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鲁迅卓越的语文成就离不开他对异域语文的体悟和借鉴.本文立足于鲁迅的翻译与创作实际,从章法与句法两个方面考察了欧化与日化语文对鲁迅的启发与影响,提出鲁迅的“硬译”体现出他对“逻辑”与“语气”的关注,鲁迅“精细”与“繁复”的表达风格与其欣赏并追摹具有“优婉”之风的日语表达方式有关,而鲁迅对“标点”和“段落”这两种传统汉语文本中所无的域外语文“资源”的创造性使用,不仅使中国现代语文在书写形式上更灵活生动,而且促进了中国语文文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篇介绍作者为什么要学习与研究鲁迅,主要涉及研究鲁迅的态度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下社会,人文精神空气稀薄。鲁迅作为20世纪人文精神的集大成者,其精神正能量熠熠生辉。学习鲁迅,了解鲁迅,弘扬鲁迅人文精神之光,正当其时,百代不废。大学开设鲁迅“精神正能量”人文教育的相关课程,更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1936年鲁迅逝世后,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和中国政治的立场出发,在许多公开场合或者著述里反复强调鲁迅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向鲁迅学习,一股研究鲁迅思想的热潮在延安学界蓬勃兴起。何干之在深入阅读鲁迅原著的基础上,于1946年撰成《鲁迅思想研究》一书,深入解读了鲁迅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作用,成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者以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为指导而对鲁迅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鲁迅涉足金石学颇久,功底也颇深,但由于在这方面的著述不多,故未引起学界广泛的重视.然而,若从鲁迅治学的角度切入,作为整体中的一部分,这个方面又不得不谈.谈鲁迅与金石学的关系,首先得从鲁迅与乡邦金石说起.鲁迅是从整理乡邦金石而步入金石学领域的,而最能代表鲁迅在金石学上的水平的,也是鲁迅对于乡邦金石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但充实了鲁迅与乡邦文献的关系,而且将这种关系向鲁迅所治的其他学术领域做出了延伸.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世时,留存、收藏了不同美术家创作的七幅鲁迅肖像。这一行为可视作鲁迅体认自我、“自塑”形象的一种方式。1936年之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鲁迅图像创作从私人情感的表达转为政治话语建构之诉求,逐渐演变为一种“图像政治”。由于图像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魅惑性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建构,创作鲁迅图像自然是阐释和“争取”鲁迅的绝佳方式。经由美术家们一次次的呈现、改写和重塑,“鲁迅”游离于历史本体,而成为某种政治表征和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7.
鲁迅曲笔的形成 ,受我国史学和美学传统的影响 ,但更受制于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鲁迅运用曲笔 ,既是自觉的 ,又是被迫的 ,他把曲笔作为对敌斗争的一种武器。研究鲁迅的曲笔 ,不是要学习鲁迅的隐晦曲折 ,而是要学习他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继承我国优良的文学传统 ,克服文学创作中的平板、直露和肤浅 ,不断丰富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8.
在理性伦理层面,鲁迅执着地批判和反抗传统伦理,但在小说叙事伦理中却对传统伦理的诸多方面有所担待,并且充满着不可排遣的紧张冲突,这既是思想、文化转型时代人心秩序的普遍反映,更是鲁迅个体伦理困惑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在近几年却出现了“教学难”、“学习难”等令人担忧的现象。笔者认为鲁迅繁杂的知识结构和时代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在锻词炼句、辞格运用等方面独具特色。鲁迅小说中将虚词也赋予强烈情感,运用在特定语境下构成临时同义关系的词语传情达意,因人因情设喻,以加强主题表现力度与深度,这些修辞艺术手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参与意识和否定意识“壕堑战”意识和自我保护机制、哲学历史意识和象征意蕴,此三者作为鲁迅杂文文体深层的文体特征和表层的文体特征——突兀的语言风格,共同构成鲁迅杂文的整体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1933年11月15日致姚克的信中曾对赛珍珠作过评价。今天看来,鲁迅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说这些话的,而且不是对赛的全面评价。赛珍珠成就卓著,但她始终不能跳出自身经历的局限而将问题放到广阔的历史、现实背景中去探究,因而鲁迅说她反映的是中国“浮面的情形”是比较中肯的。但由于鲁迅对赛与基督教的关系了解不深,因而鲁迅以“女教士的立场”评价赛珍珠是有些偏颇的。  相似文献   

13.
在理性伦理层面,鲁迅执著地批判和反抗传统伦理,但在小说叙事伦理中却对传统伦理的诸多方面有所担待,并且充满着不可排遣的紧张冲突,这既是思想、文化转型时代普遍人心秩序的反映,更是鲁迅个体伦理困惑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鲁迅文艺思想是鲁迅研究的热点,张直心《比较视野中的鲁迅文艺思想》即是在鲁迅与那个时代的文艺思想关系中认识、梳理鲁迅文艺思想,书评充分肯定这是此书最有价值之处。这是作者用十年心血磨出的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的小说中不断出现一种类似“公共领域”的公众场所。故事中的人物在这些场所交谈争论,传播各种信息,形成一种类似“公共领域”的现象。这些“公共领域”是愚人和庸众云集的地方,他们的言论既荒唐、愚昧,又残忍可怕,先驱和弱者在这里被迫害,被嘲笑,被奚落。鲁迅借此表达了他对保守、落后的社会及国民的愤怒和绝望。  相似文献   

16.
鲁迅和沈从文的关系是学界时有争议的问题。建国前沈从文对鲁迅的文学成就在《鲁迅的战斗》、《从周作人鲁迅作品学习抒情》、《学鲁迅》等多篇文论中都有论述,认为鲁迅作品中具有他认为构成经典文本重要内容的"人生可悯"的情感因素;盛赞鲁迅"对工作的诚恳,对人的诚恳,一切素朴无华性格,尤足为后来者示范取法",对鲁迅为文为人的高度评价体现出对鲁迅的逐步接受。建国后改业从事文物研究的沈从文在他的大量书信中多次提到鲁迅。富有意味的是,他人生的后40年在书信中提及鲁迅时多隐含讽刺,鲜有溢美之词,而是体现出一种疏离:表现出一种复杂难解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小说《补天》是一篇颇有争议的小说。争议的关键在于对“油滑”问题的不同理解。本文撇开这一问题,通过同等看待作品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体上的功能,对该作品重新作整体的阅读,认为《补天》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上都服从于通过“人神对立”表达人类异化的悲剧这一总体构思  相似文献   

18.
与"竹内鲁迅""丸山鲁迅"等日本"学院鲁迅"形象一样,"池田鲁迅"也是在战后日本时代语境中建构的日本鲁迅形象。一方面,池田大作对鲁迅的思想探究和价值传播一直紧贴战后日本变化的时代语境,并积极致力于发掘鲁迅之于当代世界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池田鲁迅"不同于日本的"学院鲁迅",它是日本鲁迅实用性研究的典范。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以后,池田大作在注重鲁迅"人性革命"思想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发掘鲁迅的文化交流意义和教育思想价值,并以鲁迅为媒介,推进东亚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使得鲁迅传播显示出强劲的活力,而"池田鲁迅"也成为鲁迅在海外传播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不朽的小说学者.文章论述了作为小说学者的鲁迅在小说整理和小说史研究上的成就;探索和剖析了鲁迅的学术理念;阐述了鲁迅求是求真求信的科学精神;最后阐明了重温鲁迅、学习鲁迅精神给我们的教益、启迪和警示.  相似文献   

20.
鲁迅逝世以后,《益世报》充当了北方作家纪念鲁迅的重要场所,发表了大量的纪念文章及评论文章,这些文章分别从战士的鲁迅、非战士的鲁迅、值得捍卫的鲁迅几个角度对鲁迅展开认知,彼此连接,共同建构了一个完整的鲁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