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满族原来信奉的萨满教有野萨满、家萨满、宫廷萨满之说。辨析之下 ,野萨满反映了巫的实质 ;家萨满主要是主持家神祭祀 ;宫廷萨满则是皇族从爱新觉罗家的家萨满演化而来的 ,具有国家萨满的象征 ,并仿照汉族的祭祖祭神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2.
满族的代表性萨满祭祀神歌,如吉林九台石姓、清代宫廷、舒舒觉罗氏、沈阳法库县陈汉军旗等,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及文学性之强弱,展现了萨满文化因地域、阶层、来源、传播与接受的差异所产生的阶梯性发展轨迹。本文从神灵形象的塑造、祈愿目的之表现、祭祀过程之叙述等三方面,考察了上述满族萨满祭祀神歌之差异,旨在准确把握其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先秦的祝祷辞、嘏辞及贺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祝辞本为祭祀活动中祝福求福之辞。先秦的祝辞主要有祈祷辞、嘏辞和贺辞等。祈祷辞是祭祀仪式上人对神的赞美和要求,常规祭祀所用的祈祷辞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式和套语。嘏辞是祭祀中神尸给主祭者的致福,由祝官来传达。嘏辞多用第二人称"尔",表示赐福给你。贺辞是人对人的祝福,本质上是嘏辞的世俗化。先秦时的这三种祝辞都沿用四言韵文的传统形式,虽然发生的典礼仪式和针对的对象各不相同,但内容与形式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4.
满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是萨满教,祖先崇拜是满族宗教信仰传承至今的最基本部分。满族各家旅供奉祖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供奉的祖先位数不同、所用象征祖先的偶象也不同。满族的祖先祭祀活动,可分为平时奉祀祖先神和大祭中祭祀祖先神。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八旗谱牒资料,对萨满教与祭祀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就联系而言,满族祭祀承袭了萨满教中多神崇拜的思想;满族祭祀是萨满活动的简化形式。从区别层面来看,它们在神职地位、承袭方式、宗教活动、表演形式等方面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萨满舞蹈是满族萨满教祭祀仪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萨满祭祀仪式过程的程式化决定了萨满舞蹈的程式化。同时,在现场的即时表演中又会有即兴的“随意性”的舞蹈成分加入到原有的程式中。  相似文献   

7.
萨满文化在萧红小说中表现出双重形态从显在的意义看,萨满神事活动的"跳大神"作为实实在在的指涉对象,被作家批判,萨满文化的生殖崇拜观被作家颠覆,充分体现了文本的现实批判意义.从潜在的艺术底蕴看,萨满文化沉淀为文本潜在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质,体现了萧红创作的文化继承性.这一显在的否定批判和潜在的接受继承之间的矛盾,使作品具有了更广阔、更纵深的史诗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皇太一》是祭祀天神上皇的歌辞,由女巫演唱。《东君》是祭祀太阳神的歌辞,由男巫扮东君演唱。《国殇》是祭祀为国捐躯的英雄祖先的歌辞。《礼魂》是祭祀祖先的歌辞。对四篇作了全新剖解翻译  相似文献   

9.
萨满教是北方民族原始宗教,萨满是人与神界的沟通媒介。蒙古族的萨满称为"博",吉林省郭尔罗斯蒙古族地区的"博"在历史发展中保留着丰富的博文化资源,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完整脚本。本文以田野考察为基础,采用民族音乐学中仪式的分析手段,记述了博的祭祀仪式。另外,本文更意在捕捉博的文化内涵:郭尔罗斯博在分类、神偶、法器、神服上有着许多特点和迷人的神话,凸显出这块土地的古老文明,这也正是我们研究这种宗教仪式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周代盛行祈寿之风,始于武王,迄于战国.周人不但在祭祀仪式中举行祈寿祝嘏,还将祈寿的祝嘏辞浇铸于祭祀或日常生活用的青铜器上;不但为自己祈寿,还在多种场合为君王、家人或朋友祝寿.周人祈寿的对象主要是祖先神,祖先神由天帝授权管理子孙寿命.祈寿嘏辞中,“万年”出现最为频繁,“眉寿”次之,“万年无疆”再次之.祈寿嘏辞可分为三类,在产生年代上有一定的规律性.长期的祈寿活动为战国时不死观念和神仙观念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萨满面具类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面具是指萨满在祭祀、治病、追魂、驱邪、求子、丧葬和狩猎巫术等神事活动中佩戴和使用的面具,以及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供奉的作为神灵载体的面具。对面具进行科学的分类,是研究的基础。面具的功用为分类标准,同时考虑到面具的质地、造型等因素,可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即狩猎面具、跳神面具、供奉面具和丧葬面具。  相似文献   

12.
陈永春博士的专著《科尔沁萨满神歌审美研究》,作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项目之一,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科尔沁萨满文化以其原始性和活态化而闻名于世,其萨满神歌更有着无限的生命力,一直唱响在科尔沁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科尔沁萨满神歌审美研究》一书,在广泛收集蒙古族科尔沁萨满神歌资料的基础上,注重田野调查,获得第一手材料。对于一些仍然活跃在草原上的萨满及其仪式进行了实地考察,进而从文学审美视角对科尔沁萨满神歌进行了研究。本书将  相似文献   

13.
赫哲语已经是极度濒危语言。《希尔达鲁莫日根》是赫哲族"伊玛堪"经典口传语篇,用赫哲语叙事。本文通过分析口传语篇中保留的萨满神、萨满神具、多神信仰、萨满仪式方面的词语,描述和阐释其中所蕴含的赫哲族的萨满文化现象和涵义。  相似文献   

14.
萨满教是蒙古人信仰的古老宗教,神歌是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萨满神歌并不是在民间自然生成的,它的形成与蒙古族民间歌曲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阐明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文将萨满神歌与科尔沁民歌从音乐基本形态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证。  相似文献   

15.
满族萨满祭祀仪式至今沿用族内传承体制,具有不传外姓的特征。其仪式主要以音乐来展演。本文以田野考察所获一手资料为素材,选取九台胡家满族锡克特里哈拉萨满祭祀仪式为例,探究祭祀仪式中的结构要素及其音乐文化内涵,进而揭示满族萨满祭祀仪式传承与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6.
"换锁"仪式是东北满族萨满家祭仪式中的重要项目,在民间称为祭"佛多玛玛"或"柳枝娘娘","佛多玛玛"亦是此项仪式的主祭神灵。祭祀此神的夙愿是祈请保婴育婴之神"佛多玛玛"护佑子孙健康,世代繁衍,永不绝世。本文将田野考察所获素材与历史文献考索相结合,解构"换锁"仪式的文化意蕴及其音乐功能。  相似文献   

17.
萨满面具是北方多个民族所信奉的萨满教祭祀时所用的面具,有着广泛的文化蕴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涉及祭祀、民俗、艺术多个领域.其中萨满面具的雕刻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值得我们后人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先民原始的蒙昧和怪异的恐惧感孕育了以萨满信仰为代表的东北地区神秘多变的惧感文化。以惧感文化为基垫的萨满信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文化模式——萨满跳神,是一种人类本质异化的动感过程,是在虚拟的世界里,通过剧烈的人神互动演绎人的本质的转变过程,即从人到神的异化和神到人的归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神歌是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对象。新发现的吉林乌拉满洲舒舒瓜尔佳哈拉满文神歌《倭车库特勒京》将成为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解读其名称和抄写形成时间,分析其内容和资料价值,与现有神歌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萨满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满族语言、历史、民俗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诗乐舞为上古祀神仪式中最富有艺术性的部分。周因于殷礼,祭祀礼仪中的诗篇大部分为“史巫祝宗”之辞,为仪式用语,保存在《诗经》的雅颂中,与乐舞一起服务于降神、娱神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