方论坛》2014,(4):108-113
文人单篇传记是正史列传的重要史源,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尽相同。《新唐书·李贺传》与李商隐《李贺小传》两文,不仅在对李贺生平事迹的选择方面有差别,而且在叙事的显晦、情感色彩的强弱、叙事层次的运用、论诗手法等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通过两文对照研究,可管窥史传与文人传记之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一、《中州先哲传》的主编李时灿 《中州先哲传》一书,是由李时灿主编的。李时灿(1866——1943年),字敏修,号暗斋,河南汲县人。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奋发好学,熟读儒家经籍,1892年考中进土,后官刑部主事。清末,历任清政府资政院议员、河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河南学务公所议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春节,一本“由江泽民的朋友和同事讲述的个人传记”——《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热销大江南北,成为当下书市的阅读热点。这是由一个美国人写的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传记。本刊记者在春节前夕得知此书作者库恩博士要到杭州签名售书。经过节前节后的多方联系,终于落实了对库恩博士进行专访的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15.
虽然有些学者对史书中的格萨尔和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主人翁格萨尔进行过比较研究,但模棱两可,毫无定讨。人们仍然习惯于把史书中的格萨尔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主人翁格萨尔混淆起来。 本文就史书和史诗中的格萨尔进行一点肤浅的探讨。 一、格萨尔称谓的含义和由来 有人说,格萨尔是莲花花蕊之意,是说花蕊能破花瓣而出,堪称英雄,故喻人则为英雄。 又有人说格萨尔在蒙古族中称为“格斯尔”,其意也为英雄,故藏族称呼中的格萨尔是外来语。 也有人说格萨尔是象雄语,指英雄豪杰,是随苯教而沿袭迄今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唐传奇小说《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董西厢》是西厢故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文化的变迁是《董西厢》情节和人物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董西厢》创作于女真统治的金代,这是一个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发生冲突与融合的特殊时期。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两部作品分别带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元代文学以戏曲成就为最高,因而诗、词、散文及文言短篇小说向来不甚为人所重视;特别是文言短篇小说,很少有人提及。事实上,唐代文言短篇小说至宋而衰,元代的文言短篇小说数量也不多,虽然如此,元代文言短篇小说中不乏优秀之作。《娇红传》和《绿衣人传》就是例子。本文即仅就这两篇小说的反封建倾向,向读者作一介绍。 《娇红传》为元代中期文人宋梅洞所作(见明人丘汝乘《娇红记序》)。曾被人假托为虞集的作品。小说描写北宋宣和年间发生在成都地区的一个故事。成都书生申纯,乡试不中,去到担任眉州通判的舅父王仲贤家作客。王仲贤有个女儿名唤娇娘,颇具姿  相似文献   

18.
邓广铭的《岳飞传》和王曾瑜的《岳飞新传》,是新时期岳飞传记中两部有影响的力作。本文作者在精读的基础上对比其异同优劣,提出了极中肯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唐书志传》和《两朝志传》同属于说唐系列小说发展初级阶段的作品,两部小说的编订者都怀有“补经史之所未赅”和“裨益风教”的目的。但事实上,两书都未能像《三国志通俗演义》那样使“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誉录”。为什么自视甚高的上层社会竭力推崇的“精心”之作却颇受冷落,而趋近于街谈巷议的俚俗之作却广泛流传呢?这主要是以教化为目的的所谓“精英文化”与以娱悦为主旨的世俗文化之间的隔阂造成的,尽管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两书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严重的史传倾向也促使作品自身疏离民间,这是传统的“史贵于文”的观念造成的,同时也证明所谓上层文化欲对民间文化进行驳正是十分艰难的。  相似文献   

20.
《吴晗传》与《史记》的实录精神方竟成苏双碧、王宏志所著的《吴晗传》,是我国新时期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它以翔实的史料、鲜明的爱憎客观地反映了著名明史专家、原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从学生时代到他被迫害致死的历史,其中许多突出事件和入木三分的描写,具有深刻和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