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老友》2002,(10)
前不久,陈水扁公然抛出了"一边一国论"。在两岸关系正处于紧要关头的时候,陈水扁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意孤行搞"台独"、闹分裂呢?"一边一国论"又将对两岸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一边一国论"是如何出笼的8月3日,陈水扁向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讲话,公然声称"台湾跟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两岸关系在各个领域相继取得诸多重大突破与丰硕成果。然而,在两岸关系步入"深水区"之后,由于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加上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将面临不小的挑战。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在持续深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与民间往来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共同政治基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化解两岸认同歧异,开启政治对话进程,从而不断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最终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当前,两岸关系正处于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加大,两岸关系基本格局正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实力因素是解决两岸问题的重要因素,但也容易造成实力"困境"。因此,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使用实力,以发挥其最佳效益,既是一个问题,也是一门艺术。"巧实力"战略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启示颇多。  相似文献   

4.
美国重返亚洲是其政策回归的产物,其实质是试图继续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主导权",其重点是从战略上实现对中国的围堵与遏制。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回暖",美国表示"乐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同时,美国又在短短两年内两次对台军售,其险恶用心路人皆知。台湾是美国制衡中国大陆的一颗重要战略"棋子"。在美国重返亚洲背景下,两岸关系可能迎来新的挑战。中国如何实现战略突围,促进两岸关系持续和平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太阳花学运"、"反课纲运动"以及2016台湾"大选"等显示,台湾的社会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构成挑战。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可从激发两岸和平发展的源源社会动力入手:一是厚植两岸非政治性共同利益;二是形塑两岸共同精神纽带;三是在大陆开展社会创新实验;四是建构两岸生活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和平发展,让两岸民众共同分享"和平红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充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动力,为两岸最终和平统一作社会准备。  相似文献   

6.
目前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大三通"全面实现,经济合作进入制度化轨道,结束了两岸资本单向流动、不对称、不平衡、不稳定状态,社会文化交流全面展开,厚植了两岸共同利益,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未来要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加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合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扎实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文化交流,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加快建立共同管理机制,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我们可以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再次审视与探讨中山思想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即构建"观念—认同—利益—行为"的机制,团结两岸人民,共同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本文从中山思想内的"振兴中华、统一中国"部分入手,挖掘其理论资源,通过共有观念、国家认同、共同利益、共同行为这四个维度来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希望有助于我们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8.
两岸关系因"横向交往密度"与"纵向交往深度"发展的非对称性特征,从而呈现出"内卷化"现象。这一现象是"利益"和"情感"双轮驱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就过程而言,两岸关系将呈现出"情感疏离—情感冲突—情感融合"的倒U型发展特征。要化解两岸关系的"内卷化"现象,需要在正确处理"情感与认知"、"利益与情感"两对关系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两岸民众间的情感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英九就职以来,在"对外政策"方面结束前任极力推行的"台独外交",推行"活路外交".这一政策调整,既是响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结果、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有扩大台湾"国际空间"的意图.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避免两岸在"涉外"事务中不必要的内耗,就要妥善处理台湾"涉外"事务问题.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两岸民众的福祉。文章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利于遏制岛内"台独"势力的影响、有利于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感、有利于提升两岸经济合作的水平、利于实现两岸政治关系的正常化四个方面阐述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采取务必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原则、继续加大反对"台独"势力的政策力度、坚持用民主协商的办法化解各种矛盾、提升两岸经济合作的层次与水平等四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台湾"国际空间"问题向来是一个敏感度很高的政治议题。它既涉及台湾在国际法的地位,涉及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统一,也涉及两岸关系,涉及台湾在一个中国框架下的政治定位,触及大陆和台湾方面各自的政治底线,在两岸关系中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是两岸关系在新形势下取得的跨跃式突破,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和里程碑的意义.是什么推动了这一盛事的实现?最根本的成因就是我们党以"一国两制"为核心的和平处理两岸关系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不断完善,科学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破解了两岸关系长期对立的历史性难题,同时为促进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提供了经典范本.这一理论体系通过化对峙为和睦、化对立为统一、化封闭为开放、化单边发展为共赢的作用机制,直接指导和推动了两岸关系正常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引两岸关系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但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仍面临诸多难题与挑战。面对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与挑战,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中寻找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智慧和答案。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引两岸关系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但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仍面临诸多难题与挑战。面对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与挑战,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中寻找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智慧和答案。  相似文献   

15.
自民进党主政台湾以来,尽管两岸关系急转直下,但"两岸一家亲"仍然是拉近两岸关系、增进互信最为有力的表述。"一家亲"根隐喻下包含若干子隐喻,如母子、兄弟、夫妻、恋人、邻居等,它们在"有机体-契约"的连续谱系中展示了两岸关系亲疏的流变。事实上,隐喻存在适用边界。光谱上渐进变化的子隐喻并不能应用到所有层次,而是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有明确区分。审慎地运用隐喻与敏感问题的模糊化之间始终存在张力。政治默契的达成在短期可以为各方创造调适的空间,而两岸共赢的实现则有赖于持久的交流互信以及两岸人民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逐步进入巩固和深化阶段,争取台湾民心工作迎来有利机遇和重大挑战。台湾民意的理解和支持,一直是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的关键因素,也是和平统一目标最终实现的重要社会基础。本文从2012台湾"大选"透析出的岛内主流民意走向出发,结合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势新特点,重点分析了当前争取台湾民心工作在现实领域面临的主要难点和问题,并对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7.
台湾涉外事务问题,是伴随着两岸关系的形成而出现的重大问题,历经"法统外交"、"弹性外交"、"台独外交"和"活路外交"四个阶段.由于不同阶段所处的岛内政局、两岸关系和国际政治等背景不同,因而重点、目标、政策和手段都不一样,结果不一样,影响也不一样.60年来的两岸关系基本规律和客观实践表明,对于台湾涉外事务,只要不搞"台独"、"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只要遵守国际法和"一个中国原则",问题就能得到合情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陈水扁上台后的两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海峡两岸围绕"台独"的斗争越演越烈;两岸的经贸往来有所发展;两岸民间交往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两岸各自整军经武,积极备战.两岸关系的总体情况是:民间热、官方冷;经济热,政治冷.两岸关系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请您关注     
政治胡锦涛会见连战提出4点建议4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会面。胡锦涛就两岸关系做了重要讲话。他对两岸关系提出4点建议: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第三,深化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的台日关系经历了李登辉、陈水扁和马英九三个时期。李、陈时期从"台独"政治需要出发,在对日关系上,政治上谋求突破"七二体制",安全上谋求缔结军事同盟。马英九上台后,政治上回归"九二共识",安全上拒做"麻烦制造者",基于主流民意和民族认同,把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作为政策的优先方向,同时强调与日本的"特殊伙伴关系",台日关系由"结盟"走向务实合作。本文的视角立足于冷战后台湾当局的对日政策,据此考察分析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的台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