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民间剪纸作为民间美术的主体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剪纸到新剪纸的演化过程表明:在商品经济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剪纸在内的一切民间美术形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对民间剪纸变迁、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不仅有利于民间剪纸本身的发展,而且对整个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剪纸是我国非常传统的民间艺术,它是由中国劳动人民在民俗生活中的创造、流传、享用的一种意象造型民间艺术。生肖剪纸在民间剪纸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十二生肖成为传统剪纸创作的题材,具有纪年的意义,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生肖剪纸是民间剪纸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肖与民间剪纸的结合,更好的促进了生肖文化与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北民间剪纸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种标志.它带有极为鲜明的地域文化味道,袒露着黑土地上关东人的情怀、散发出一种天然的无拘无束的野性的美,这其中涌动着强盛的生命活力,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本文通过阐明民间剪纸内视化的意象,挖掘其独有的情思意蕴;通过对民间剪纸精神价值的剖析,探求其满足社会实践主体精神需要的价值传播意义,呼唤生活在这片黑土地的人们珍视这笔贵重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百姓生活》2013,(8):47-48
作者简介:韩靖,中国剪纸艺术家、研究专家,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剪纸学会会长、中国剪纸网主编。自幼酷爱中国画、剪纸与文学,曾拜中国民间剪纸大师库淑兰为师,潜心学艺12年。在剪纸创作实践中,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将民间文化和人文历史有机结合,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秦、汉、唐文化的大型剪纸。  相似文献   

5.
南方各民族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剪纸的一大分支,它在丰富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主题和题材样式、改变早期剪纸以女性为主体的创作格局,造就技艺精湛的庞大剪纸队伍、改进民间剪纸加工工艺、扩大民间剪纸的应用领域、证明中国民间剪纸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中国剪纸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剪纸,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艺术价值,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其所特有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剪纸艺术的平面性、意知性、装饰性等三个方面对视觉传达设计创作有深刻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民间剪纸是我国传统生活中最普遍、最原始、最具文化象征的传统习俗之一,是以劳动妇女为主要传承载体的一种流传年代悠久、蕴藏量丰厚的民间艺术形式。柳林作为北方民间剪纸的重要分布区域,其民间剪纸深受秦汉艺术古风的影响,形成了其独有的博大雄强、粗犷浑厚、自由简洁的气魄和古朴风格特征,因此,追溯柳林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探讨其文化贡献,分析其民俗类型,对民间剪纸文化的传承、发展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苗族民间剪纸纹样的文化意蕴及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民间剪纸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产物,与北方民间剪纸一样,它们共同孕育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沃土中,分别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发育成长,有着不同的文化个性。本文通过对苗族民间剪纸的文化生态环境的勾勒,论述了苗族民间剪纸所包含的图腾崇拜意识、巫文化印记、民族历史文化史实等文化意蕴,揭示了其所具备的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民俗传承功能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民间剪纸的文化生态环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南方民间剪纸是我国南方诸多民族民俗文化的产物.它孕育于南方古代的雕镂工艺之中,在巫文化的直接催化下形成.南方发达的古代造纸业、冶炼铸造工艺为剪纸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南方各民族绚丽多彩的服饰民俗,促使了剪纸中花样剪纸的发展.南国年节社火中热闹非凡的游灯、赛灯、观灯习俗刺激了灯花剪纸的形成和提高.长江、珠江流域发达而活跃的经济文化,催生了大批剪纸艺人和剪纸工匠,他们的参与打破以往民间剪纸以女性为主的专利,成为男女共享的具有多种创作和传承模式的民间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艺术与文化的发展,中国民间美术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并逐渐显示出其自身的重要价值和丰厚底蕴,源远流长的中国民间剪纸诈为民间美术的一个主要种类,作为根植于广大劳动生产者生活沃土中的一枝奇葩,更以其绮丽的形态、繁多的种类、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而成为各种民间艺术的基础,同时也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与表达为新时代的文人文化注入了母体性血液.一、多样的表现语言民间剪纸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材料的质朴美,普通纸张即成为民间剪纸运作的基本载体.人们对待剪纸材料和技术手段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或用剪刀剪,或用刻刀刻,或…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公民教育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中,民族精神以其独有的导向、凝聚、塑造、激励等多种功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公民教育以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首要任务,以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贯穿始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融合中外文化之精华。实现民族优秀文化和外来先进文化的融合,才能保持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路不能仅局限于民族文化自身,而应从民族文化以外寻找配合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公民教育。在我国实现中西两大文明教育的融合,必将大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政治活力和文化生产力,这就是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和新兴文化的冲击,民族戏曲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处于危机状态之中。为了保留民族文化的根须和火种,守护民族精神的家园,维护民族文化主权和国家文化安全,抵御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必须坚定地对民族戏曲实施"活态保护"的策略。实施"活态保护",必须强调民族戏曲的原创性(鲜活的舞台性和立体性),认真进行抢救、恢复和重建。强化民族戏曲的主体性,保护传承人,推星造星,实行人才来源多样化,吸收壮大戏曲志愿者队伍。突出民族戏曲的双向接受性,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扩大民族戏曲的群众基础。坚持发展的观点,刷新文化精神,既重"硬件",又重"软件",保护与利用兼顾。  相似文献   

13.
谈军工文化先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工文化之所以先进,根本上在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于它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推动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于它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核心价值观,符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于它的创新性,符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于它振奋了民族精神、培育了社会主义新人;在于它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在于它引领和推动了国防工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民族音乐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可以通过民族音乐进行具体表现,在音乐教育中运用各种媒介和不同的民族音乐形式,对民族精神和民族音乐进行教育和培养,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精神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深深地植根于中国革命实践的肥壤沃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与西方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深受其亲人、好友和伟人精神品格的影响。孙中山精神的基本内容有:反帝反封建,救国、建国的爱国精神;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艰苦奋斗精神;崇尚德治,强调德教和修身的重德精神。孙中山精神对于我们准确、完整、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或学说、实现民族精神的现代化、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培养时代新人、提高现时代领导者素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融突和合、化解矛盾、张扬个性、创造新生之特征。因此以和合思想发展中国设计文化符合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背景、新发展观和发展规律。和合思想可以作为发展中国设计文化的方法论,以和合的时空结构思想来指导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化解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与现代设计文化、中国本土设计文化与全球设计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实现中西设计文化差异的协调与传统设计文化的现代转换,为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作出最优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儒学的人文精神为参照体系来观照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120回毛本)中的人物刘备,把刘备的理想伦理人格的本体理解定位为儒学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心理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与行为特征的总和,从文化精神入手研究文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首先要研究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外缘与内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崇德重义、持中贵和、实践理性四个方面;创造性地开挖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资源对当今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稳定、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精神文明与生态文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围绕中和而形成的流变脉络,它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范畴发展成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畴,渗透于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正是受中和文化传统的滋养,中华民族精神才得以形成.重新认识中和文化的现代价值,弘扬中和文化传统,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自我发展和追求和谐生活的精神支柱,奉行以此为出发点的外交理念是民族精神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本文从“和合文化”出发,探讨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