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治时期,日本近代海权战略开始起步,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得到发展,鼎盛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衰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并再次复苏于冷战时期,蠢蠢欲动于当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一直以海洋国家作为国家身份的定位,依附美国,埋头发展经济,经济大发展刺激日本希望其政治和军事实力上也能匹配其经济大国地位,成为名符其实的海洋大国。近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增加了对海洋的依赖,逐渐开始从陆权国家向现代海权强国转变。中日在海权战略上的潜在冲突逐渐显现,在美国“重返亚太”与“亚太再平衡”战略下,日本外向型、进攻型的海权战略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侵害,也对未来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构成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维持全球霸权是美国的最高国家利益,而国家实力对比是影响美国全球霸权目标的最大变量。当前,美国曾经的军事霸权、先发制人、单边主义不仅与国际环境格格不入,而且与美国变化了的国家实力不相对称。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霸权增添了“制度”、“以退为进”、“均势外交”的内涵,即霸权均势。新时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实施和调整都离不开霸权均势原则的指导,霸权均势原则的应用对亚太格局和世界格局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马汉的海权论思想出发,分析其中四个方面的海权理论,指出其对中国国家海洋战略的借鉴意义,论述让海权思维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思想,以及稳定的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性和宣示国家海洋战略的必要性,并提出中国具体的国家海洋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海权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近代国人的海权意识不断觉醒。孙中山顺应了20世纪初世界海洋战略竞争的浪潮,从思想和实践展示了他对海权的高度认知,成为近代中国海权观确立的重要标志。孙中山对海权与国家政治、海权与国家经济、海权与国家安全、海权与社会进步的真知灼见无疑拟就了一幅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和战略高度的海权观,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陆轻海"观念的深刻反思,又是引导中华民族走向海洋强国之路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中国政府逐步形成了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海权建设成为推动和制约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关中国的根本利益。当前,中国的海上战略形势严峻,海洋权益受到严重的侵害,大力推进海权建设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我们应该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海洋开发;积极运用外交手段妥善解决海洋权益纠纷;并积极建设一支具有强大军事威慑力量的蓝水海军。  相似文献   

6.
现代海权认为,国家海权就是国家的系统的海洋能力,即利用海洋汲取财富的能力、控制海洋的能力和由海向陆的能力。历史表明,国家海洋能力的强弱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国家发展、获得和维持海权需要一系列的战略资源的有效的结合。由于国际海洋战略环境的变迁以及海岛国际法律地位的演进,海岛在国家发展海权的战略中起着其他战略资源无法替代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主要海权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和俄罗斯的海运航线战略入手,分析各国海运航线战略的总体趋势,分别为坚持以海权建设为总领,更加关注海洋经济的重要性,积极关注海洋科技的关键环节和逐步强调前瞻性的新航线问题。分析国家海运航线战略对海洋建设的影响,包括助力海权建设、海洋经济建设和稳固海洋新格局地位。指出各国海运航线战略对中国海洋建设的启示为重视海运航线与海权建设的联系,强化海运航线与经济贸易的互动,将海运航线的科技因素作为关键,积极研究北极航线等相关新问题和将营造和谐海洋局面作为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8.
罗会钧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与外交政策中,均势外交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表现出全球性、霸权性、灵活多样性和长期性等特点。美国之所以热衷推行均势外交,这是因为:第一,现实主义理论长期影响着美国的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而现实主义历来推崇均势外交;第二,地缘上的优势和强大的国力为美国推行均势外交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均势外交符合美国国家利益与对外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权益。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对各国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海洋产业迅速发展,中国作为经济大国,海权是实现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海洋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国家战略的安全屏障,也是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建设海权强国对于中国海洋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中国要把建设海洋强国列入国家战略,提升海洋的战略地位,树立新的海洋观,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努力建设拥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强大海军,启动海洋经济开发的战略计划,以经济行为应对他国侵占中国海权的经济行为。加强海洋意识,规划海洋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均势理论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冷战后制衡美国的传统均势行动,如军备竞赛与大国同盟并没有明显出现,这是因为均势的生成机制与表现方式发生变化.核均势的存在与单极体系的压倒性优势使制衡行动以经济力量的消长表现出来.伊战后美国力量衰落,次强大国以经济振兴制衡霸权力量的均势行动显示效力.中日政治和解与日本顺应均势是制衡时代来临的真正标志.如何帮助美国以最恰当的方式融入全球均势将是今后国际政治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