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造社作家成仿吾以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基本理论为内在话语,质疑、批评了"五四"文学一度出现的非写实潮流.他不仅以<文学论>关于情绪为文学中心的话语质疑"五四"初期诗坛尤其是小诗热,而且借<文学论>关于智的要素难以引起人之情绪的话语质疑、批评"五四"初期文学注重思想的哲学化倾向,还用<文学论>关于文学的真实性不同于科学真实性的话语质疑、否定"五四"文坛在自然主义文学影响下开始出现的庸俗化写实倾向. 在质疑、批评中,他努力探寻"五四"文学走出困境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张恨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和<八十一梦>四部小说的探析,阐论张恨水创作思想和创作道路的发展变化,表明恨水的"恨而醒世"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家市会师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产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标志着"理论"的初步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着"理论"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4.
"思无邪"一语出自<诗经·鲁颂>,孔子言以论<诗>三百,后世由此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观念.但学者对其理解不同,众说纷纭,有十余家之多.正确理解"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时代背景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  相似文献   

5.
"诗法"理论,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核心命题之一.<莜园诗话>诗法理论大致可分为诗法"辩证观"、诗法"主体论"、诗法"自然论"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可以对<筱园诗话>之"诗法"理论有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五至"说的比较来看,<孔子家语·论礼>篇"子夏侍坐于孔子"章与<礼记·孔子闲居>篇及楚简<民之父母>篇所据祖本不同,<家语·论礼>篇所记更真实,更符合原意,并非抄袭<礼记>而来.  相似文献   

7.
元代诗坛"宗唐"的理论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人"宗唐"的理论,大致可分为唐诗风雅论、江西诗派唐诗观之余响、宗唐复古论、唐宋因革论、学唐创新论等五个方面.辛文房的<唐才子传>、杨士弘的<唐音>是元代两部研究唐诗的重要著作.出于对"唐音"的追摹,关于诗法的探讨一时也蔚然成风.众多的观点,众多的诗学著作,汇成了整个元代诗坛"宗唐"的洪流.  相似文献   

8.
"思无邪"别解及孔子的论《诗》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中孔子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汉代到现代,学术界对其中"思无邪"一语解释纷纭,因而也就妨碍了对孔子<诗>论的理解.正确理解<鲁颂·駉篇>"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系统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而这一点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论<诗>系统的纲领是普及文化,运用<诗>提高"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无"是王弼玄学中相当重要的概念.但是,关于"无"的具体内涵却有许多不同的说法.通过考察王弼的<老子注>,可知<老子注>中的"无"有多种意思,只有少数"无"具有本体论的含义.在本体论的意义上,"无"就相当于<老子>的"道".王弼的以"无"为本体的思想主要存在于他的辩论及其它著作中,这种本体论使得中国哲学超越了先秦及汉代的经验思维,成为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0.
梵文Buddha译为"佛"始于广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汉代地方官制的演变考订牟子<理惑论>所载一些官衔与史实并无出入.并从汉语方言的演变、"浮屠"与梵文音义的对应及"佛"字古音古义的变迁三个方面,说明牟子<理惑论>是梵文Buddha译为"佛"始于广信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1.
“变文”辨     
变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段,主要表现为用词之变、结构之变和有无之变。变既有异中见同的一面,也有同中有异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2.
"论文叙笔"是<文心雕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体类别可以粗分为33类.本文以"文用"作为中心议题,认为它是"论文叙笔"的分类标准.首先剖析其思想基础与实践范例,其次以"论文叙笔"为例详细加以分析,最后,在"文用"的基础上讨论"论文叙笔"的次第.  相似文献   

13.
四库馆臣说<文章缘起>为伪作的四条理由均不充分,后人因之附会的一些理由更不能成立.山堂考索本<文章缘起>是张绩的增补本,张绩对<文章缘起>作过个别注释,并可能从梁代的物原论中补入了三十四种文体.除非能够举出更有力的证据,否则,<文章缘起>中的大部分内容仍可认定为任防所作.  相似文献   

14.
“幻象说”是闻一多早期诗论中的一个重要学说 ,而且是中国现代诗学的一种独特的理论。闻一多所说的“幻象”主要具有真确明了的形象性、超越现实的虚幻性、富于幻想的奇异性、蕴藏神韵的含蓄性等审美特征。闻一多的“幻象说”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野叟曝言》中,夏敬渠从理想、才华、人格、功绩等方面,用各种手段将主人公文素臣神化。神化导致了人物人性、个性、命运悬疑性的消解,影响了作品的文本价值。作为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道学家”形象,文素臣形象颇具认识意义,有不可偏废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6.
体”与“势”是我国文论名著《文心雕龙》的一对重要范畴。因此,辨析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们在有关命题中的相互关系,便成为《文心雕龙》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小篆作为正字,把古文、籀文作为重文(即异体字)。但也有把古文或籀文作为正字而把小篆作为重文的。段玉裁指出这是《说文》的变例,是由于这时的古文或籀文处在部首的位置而造成的。通过对《说文解字》“先古籀后篆”用例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种变例的原因有好几种,其中也存在由于错误而造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认识了解王引之《经义述闻》的“经义互参”这种体例,从而更好地认识王氏在训诂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采用了列举法对于这种体例进行首次挖掘和研究。根据参看对象的不同把它分成四类,并对每类举例分析说明。结果表明:“见”的运用使得著作结构简练、直接,言简意赅,尤值得后来之训诂著作仿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死水》为例,展示、分析和充分肯定闻一多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中“音乐美”、“绘画美”的独特创新贡献,进而形成其诗歌全新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20.
刘勰《文心雕龙》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该书典故的运用,为表达内容服务,增强了理论阐述的形象性和说服力;用典采用多种技巧和方法,显现了骈文语言的精美、华丽、典雅;用典展示了刘勰的文化心态和人生追求.典故运用宛转自如,用人若己,精彩绝妙;既提升了《文心雕龙》的思想意蕴、学术价值、文化品位,又为典故的传播、普及和强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