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与传统审美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主要在于:中国传统美学是伦理型美学;中国传统美学倾向于审美主体的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哲学是审美直觉型的;中国传统美学的体系是潜隐的.这些主要特征是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之中积淀而成的中国民族审美心理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生活美学从"经验"本身出发来考察日常生活领域中存在的审美现象及其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在论证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同时,还批判了现代美学由于过于强调艺术的独特性、代表性而导致的审美偏见,打破了"以艺术为中心"的现代美学理论以及审美经验的现代内涵在美学领域中的垄断性统治和排他性倾向,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审美领域并丰富了当前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张虹 《学术探索》2013,(4):127-130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哲学文化与艺术价值,它包蕴着丰富的美学思想、美学智慧,不仅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思维启示和影响深远,也影响了日本民族的审美情感、思维方式。探讨禅宗美学对Et本传统的染色工艺友禅染图案艺术的影响,予以实证友禅染图案艺术受禅宗美学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风格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友禅染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数字艺术正建构着人们的生存,也引发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美学问题.审美距离的变化、身体的数字演绎以及数字艺术的符号化构成了审美主体性的问题视域;"真实"、"遥在"、"丑"重构着美感的生成;数字艺术产业在铸就辉煌的同时也生发了新的美学问题.数字艺术在建构美学理念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解构,对这一悖论的揭示和探究,对于美学理论的营建及人们的当代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艳 《社会科学论坛》2010,(17):142-149
20世纪末至今,西方学术界对艺术恐怖的研究有两次热潮时期,第一次热潮时期,围绕着艺术恐怖的审美心理机制形成了三大理论流派;第二次热潮时期,恐怖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入美学原理著作和类型体系之中。该审美类型的研究在当下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依据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美学的中国特色制约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维度.美学的中国特色可以概括为: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把文学艺术视为审美意识形态;它规范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形态,其主要表现是:一、以人为本的文学批评,以解放全人类和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己任;二、天人合一的文学批评,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对立统一的价值体系;三、和谐统一的文学批评,追求和而不同、多样统一、多元共存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态势.它外显为革命实践性、伦理意识形态性、整合和谐性的美学特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应坚持美学批评与史学批评相统一的原则,运用审美艺术标准与意识形态标准相结合的批评标准,操作中把审美艺术标准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者为文艺美学命名情况与当年鲍姆加通命名美学时的境况是一样的,文艺美学在中国和西方事实的存在要比文艺美学这个称谓的出现早得多。中国传统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主要形态就是文艺美学。西方美学在对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感受的研究中,逐渐从审美趣味、审美判断的核心问题,向审美意识的核心问题,再向审美经验的核心问题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可以说也是与西方美学从单一的哲学美学,向同时存在哲学美学和艺术哲学,再向同时存在着哲学美学、艺术哲学和文艺美学的美学学科格局的变化同步进展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学史上的关键术语,“审美无利害”被视作界定审美经验的重要指标.然而,通过考察理论来源和衍变历史,可以发现此概念经历了从审美自律向艺术自律的转变.它始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侧重行为或动机上的无私,继而在康德美学中被用来区分对美、快适、善的愉悦,由此建构出审美自律.18世纪之后,伴随着艺术领域的确立,“审美无利害”被用来建构艺术自律.它同艺术经验的结合虽然溢出了康德美学的限制,但体现出历史选择的必然性,迎合了艺术自主化需求.20世纪以来,当代艺术实践暴露出“审美无利害”的阐释限度,其与审美经验的关系也被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学史上的关键术语,“审美无利害”被视作界定审美经验的重要指标.然而,通过考察理论来源和衍变历史,可以发现此概念经历了从审美自律向艺术自律的转变.它始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侧重行为或动机上的无私,继而在康德美学中被用来区分对美、快适、善的愉悦,由此建构出审美自律.18世纪之后,伴随着艺术领域的确立,“审美无利害”被用来建构艺术自律.它同艺术经验的结合虽然溢出了康德美学的限制,但体现出历史选择的必然性,迎合了艺术自主化需求.20世纪以来,当代艺术实践暴露出“审美无利害”的阐释限度,其与审美经验的关系也被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0.
艺术风格是作家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在风格美的创造过程中,人们不仅按照客观艺术对象和作品构成因素的审美特征进行创造,而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创作主体内在的审美个性来塑造。这就形成了风格创造过程中多种美学因素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一个审美关系的系统网络,影响、制约着风格的形成。因此,从艺术  相似文献   

11.
审美现代性的主题与问题——康德美学在现代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美学在批判哲学体系中承担着由认识向伦理过渡的中介功能,但在美学史上康德却被简化为以“审美无利害关系”为中心的审美独立论者。基本认同并接受康德的中国学者突出强调了康德“形式主义”的一面,而没有意识到其目的论/道德内涵之于美学的重要性。但中国学者并不是形式主义者,当他们借助其他思想资源对康德美学进行纠偏调校时,实际上又与康德美学体系相通相近。康德美学在现代中国的意义转化和重心转移,源自中国学者建立中国文化自主性的选择性理解和创造性接受。实现康德美学在当代中国的充分展开,一要深入发掘康德以体系的方式提出的真善美的统一问题,二是要全面评价其审美独立和艺术自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作为美学史上的关键术语,“审美无利害”被视作界定审美经验的重要指标.然而,通过考察理论来源和衍变历史,可以发现此概念经历了从审美自律向艺术自律的转变.它始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侧重行为或动机上的无私,继而在康德美学中被用来区分对美、快适、善的愉悦,由此建构出审美自律.18世纪之后,伴随着艺术领域的确立,“审美无利害”被用来建构艺术自律.它同艺术经验的结合虽然溢出了康德美学的限制,但体现出历史选择的必然性,迎合了艺术自主化需求.20世纪以来,当代艺术实践暴露出“审美无利害”的阐释限度,其与审美经验的关系也被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3.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艺术最重要的问题,它成为许多批评家美学探索的主要方向。纵观整个美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各个批评家之间对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他们的认识呈现出繁复纷纭的形态。对这个问题的鲜明态度及其理论思辩,规定了他们美学结构的总体性质。就前期创造社而言,首先引起他们极大注意和浓厚兴趣的同样是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它关涉到他们对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老子》一书虽不是美学专著,但整个体系渗透有美学精神。老子虽然否定审美,但仍然有自己的美学观点,有自己的审美理想。老子的美学观不是从艺术的论评而是从人生观、宇宙观的阐述中表现出来的。他的人生观、宇宙观如果从美学角度考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种美学观。  相似文献   

15.
邢崇 《北方论丛》2006,(4):46-48
审美假象包括三个方面,即审美假象含义,假象成为审美对象原因,审美假象的特征。从此出发可以勾勒出席勒客观唯心主义美学理论和艺术本体理论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6.
西方环境美学从对比艺术审美与自然审美入手进行理论建构,将“非框架性”视为自然对象区别于艺术作品的重要特性。环境美学对框架的反思则经历了颠覆、回归、重构三个阶段。从批判视角出发,环境美学中的非框架主义将框架视作艺术美学传统对自然审美的强行规训,主张颠覆具有人类中心主义的艺术审美框架。从自然审美的主客体关系出发,框架主义认为框架不仅是自然对象需要保持独立和区分的必要边界,而且是主体审美经验选择与聚焦审美对象的必然要求,从而回归了框架的本然内涵。在分歧与争论中,环境美学以科学知识、文化叙事等因素不断丰富着框架的内涵,以实现主客体的融合与平衡。在反思的同时,环境美学也在更广阔的语境下重构了自然审美框架。环境美学对自然框架的三重反思不仅厘清了自然审美中框架理论的多重内涵,也为当前自然美学的发展拓宽了视域。  相似文献   

17.
运用美学、体育美学原理,结合瑜伽特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瑜伽的美学特征进行探讨,认为形式美是瑜伽美学特征的外在表现,体育美是瑜伽最突出的美学特征,艺术美是瑜伽鲜明的美学特征.瑜伽练习者集审美主客体于一体,瑜伽与体育、艺术的结合不仅丰富了美育功能的内容,而且使其美学价值在更广阔的空间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8.
审美,有全人类普遍的同一性,亦有各民族特殊的差异性,这才构成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应当承认,同一性是必然,差异性也是必然,都有产生的历史理由。艺术是审美的最高集中形式,深沉地积淀着人类的审美意识,探究艺术,是揭示审美奥秘的有效捷径,也是寻求民族审美遗迹的可靠方式。本文试就我国和欧洲古代文学审美思想,侧重在差异性一面,作些比较研究,对建设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与文  相似文献   

19.
章辉 《甘肃社会科学》2012,(4):43-46,54
分析美学是当代英美学界的主流美学思潮,其主要关注的问题为艺术定义、艺术本体论、审美性质与审美经验、意义与解释、艺术与知识、艺术价值以及环境美学、部门艺术美学等.当前回顾和清理分析美学的问题域时,应注意联系分析哲学和当代西方的艺术实践,以获得对于分析美学的历史性理解.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他所建立的美学体系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美学思想虽以诗歌审美意象为中心,但诗画一律,其蕴含了古典诗歌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所共同追求的审美旨趣。论析王夫之诗论思想中关于"天人合一"、"神理论"与"象外说"等艺术观点与古代画学之道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化其诗学理论的意蕴,也对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为构建现代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