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满语地名是以满语文命名的特定地域空间的名称,是满族民众对其生存环境内物象的命名和指称。吉林地区不仅仅是一个生存环境,而且是一个行政建制,更重要的是是过去一定地域时空内人类文化活动地。吉林地区满语地名研究不仅是研究满语,还是研究民族的发展变迁和文化的传播交流,更是这个地区独具特色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伊通河流域是满族的聚居地和发源地,积淀着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族文化内涵,满语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地名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对于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认知,这使得满语地名文化成为伊通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伊通河为依托,研究民国时期以前文献中伊通河流域满语地名的存在情况,考察命名的原因、满族先人当时的居住环境及社会生活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地区到处都留下了满族先世渔猎生活的足迹,产生了浓缩着满族原始文化精华,具有民族特征和地域特点的满语地名。黑龙江地区满语地名研究以国内研究成果最为丰厚,上世纪90年前后可称成为黑龙江地区满语研究的繁荣时期。21世纪以来,对于满语地名研究逐渐出现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辽河流域是满族先民的主要聚居区,历史上留下了大量满语地名。这些满语地名反映了当时生活在这里的满族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基本风貌。对文献中所记载的辽河流域满语地名进行整理与研究,探析其命名方式,能够使今天的我们直观地触及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它们不仅指示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还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本文通过对伊通河流域满语地名分类的研究,考察满语地名的发展状况,深入揭示伊通河流域满语地名的形成与识别。  相似文献   

6.
地名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包含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区域文化的象征。城市改造和扩张中造成了许多传统地名消失和新的地名的创改,同时商业文化对命名侵扰,新地名的命名的传统化内涵缺失,指位功能消弱。以历史性、文化性、知名度和合理性为命名的保护原则,并以历史、文化、知名度为评价指标构建量化的评价体系,为地名命名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满语文在满学研究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变迁,满语文已经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而渐渐地被人忘却。然而,有清一代300年为我们留下的大量满文档案和文献,却提醒人们不可忽视满语文在满族历史、满族文学、满族宗教、满族民俗及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研究领域的历史作用。本文试就满语文在满学研究中的地位问题阐述自己的浅识,以求得更多的人重视满语文。  相似文献   

8.
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是开创我国地名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之一,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地名学研究,以文献整理入手,进行地名分类、地名命名原则和地名渊源追溯等基础研究,以大量浙江地名学编纂方面的典范之作,奠定了地名学的学科基础.他以浙江为对象的地名学研究,体现了浙江地名的越文化特色,成为地名学研究越文化的重要创见.  相似文献   

9.
满族"双语"教育教学改革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语、满文是满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亦可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满语、满文意义重大,而实行满汉“双语”教育则是继承满语、满文的最有效办法。满汉“双语”教育的可能性是:现有的满族聚居环境,可资利用的满族文化遗存、语言文字成果及可资利用的师资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满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开办满族学校,取得群众和政府的支持。满汉“双语”教育的意义:是保护满族语言、文字的需要,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历史研究的需要,也是满族文化研究的需要和满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语、满文的开发和使用也将有利于满族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康熙末年,作为满族龙兴之地的东北出现了"族民杂处,以至不能说满话"的现象,其中满语使用环境的破坏是满语逐渐衰微的主要原因。尽管满语言日渐衰微,但积淀了几百年的满语言文化仍旧遗存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绥化市满语言遗存情况可以从地名、日常方言、饮食、服饰等方面来探究。  相似文献   

11.
满学是以满族为中心、以满族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满族作为清朝的创立者,对于祖国的缔造和版图的拓展做出重要贡献,为后世留下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引起全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满学研究给予足够的关注,这包括满学研究机构的设立、满族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满学、满语研究专著及论文的大量涌现。满学研究所创新应以文化研究开发为主要操作方式,并通过独特的工程化战略:满族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工程,满族语言文字、文献资料收集与研究工程,满族文化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化工程,来将满学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绥化市拥有了大量的满族人口,曾经这里是我省乃至全国满语使用较好的城市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满语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破坏,满语的使用迅速衰退,时至今日,很多满族村也无法找到满语的使用者。本文基于对绥化市的几个满族村进行走访,对绥化市满语使用现状及历史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3):F0003-F0003
吉林省是满族重要发源地,满族文化是吉林省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位于四平市的吉林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以弘扬满族文化为宗旨,以抢救、挖掘、整理、研究满族文化遗产为首任,特色独具,成绩斐然,为满族文化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盐城有不少独具特色的地名,它们与其自古繁盛的煮盐业密切相关。从语源和文化两个视角探讨这些地名的命名理据,揭示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人们认识地名的文化学、民俗学价值,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国二十几个省和自治区中,就省名来说,与古代满语地名相关的有两个省分:“黑龙江”为萨哈连乌拉(Sahaliyan ula※黑水)”的意译,“吉林乌拉(Girin ula沿江)”的部分音译。上述特点,是满族及其先人在两个省内长期活动的重要遗迹之一。在吉林省内,不仅省名与满语相关,相当一部分县以下行政区划单位和自然地理实体的名字,也来源于原满语地名。如果把吉林省内现在仍然在沿用的与满语有关的地名——包括图籍载录和民间习用的,统通统计在内,恐怕有三、四百个之多。清代以前,当然更要多一些了。只是由于年代湮远,加上政治的变迁,民族的迁徙,习俗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宁波地名的文化意义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名是文化的镜像,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活化石。宁波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它反映了宁波古代独特的地形地貌,描述了宁波的地域特产、经济类型,记录下宁波悠久的历史史实、民间传说以及民众善良美好的心理愿望和道德情操,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独具宁波特色的文化底蕴和气质品位。  相似文献   

17.
着重探索满族民居作为满族文化的符号,在塑造地域特征、文化内涵、空间构成等方面的优秀思想,挖掘其蕴含的乡村景观价值,从本质上继承和发扬传统满族民居文化的艺术精神;对传统满族民居文化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现在和未来,为规划、设计具有满族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乡村景观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壮族语言文化研究之第一篇,主要阐述了壮语地名的命名特征,论证了壮语地名所反映的壮族先民早期分布的地域和社会生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俄语地名命名体现了丰富的俄罗斯民族文化。文化语义作为语义学的分支,同样具有语义的对立统一性质,即稳固性和变异性。俄语地名命名的稳固性是俄罗斯地理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神话传说的反映;俄语地名命名的变异性是俄罗斯社会巨变和政治变革的写照。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满族及其先民使用的传播符号主要是原始符号以及满语和满文.其中以原始符号的使用为基础形成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标记、结绳记事、投物记事、填物记事、配物记事、鹿骨、神石为凭、图画、象形文字、火信、契刻记事等.这些传播方式在满族及其先民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满语是满族情感与信息传播的基本媒介,以满语为基础形成的萨满神谕和满族口传说部等是满族重要的史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满族的发展,满文又得以创制,并广泛应用在档案记载,典籍翻译以及许多碑铭、印玺和钱币上,成为满汉交流、中西传播的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