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高校辅导员也不例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和日常管理者,高校辅导员肩负的责任重,工作超负荷,压力大,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影响到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个人身心健康.本文着重分析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通过对浙江省10余所300多名高校教师调查,发现其职业倦怠接近中等程度,身体倦怠的平均得分最高,若得不到有效缓解,将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学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当前职业倦怠对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正常教学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工作缺乏责任心、使命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方面。形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主要来自工作压力、学校环境和个人原因。针对问题产生原因,运用双因素激励理论可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的概念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于1974年提出并首次引入心理学领域的,费鲁顿伯格把职业倦怠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而所谓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认为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其专业发展水平,更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高中阶段,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其主要表现在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等三方面,其中情感衰竭维度表现得最为明显和严重。因此,本文主要从教师个人及其所在组织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期望能够缓解职业倦怠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才会让学生信服你,尊敬你,才会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认为在当前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7.
日前,湖南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 会议确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湖南省通过改革, 在全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 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是一种常见的长期工作疲劳状况,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职业倦怠的产生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针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入手,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解决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刘欢 《人才瞭望》2017,(10):144-145
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笔者总结近年来实证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并且个体的人格特质、心理资本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高校教师社会支持网络水平也对其职业倦怠有一定预测作用.而在组织层面,工作压力、职业认同、组织承诺、组织公平感也与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存在密切关系.这提示人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思考预防和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化教育理念逐渐发生变化,许多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未来专业发展,还会不同程度地阻碍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高职办学环境、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学生、教师个人以及教师家庭等各个角度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心理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能为高职院校教师未来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并从个人、社会、学校等几个层面提出调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burnout)是对工作上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长期反映,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常使用三个维度: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来表示.敬老院中的护工由于长期照顾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所以护工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希望护工管理者应多关心护工的心理状况,对护工进行适当的心理培训及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3.
张茜 《人才瞭望》2023,(3):85-87
<正>快递员往往受工作家庭难以兼顾、客户关系难以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由此引发的快递员离职率也居高不下,急需加强快递员职业倦怠研究与分析,在准确把握引发快递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以后,采用极具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解决,在有效缓解快递员职业倦怠的基础上,促进快递行业获得健康稳定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快递员职业倦怠的常见成因及相关建议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教学秘书是维系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纽带,但教学秘书岗位的职业发展却往往被忽视,工作繁重、发展前景、工资待遇等都不理想,容易造成教学秘书的职业倦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造成职业倦怠的四大因素,提出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经济社会中,体育教师的职业缺乏社会认同感,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与其它学科的教师相比,政治地位相对较低,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待遇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得体育教师承受着很多压力,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本文从职业倦怠的原因入手,展开分析,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6.
董炜 《人才瞭望》2013,(2):49-49
目前,北京市召开工作部署会,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选定西城、朝阳、通州作为试点区县,共涉及35149名中小学教师。改革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设置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并首次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及症状 (一)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情绪衰竭和强烈的身体不适感 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受到“职业倦怠”侵袭后,第一个主要表现是个人情绪上的衰竭以及强烈的身体不适感。目前一项针对西安交通大学286名教师的调查显示,有75%的教师经常感到疲劳。许多高校教师经常会感到身体不适.如疲劳、虚弱、耗竭感、失眠、颈背痛、咽喉痛、头痛、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对疾病抵抗力降低等各种小毛病,尤其是工作紧张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卢明珠 《人才瞭望》2017,(10):189-190
随着"国培计划"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上也在不断提升和改进,并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就培训的目标和想要达到的效果而言,现有的培训模式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主要对广西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方面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艳涛 《人才瞭望》2017,(10):220-221
职业倦怠在当下的高速公路企业中非常的普遍,会对其生活质量以及个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对组织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造成严重的威胁,为此笔者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提出了高速公路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的相关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现阶段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已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其任务是通过培训,使每个教师都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培训出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使其中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