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文选教学偏重于“字、词、句、篇、语、修、逻”。而忽略了审美能力的培养 ,使文选教学深入误区 ,也造就了不少审美的“贫血者”。这有悖于马克思全面发展的理论 ,也与新的教学方案背道而驰。近年来 ,语文教改取得不少令人瞻目的硕果。然而 ,直面语文教改的现状 ,仍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教改囿于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封闭而不开放 ,缺乏“引进”意识。“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以为从审美这个新维度切入 ,融美学于文选教学不失为一条长善救失、走出误区的自新之路。审美能力的培美决非朝夕之功可以奏效…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法》(1995.12)这本书是受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委托,根据《三年制中等师范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编写的。是中等师范学校语文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教材。它重视以中师和小学的两个语文教学大纲为指导,紧密联系小学教学实际,表现出科学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显著特点。一、科学性。主要指结构体系的科学性。该书在“绪论”一章的后面,设置了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各个方面的内容,有“小语教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工作常规”等,比以往的教材增设了“教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程》是“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的一种,由“《语文教程》编写组”集体编写,法律出版社出版。近年来被高等学校法律专业普遍使用。广西大学法律系一直用它作为必修基础课教材。这部教材的确像“说明”中指出的是“结合法律专业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古代法学文选”部分也体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照顾到内容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定”与“变”周建成冯汝汉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重感觉、轻逻辑,重体悟、轻体系,重随机、轻确定,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随意性和无序性的弱点。伴随着语文教改的急迫呼声和西方“三论”①的引入,人们试图从多个角度建立较为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作为对传统的反...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国家的国语教材都是从传统教材体系中孕育、演变而来的。我国的语文教材从古代发展到现在,由未独立成体系到自成体系,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轨迹。从中折射出我国语文教学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为今后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语文,作为提高国民文比素养的基础,中小学生学习课程的基础,具有对中小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责任。虽然它不像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那样直接明显,但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不少科教因素,它客观地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渗透科技教育,把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这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长期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几千年来,中国的统治者重视“文”的教育、“道”的教育。从蒙童学率的《三字激、(千字文)到四书五经,都紧紧围绕着“文”与1”(比较狭隘的)的教育,作好文章是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技,则是雕虫小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都很喜爱阅读《昭明文选》,又似乎特别喜爱其中的“赋”。他从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角度出发,对《昭明文选》中宋玉、贾谊、枚乘等辞赋家的作品,作了生动而深刻的评说,妙语连珠,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原高师语文教学法教材(人教社出版),主要是“十年动乱”前语文教学经验的描述,缺乏理论深度与改革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文专业创立了语文教育学,推动了教改。但仍存在体系繁杂、理论薄弱、脱离实际等弱点。本成果正是针对这些弱点进行的系统改革与创新,初步形成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语文教育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古文观止》是我国传统文选型语文教材的集大成者,其选文精当,容量适当,评点恰当,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其编制丰富了语文教材建设的经验,对当今语文教材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学名作赏析》是中师语文的选修教材,为省内外中师广泛运用。教好它,使师范生文学方面的知识能力“在必修课的基础上适当地扩展和加深”(《中等师范语文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教法各异“百花齐放”。“抓点带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学名作赏析》因袭了专业课《阅读和写作》教材按文体体裁分类的教材编撰体系,设有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剧本四大单元;每大单元下再分小单元,以文学史年代或国别划分。如小说单元中又分中国现代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和外国小说。每单元中按教学要求又将…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选》的选文范围与标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选序》欲“以能文为本”作标准来区分文学与非文学,但这无法落到实处,《文选》不具备这样的功能。《文选》即“文”之选,而不是在“非文”与“文”中选文。其选文以“文集录”为封域,类随文立;而又不为其所束缚。《文选序》并没有提出作为全书的选录标准,“事出”两句或“综辑”四句说的只是史书部分的“赞论”、“序述”及其相近的各种实用性文体的选录标准。至于全书的选录标准是什么,只能就《序》与《选》作综合研究才有可能得出。萧统编撰《文选》以审美价值为其依归;其“教科书”的作用等等,都是“派生”的。  相似文献   

12.
冯育柱,男.汉族,1933年9月生于山西汾阳。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自愿来到青海从事民族高等教育。1958年赴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深造,师从我国著名现代文学史家、鲁学家李何林教授,研读并直接参与教学与科研实践活动期间与他人合作出版《〈林海雪源〉分析》。1960年7月返回青海民族学院,任中文系汉语文教研组副组长,先后讲授《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概论》、《文选习作》、《语文教学法》等并参与审定《藏族文学史简编》。1964~1970年在院教务处从习汉语文成效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1971年返回中文系。1980年后讲授《马列文论》、《文学理论纂础》等,1987年晋升为教授,为院文艺学的学科建设不遗余力.建立起文艺学科的学科体系,为本科生主讲《文学概论》、《美学》,为研究生讲授《美学文选》、《中国古代美学流派》等课程。  相似文献   

13.
“导读法”是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改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提法一是见于黎见明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汇编《新书新编》中的几篇文章,一是见于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教学法》.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近年来探索语文教改的实践,谈谈对“导读法”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如何走出自己独具特色的作文教改之路,反思多年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了“趣读、仿写、创新、求异、自主、快速、个性、情景”作文教改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学历史教学》一九八七年第一期发表的何凡同志的《中学历史教改必须突破的五个问题》,是一篇卓有见地、触及根本、切中时弊、发人深思的文章,是完全符合“三个面向”和“四有”的原则精神的。 文中所提的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检查五个问题,可以看作教改  相似文献   

16.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向能力培养型教学转变,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紧紧围绕中国历史文选课的教学目的,抓住能力培养这个关键,从教材的处理、讲授重点的确定、讲授方法步骤的设计安排等层面上,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历史文选课的教改问题,提出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阶梯式推进,逐步逼近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随着语言学教学与科研的不断发展,高校《古代汉语》教材已由文革前的数种,发展到如今的数十种。这些教材在编写上各有特色。例如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是以文选为纲,将常用词、古汉语通论和文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安排的好处是能将理论和阅读理解的实践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从纵(常用词和通论)横(文选)两方面入手将学会的知识融汇贯通。但文选、常用词和通论是各自成系统的,一旦按文选的纲目横向结合,难以照顾到常用词和通论本身的系统性。对于学生来说,要想系统地掌握常用词和通论的内容,也不太方便。在文选的次序安排上,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是既按时代,又按文体,有的还照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教法》是师范院校中文系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这门必修课既属于中文专业课,也属于教育专业课,是“双专业”之间的一门跨学科。恩格斯说过:“科学在两门学科的交界处是最有前途的。”《语文教材教法》的发展肯定有着广阔前景。本文拟就构建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19.
《文选》学家们往往把《文选》不录经、子、史的选文范围视为萧统具有“独立的文学”观的证据 ,而忽视了无论从理论上或实际上 ,这都是不合理的。《文论》的这种选文范围是由“非‘文’不选”的文学审美性的宗旨与总集编选的目的与体例共同作用而成的  相似文献   

20.
加强美感教育,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课余括动中去,是中师语文教改的重要内容之一。美育需要借助于鲜明生动的美的形象,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学生的心理结构得到和谐的发展,以期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小学教师。中师《文选》教材的大部分,如诗词、散文、小说、寓言、童话、报告文学等等,都是美育的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课文,应该包含着美育。 语文教学需要情感的交流,需要主客体之间融洽的关系。感性、想象、激情、兴趣是语文教学得以成功的基本条件。当理性分析化为对美的形象把握,当教师气氛有了节奏和韵味,当师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交流关系时,知识的传授与领会,便变得容易和轻松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