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明朝的海禁使中国传统的海洋文化被压缩到闽粤交界的漳潮区域,明朝海禁松弛之后,闽粤海洋文化向环中国海区域传播,构成以闽粤人为核心的海洋贸易网络.台湾作为闽粤海洋网络的一个枢纽,从其海洋经济发生的一开始,就受到闽粤海洋文化巨大的影响.漳潮的海盗文化,是台湾开发的基础;闽粤的重商文化,培育了台湾的商人阶层;而闽粤沿海以出口为导向的海洋经济移殖,是台湾海洋经济产生的原因,也是台湾经济能够迅速走在中国前列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2.
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背景造就了东南陶瓷鲜明的海洋性特征,并成为我国古代陶瓷手工业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环。东南陶瓷海洋性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名窑在沿海窑场被仿烧而成为沿海手工业产品的过程,表现为以浙、闽、粤等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相对集中发展,向海港周边地带类聚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内地名窑向沿海仿烧窑转移的窑业技术发展轨迹,并成为我国古代海洋贸易陶瓷的主要产地。  相似文献   

3.
元代景德镇花口工艺已经被淘汰,因此"青白花碗"的"花"不是指花口.<岛夷志略>有青白处州瓷、青白瓷和青白花瓷等记载,可见青白花瓷是专指青白釉瓷器中的一种.元至正时人张文进把施透明釉的青花瓷瓶称为花瓶,而汪大渊下西洋的时候,景德镇青花瓷施的是青白釉,故<岛夷志略>记载的青白花瓷指的就是青花瓷.  相似文献   

4.
明初自实行"海禁"政策后,海上走私活动一直零星存在,但到成化、弘治时期(1465-1505)东南沿海的走私活动则开始活跃.与以前主要为沿海卫所军卒不同,这时期形成了由普通商民、海防军官、沿海豪势、册封使节、权贵人物等多种势力参预走私贸易的复杂局面.虽然明政府通过增补新的条例打击走私,普通商民的走私活动被有所扼制,但闽粤沿海豪势和权贵势力的走私活动却在抬头,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与权贵利用出使占城机会前往满剌加贸易不同,闽粤走私商人则多与来广东朝贡的番商交易,由此形成内商走私贸易与外商朝贡贸易相互依存的局面.而成弘时期闽粤商民的走私贸易,也重塑了中国在东亚海洋贸易体系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西方殖民者东来对中国海外移民形成一股外部的拉力;明中叶以后海洋社会经济的兴起和嘉靖时期使患造成沿海社会动荡,对海外移民形成一股内部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控制理论的视角将海洋管理定义为是有关海洋社会组织(包括正式组织如国家海洋局和非正式组织如渔民协会)通过政治制度、经济和社会舆论等手段,通过对人类海洋开发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以达到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协调沿海和内陆平衡发展,促进人类海洋开发活动持续、稳定、协调开展,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海和谐共处的目的.定义中阐明了海洋管理的对象:人类的海洋开发行为;海洋管理的任务:一是合理引导人类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二是有效处理海洋问题,三是协调沿海与内陆平衡发展;海洋管理的主要手段:政治制度手段,经济手段,社会舆论手段.这是本文作者从社会学视角对海洋管理进行的一些解读.  相似文献   

7.
海洋农业基础产业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海洋渔业的生产方式正进行着具有根本意义的重大变革,海洋渔业及相关行业的生产内容与目的已大大丰富,以海洋捕捞业、海洋养殖业为中心的新兴产业群已初现雏形等原因,有必要设立“海洋农业”的新范畴。海洋农业是以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培育业为产业基础,海洋捕捞业、海洋垦殖业为产业主体,海洋休闲农业等为产业分支的新兴产业群。由于海洋农业是从自然界获取物质,沟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物质交换的桥梁,在整个社会生产的产业链中处于开端,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具备了相当的产业支撑和拉动能力,因而可以确认它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产业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沿海11省市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试验田,海洋经济的全面推开需要海洋科技人才的支撑.伴随着海洋产业集聚规模化,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呈现区域分布非均衡性特征.以海洋产业为主导,融合教育、科研、经济及生活环境等评价要素构建立体化评价体系对沿海11省市的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力进行综合评价,依据集聚力排序将评价目标划分为强、中、弱三类地区,从地缘优势角度提出集聚力强弱地区的联动互补策略,为地方政府的科学施政提供精确化参考.  相似文献   

9.
清朝中衰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以白莲教为主的农民起义与各种社会动乱交织一体。嘉庆年间浙闽粤沿海大股海盗的出现,加剧了清朝统治的危机。所谓海盗,就是那些脱离或半脱离生产行列(尤其是渔业生产行列)、缺乏明确的政治目标、以正义或非正义的暴力行动反抗社会、以抢劫勒...  相似文献   

10.
开发海洋经济,首先要解决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与保障开发地居民生活福利这个理念问题,并且要正确把握不同于陆地经济的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律.与此同时,浙江若要建成海洋经济强省,就要着力发展海洋服务业.这是使社会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契机,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准,包括解决沿海渔农民转业转产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东方大港,竞争东北亚枢纽港地位的需要.海洋服务是全面开放式的服务,发展海洋服务产业需要基地,而舟山市有良好条件成为浙江国际海洋服务基地的核心.这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需要努力争取.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精美绝伦的景德镇瓷器倍受人们的称颂,而景德镇瓷窑却未能受到应 有的关注。瓷窑如同瓷器一样有着自身的发展历程与轨迹,然而当代陶瓷制品的审美性却并非 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与瓷窑发展的日益完善相一致。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考察景 德镇瓷窑及其装烧工艺自五代到现在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有助于揭示瓷窑与装烧工艺的改进对 陶瓷发展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前期青花瓷器大量出现在中东、西亚和东非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其特殊的造型、纹饰、工艺和色料曾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兴趣.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中东西亚等地的穆斯林商人从明代中国大量"定制"青花瓷器后运回国内.然而,明代御窑厂的设立、制度和使命,明青花的造型和纹饰,特别是明代"回回瓷器"的种类、样式以及作为核心装饰的阿拉伯文或波斯文内容,都与"定制"说法难以吻合,它们都显示了明代中前期青花瓷的内销性质,其中以宫廷和皇室需求为主.  相似文献   

13.
在宋代陶瓷业空前兴盛的大环境中,作为"广窑"中心的石湾窑得到蓬勃发展,掀起了日用陶生产的第一次高潮,并正式揭开艺术陶生产的大幕.南宋至元,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石湾加速接受北方陶瓷文化的影响,开始仿烧名窑。始终如一的民窑地位使石湾陶艺扎根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中,开始萌发出巧美与实用结合、民俗化、简括传神、浑朴有味等地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胶东地区和闽粤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南北两线起点,自古以来海上贸易往来十分频繁,货物运输和人口流动促进了两地区之间的建筑文化融合。胶东地区和闽粤地区同属于海洋文化,有着相同的精神信仰和审美情趣。本文通过两地民居在美学理想、审美法则、美学形式与美学意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从地域文化圈角度分析两地民居艺术美学的交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景德镇陶瓷是历史悠久的区域品牌,然而历尽风雨沧桑,品牌价值极度衰退。因此,有必要实施品牌激活战略。而品牌激活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管理者来推动。文章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最适宜的区域品牌管理者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以不同管理主体为主的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激活管理进行博弈分析。并对以陶瓷厂商、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为管理主体的三种管理模式利弊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最优管理主体系统,根据区域品牌管理的基本流程来刻画其激活管理方式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6.
海事诚信是海事发展的软实力,是海事崛起的精神支撑力之一,加快建设福建海事诚信机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海事诚信机制建设应本着统一领导、分步实施、密切协作的原则,确立以海事诚信、行业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以及海事诚信文化为基础的建设框架。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陶瓷业的历史源远流长。文章对古代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演变轨迹进行了初步梳理:东汉至南北朝,景德镇的陶瓷业只见文献记载,未见陶瓷遗迹;隋唐、宋、元、明朝,逐步发展,明朝景德镇成为全国瓷业中心;清朝前期,达到世界瓷业鼎峰,清朝中后期,历经坎坷,曲折发展。通过这一梳理,一方面展示景德镇陶瓷业的历史演变轨迹及陶瓷文化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为今后景德镇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清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间,古典型霍乱在中国广泛流行,福建也是此次霍乱流行的一个重灾区。通过考察清朝福建的海外贸易,并分析嘉道年间福建霍乱流行的时间和区域,霍乱病极有可能是直接由东南亚国家经过海上贸易传入造成的,而不是通过广东传入福建。  相似文献   

19.
闽语通行地域跨越多个省份及海外华人社区,人口大约不会少于7000万人。闽语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研究面日益扩大,研究内容日益深化。然而,以往的闽语研究,仍存在着研究布局不够平衡的问题。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闽南、闽东这两支上,以福建的厦、漳、泉闽南话及粤东属闽南方言系统的潮汕话,和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闽语成果较为可观。而相对忽略了对边远的、分散的闽语方言点的调查。为此,文章认为闽语研究应尽可能扩大调查的覆盖面,提出多把眼光射向那些分布在闽语大本营闽、台以西的海南岛、粤西南以及广西境内的闽语通行地区,是为“西进”。  相似文献   

20.
明代后期,地处赣东北山区、交通不甚便利的江西景德镇却同经济较发达的苏、淞、嘉、杭地区一样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表现在景德镇制瓷业中出现带有新的经济因素的手工工场和作坊、自由雇佣劳动力的广泛使用和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瓷器拥有国内外广大市场.制瓷业的发展,不仅使景德镇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而且使景德镇成为当时"富甲一省"的地区,景德镇瓷器也成为明政府对外贸易、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为明政府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