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义利之辨是中国书院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南宋时期朱熹、陆九渊、张栻等一些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过论述,他们主张书院应以道义教育为重任,不可堕入利薮。南宋书院义利之辨对后代书院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崇义抑利的思想在后代书院薪火相传,结果使历代书院造就出了一批批以传播道德学术为职志的士人。义利之辨发轫于先秦时期,在中国社会广泛存在,中国历史上的义利之辨有崇义抑利、抑义崇利以及义利并重等多种思想主张。中国书院义利之辨中的崇义抑利思想不仅对昔日书院教育有着巨大贡献,而且对当今学校教育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吾粤众多书院中,能与省垣书院媲美、并列之府、州、县地方书院,当推肇庆府之端溪书院,《续会典事例》所载中国各省大书院谓“广东曰端溪,曰粵秀”可证此言不虚,所以,考察这样一所位于地方治所却有着较高地位的书院,对认识广东书院及书院教育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近代武汉地区的教会书院产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由基督教各教派的传教士所创办,有着鲜明的宗教色彩和慈善性质。在办学过程中,教会书院率先将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引入内地,在女子教育、体育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也颇有建树,并且十分注重英语教学。因此,它们虽用书院之名,却是移植到内地的新式学校,在新旧教育制度的转换过程中起到了样板作用,武汉的近代教育是从教会书院起步的。  相似文献   

4.
论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维新运动期间,十分关注女子问题,特别是女子教育问题.他提出女子要接受教育,有接受教育的能力,要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的女子教育思想.在他和一批关心女子教育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才开始有了自己创办的女子学校,女子教育才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熊希龄一生创办过数以百计的学校,对教育进行过许多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尤其是他的一些教育主张,内容丰富,识高意新。去虚求实破旧立新甲午中日战后,民族危机迫在眉睫。中国踊现出了一批维新变革志士,力图改革清朝政治,以“救亡图存”、“变法自强”为己任。而“图存”、“自强”的首要任务是“兴学”、“育才”,故改革科举制、改革旧式书院教育、设立新式学堂,便成为一种新时势和新潮流。熊希龄顺应新潮,于1897年10月创办湖南时务学堂,大胆提出了改革旧式书院教育的主张,其目标在于改革旧式书院偏狭的“举业”教…  相似文献   

6.
桂岩书院是江西书院史上第一所具有教育功能的私家书院.它始建于唐代,历宋元至明,屡次在高安境内华林山南麓兴复,为家族及地方培养了大批科举人才,开启了一方崇学重教的传统,在中国书院史的开篇之章占有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7.
具有学校教育性质的书院,重庆是在宋代才蓬勃发展的。这种独特的教育机构的出现除了该区域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客观原因外,还在于它本身有官学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宋代重庆书院以北岩书院、濂溪书院为代表,能够体现中国内陆地区书院办学及组织管理的一般状况及原则。程颐、周敦颐等理学家在重庆书院讲学,培育人才,传播理学、推动了川东地区文化学术的发展,余风所向,波及川西及周边地区,构成宋代理学流派分布中的典型区域之一,且为关洛学派、程朱学派理学正宗的中介或媒体,在理学学术史上占据重要历史地位。正是重庆书院推动理学的传播以及区域性教育文化的转型,使得长江上游区域文化中心一时显现出光彩夺目的迷人景观,促成了重庆文化学术的第一次高峰。  相似文献   

8.
明初,各种教育制度比较完备,学风质朴尚实,教育效果较好。明中后期,由于朝政败坏,学校外部环境恶化,各种教育制度废弛,学风日趋浮华,生员鲜有实学。尤其是阳明心学兴起后,讲学之风盛行,书院遍天下,一大批优秀儒学生员离开儒学,进入书院,直接冲击了衰败中的学...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古代书院作为古代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机构为当时的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通过研究我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及渗透方式和德育方法,对我们当代大学的德育工作仍不失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人赋钞》与粤秀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嘉庆年间广东人邱先德、邱士超叔侄编选的<唐人赋钞>一书是唐赋的重要选本,其书编成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现存最早刊本为羊城允经楼刊本.<唐人赋钞>一书与粤秀书院有着密切关系,为粤秀书院院长与学生合作的产物.除<唐人赋钞>外,还有多种应试诗文选本与粤秀书院相关.这些选本为我们了解科举制度下书院的文学教育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样本,其批评实践也可以丰富我们对古代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国民大革命的浪潮冲刷了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梁漱溟不断思索着中国未来的教育出路,在坚定了通过走乡村教育的道路来振兴中国的信念后,南下来粤,开始了广东乡治讲习所和广东第一中学的教育探索,为以后的乡村建设打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牛津大学的学院是特色化的基层组织,是成功开展导师制和其他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基础。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制度,是牛津大学办学的核心运行机制和重要的办学特色。研究和探讨牛津大学学院制特色,将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董纯朴 《云梦学刊》2007,28(5):34-37
清末早期改良派是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奠基人,他们把国外先进的警察教育制度引进中国。在清朝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机构创设、章程制定及教育实施等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终于形成了中国近代警察教育制度,培养了第一批近代职业化的中国早期警务人员。近代中国警察教育制度对现、当代中国警察教育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on birth outcomes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large-scale changes in mass education and population control measures. Retrospective micro data from the 2008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and discrete time event history analysis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fertility history of several cohorts of women born between 1945 and 1968. We observed births at different parities, distinguishing the education effect across cohorts and rural/urban sectors. We found differences across cohorts consistent with unique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context, such as the radical egalitarian era of educational expansion, and the Reform Era. We also found that despite the increase in some education levels across cohorts (e.g., junior high school in rural areas), birth chance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concentrated among less educated women, suggesting the impact of factors related to returns to education and hence the desire for children.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1997 年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习培训和实地访问考察,比较了中美两国对基础教育管理的异同。并受美国契约学校建立的启迪,提出可为我国基础教育借鉴的问题:把学校的所有权与办学权分离,在国家统一的政策法规指导下,强化校长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16.
教会女校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教会女校起了开先河的作用。传教士为“宣教”的需要,克服重重阻力,积极倡导女子教育,创办女子学校,资助女子出国留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震后教育重建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持续、深入地推进重建工作是灾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援建方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国外如美、日以及印尼的灾后教育重建已形成了比较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经验,对我国的教育重建具有重要启示。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国外的灾后教育重建经验,有利于形成灾后教育重建的正确思路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夏商西周三代时期,用文字记载的典册的不断出现,为历史教育提供了可资依据的教材;史官制度的逐步确立,巫史职责的逐渐分野,一方面使我国丰富而连续的历史记载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则使历史教育有了比较专职的历史教师;学校教育的产生,则使历史教育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的教育体制,也使史官在学校中传授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以赫尔巴特教育学派理论为主的西方教育理论借道日本传入中国,由此引发了中国引进西方教育理论的第一次高潮,其中留学生尤其是留日学生在此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创办刊物,翻译或自编教育理论著作等方式,热情传播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不仅成为传播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主要中介和宣传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号手,而且也成为实践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先行者。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引进,对我国20世纪初现代教育理论的构建和当时的新式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留学生们传播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功绩应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奴化中国,恣意破坏中国的文教机关.一时间,中国的中等教育蒙受重创.为保存教育实力,增进抗战力量,国民党政府勉力应变,建立国立中校制度,督行分区设校,力推职业师范教育,并积极救助由战区退出之教育员生.中国的教育基础不但没有因战事而动摇,反而在某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