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尺幅窗无心画--浅谈苏州古典园林墙窗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品,其造园手法丰富,园林意境深邃,堪称中华文化瑰宝。其中园林墙窗艺术尤为点睛一笔,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艺术作用。文章从苏州古典园林墙窗的艺术形式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窗为园之眼,景为境中情。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中 ,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 ,以它特有的文化内涵 ,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它同中国诗画艺术密不可分 ,在其创设艺术意境上相互渗透 ,相得益彰。诗词绘画在古典园林艺术意境的创设与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园林艺术的意境创设和诗画艺术比较亦具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艺术,是属于北京师和南苏州的时代。明清时期苏州诗人群星灿烂,几乎占据了中国诗坛的半壁江山。在明清繁盛的市民文学中,吴地民歌是鲜活生动的一种样式,受到文人的喜爱。明清时期苏州园林鼎盛,对园林的各种记载描写也逐渐增多,其中有不少文字精美,揭示出苏州园林构建人居环境艺术之美,显示出苏州城市文化中诱人魅力。苏州的戏剧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对明清文学和苏州城市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州古典园林是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结合的写意山水园的艺术体系,古典园桥更是意境的产物,文化的载体,园林的标志.园林桥梁分平板石梁桥、单孔石梁桥、廊桥、汀步桥等类型.造园者多为文人雅士,他们借园桥空间赋予的秉性,表现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隐而未隐”的矛盾思想确立了“城市园林”的设计定位,“壶中天地”的空间矛盾催生了“移山缩水”的营造手法,矛盾与冲突所产生的戏剧性变化推动了明清文人园林艺术的发展。冲突触发了升华,而升华过程要得以实现则离不开主客交融层次的不断递进。冲突与交融既是艺术精神作用于苏州园林的动力来源,又是苏州园林体现艺术精神的动态表现。正是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苏州园林才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进行了比较研究,侧重于两国古典园林艺术总体布局及植物、假山与石景的比较,也涉及理水和建筑质料等其他造园要素.研究表明,中法古典园林艺术由于文化背景和审美理想的不同导致连园思想不同,两者在风格和形态上表现了明显的差异性,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和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活动是人类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物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它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审美需要。正是由于园林艺术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这就构成了它与其它意识形态艺术的明显联系和区别。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也与古典绘画艺术的表现方法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受绘画理论思想的指导。园林艺术是融入了各类艺术形式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对于空间艺术专业而言,如何汲取并应用古典园林艺术的布局及空间处理手法,服务于现代的空间艺术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设出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六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园林在中国古典戏曲和小说中常作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园林艺术产生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极盛时期,其立意、相地、空间布局、造园要素、造景手法、意境等方面的园林艺术特征全面准确细致地展示了我国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特色.大观园园林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中国古典园林放在历史与文化的大背景上加以分析,从而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苏州园林散论@阮仪三$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200092本文从园林的造景、建筑布局、植栽等细节入笔,为读者解读出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诗画意境以及作为文人园林的独特气质和形成原因。苏州园林;;造园;;意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宅园关系、长廊使用的利弊、假山的布局和门窗窗花的样式的品评,分析苏州私家园林与成都官家园林的不同,以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际调查,对拙政园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揭示了拙政园国内游客的移动特点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苏州有很多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消亡,保留这些民间艺术迫在眉睫。苏州折扇传统制作工艺与高职艺术类专业实现资源对接,在高职院校的课程里引进苏州传统民间艺术,既可以丰富课程资源,也可以使传统工艺得到保存。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苏州古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遗产"的浪潮推动着古城保护观念的改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承载地,苏州在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中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成功与失误并存。调整发展策略,寻找保护、改造与发展的新思路,是推动苏州古城保护、改善遗产地总体环境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清朝时期,清帝陆续在三山五园地区修建皇家园林,到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为了满足帝后和皇室人员的好奇心、游赏玩乐需要,以及王公大臣的生活需要;同时,也为下层随侍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补充和精神慰藉,清帝在三山五园中设立民间市肆——买卖街。从园林艺术角度看,买卖街的设立也是园林造景的需要。买卖街的建筑风格,既有仿照江南苏州市肆格局的苏州街,又有典型的北方市肆风格的买卖街,集中体现了当时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相互融合的皇家园林风格。   相似文献   

17.
论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园林为我国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其重要的一个美学特征便是意境美。苏州园林意境美的产生有三种方式:一是富有浓厚的文化意味的匾额对联;二是园中植物的人格象征意义;三是空间布局的收放、虚实。这三种方法相互结合,共同创造了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8.
娄东私家园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经鼎盛一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长期以来一直被学术界所忽视。综合而言,娄东私家园林主要具有建筑类型多样化,建筑数量多、密度大,建筑布局呈现宅园同构的“家园化”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世界文化遗产中的苏州古典园林为例,综合使用非言语方法和象征方法分析其作为建成环境的意义,特别是与苏州古城空间环境相关的三种意义--在城市意象要素上的意义、在城市空间特色中的意义和体现中国画意的美学意义.在城市发展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必须考虑到其作为建成环境意义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