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2,3(4):1-8,91
文章分析了民族地区工业化的路径、历程和工业结构的演变。认为移植型工业化和嫁接型工业化是民族地区工业化的两条基本路径,这两种工业化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文章把民族地区1949年以来的工业化划分为四个时期,在每个时期,中央政府和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根据民族地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格局中的战略分工与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对工业品的需求,民族地区工业化表现出相应的特点。文章指出,伴随着民族地区工业化的推进,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从轻重工业结构、规模结构、经济类型结构和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工业结构的演变及特征。文章特别指出,目前民族地区对资源型工业的依赖在加大。[关键词]民族地区:移植型工业化:嫁接型工业化: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针对长期以来传统工业化的弊端和目前人们对新型工业化的种种认识误区,本文以地处珠江源头、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云南省工业基础较好的曲靖市为例,明确提出要从生态视角和民族文化视角来审视传统工业化。认为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首先要树立新型工业化的生态环境观和民族文化观,遵循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化、经济增长来保持和重建生态系统,并改变传统工业化导致的二元经济结构和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以通过工业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印象·刘三姐》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个案,从延展化创意、精品化制作、审美化展示、立体化宣传、市场化运作五个方面,探讨广西民歌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武陵民族地区中药材产业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武陵地区中药材资源开发与产业化的现状及主要做法和经验,指出了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武陵地区中药材资源开发与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选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特点和主要作用的分析,结合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几条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下,我区文化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文化的产业化程度依然很低。当今,由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增强,所以,目前通过对西藏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启动有效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富有西藏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品牌战略”,利用文化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西藏文化产业化进程,使文化产业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中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是必要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仅就一起群发性的鸡眼部疾患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以及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起鸡病的病源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是单纯性眼型葡萄球菌病.疾病的发生与鸡舍卫生恶劣以及曾因罹患过传染性法氏囊炎而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史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全新的科学研究领域。民族地区实现农业产业化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针对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从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的市场竞争意识、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培育主导产业、加快法治建设、引导乡镇企业积极参与等方面加快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重工业发展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 ,重工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展我国西部重工业的过程中 ,应抓住东部工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重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本文具体探讨了西部重工业与工业化的关系 ,西部重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西部工业化后期重工业发展的构想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何雄浪  叶连广 《民族学刊》2020,11(2):30-42, 127-128
基于经济增速和人均国民收入状况,将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历程总体上划分为四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阶段(1978-1991)、探索发展阶段(1992-2001)、跨越式发展阶段(2002-2012)和转型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基于此,实证分析跨越发展与转型发展时期内蒙古县域层面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工业化、城镇化及固定资产投资是驱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工业化的推动作用存在着明显的衰减现象;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机制,工业化没能有效地带动城市化发展;长期依赖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产业发展战略限制了其它产业的发展。为推进县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更高质量的发展,内蒙古应从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城市功能与布局、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南非、前苏联、加拿大、美国、瑞士等五个多族群国家的语言使用情况的分析,表明:语言权利是族群确立合法地位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同化策略还是多元化策略,如果是靠外力的强迫去推行,则会遭到抵制甚至造成分离,而如果是建立在自愿、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则能够加强各族群之间的交融,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睦.  相似文献   

12.
13.
布洛陀民俗文化的特点与特色经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优势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都有可能发展成为特色经济。布洛陀民俗文化的民族性、区域性、神圣性和群众性都较为鲜明,联结周边已成规模的文化因素,加以产业化运营,可以发展成为当地的旅游特色经济。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遵循文化生产规律,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整合周边旅游文化,注重品牌运营,并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融入到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渠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要讲述的是那些迁移至山东省邹平县城的人们的生活经验,而邹平是一个正在快速城市化的县级市.本文认为:这些人生活经验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征.近些年来,关于中国城市化的研究,通常描绘了城乡生活经验之间巨大的社会差异.本文却要讨论的是各种城市新居民群体的经历与其在乡村的过往之间的不同程度的延续性.本文将邹平展现为中国城市化的一个起调节作用(intermediate)的案例,阐明了其中所包含的迁移的和在地的发展两个方面的特质.本文同时呼吁更多关注生活经验的多元案例,这些案例通常混合了或是超越了城市经验模型所展现的理想型.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移民与民族地区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是民族地区的主要任务,而生态保护则是民族地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所在。民族地区强烈的发展要求可能导致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这一地区脆弱的生态进一步恶化;生态保护则构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约束条件。本文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梳理,探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云霞 《民族学刊》2013,4(4):62-70,120-122
一直以来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开展了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渐形成了国家、省、市(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保护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后申报时期",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应力争实现民族自治地方文化资源与优势资源结合、民族文化资源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常态化、产业化、多元化、专业化、制度化的发展策略和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7.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我国最后一个移民乡和惟一一个驯鹿养殖基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必然走驯鹿产业化和发展原生态旅游业之路,发挥城乡边缘区的补充功能,借区域经济发展之力,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生态人类学和经济人类学视角,以鄂伦春族为例,探讨了居住方式与狩猎、畜牧、农耕、工业、知识等经济类型的关系,描述了从游居到定居、从散居到聚居、再到城镇化的演变过程.认为居住方式本身并无先进与落后之分,与自然生态相适应、与生计方式相促进的居住方式就是最好的居住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以滇池盆地为中心的古滇国地理环境中产生的石寨山型铜鼓及其纹饰为图像文本,将石寨山型铜鼓纹饰纳入中国早期青铜文化发展演变序列中进行解读。石寨山型铜鼓的定名源于1980年在南宁召开的"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会上确立了铜鼓的"八分法"。石寨山型铜鼓在八大类型中独树一帜,纹饰特点鲜明,主要有翔鹭纹、羽人纹、牛纹、鹿纹、同心圆纹、锯齿纹等。在对纹饰元素的整合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在中华多元一体的历史维度下,探讨石寨山型铜鼓纹饰形成的动力及其在由祀入礼、神权构建中的功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0,1(1):63-70,164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进,但是,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继续全面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处理好经济追赶和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通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与其他发展机会,特别强调发展机会的平等,实现和谐发展和共享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