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总体而言,当前的村委会选举基本步入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一个自由、公平、规范的村委会选举制度正逐步成型。以浙中某村为样本的实证分析显示,村委会选举的提名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民主化趋势,尤为体现在初步候选人的提名和确定上,党支部或上级领导较少对选举提名指定;村委会选举逐步程序化和制度化,一系列规范的选举方法得到采用;村委会主任及村委会委员基本为差额选举,选举大多实行了公开计票,并在选举时设立了秘密写票处;村民参与选举活动的程度较高,其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体现;拉票现象普遍存在,且多采用给予物质利益的方式;村委会选举得到了选民的高度评价,村委会选举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
在村委会选举中,可能出现因被提名候选人拒绝参选,或村民态度冷漠而不参加选举,以及候选人为3人以上且支持者势力相当等情形而导致村委会选举制度失灵的状况,针对这种失灵,通常可采取补充性措施来积极应对:第一,设立候选人登记制度作为提名候选人的后续程序;第二,增设基层人民政府直接任命村委会成员的制度作为选举方式的补充;第三,可采用相对多数规则作为绝对多数规则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村委会的选举是现代化在农村推进的政治产物,其完善和发展必须纳入到现代化的视域来进行考察。社会转型引发的格局调整使得制度体系处在一种变动、整合的状态,再加上中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村委会选举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以现代化的视域审视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是实现农村治理民主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要坚持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为动力、以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为基础、以深化选举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以健全选举法治体系为保障、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领导力量,实现村委会选举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村委会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为农民开创幸福生活提供制度平台。文章在分析村委会选举形成的动力及现阶段村委会选举所面临的阻力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村委会选举的4条建议。  相似文献   

5.
诲村第7届村委会海选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乡村干部民主意识不强,选举程序不规范,投票过程比较混乱等.为了规范村委会选举过程,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让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正式选举之前做好一系列的公开性工作,妥善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确保村委会成员选举过程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6.
以西北地区18个行政村的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解释村委会选举的变迁:政府征收农业税、收费加重了农户的负担,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对农民传统的生育观念发出了挑战,地方政府为了使这些与农民利益相悖的政策目标顺利实现,需要在村庄里树立强有力的代理人,村庄的权威政治形成,村委会选举形同虚设;在取消农业税、改变人口政策、农民权利和法律意识觉醒等村庄选举的内外环境变化后,县乡政府没有动力再在村庄中树立代理人,对村委会选举的立场和态度产生变化;农民合作社作为蕴育在环境变化中的行动者有充分的动机和能力参与到村委会选举中,成为推动村庄民主政治的新兴力量,权威政治在较为规范的选举中没落。  相似文献   

7.
干群关系与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正呈现多发之势。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是农村干群矛盾激化的结果,凸显了干群矛盾的严重性和危险性,也表明以此为契机,构建良性互动的干群关系的紧迫性。密切干群关系,依法妥善处置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需要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管理与教育,重塑政府形象,提高农民群众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水平和完善农民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全国集中开展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年,这次村委会换届也是自2010年新修订的《村组法》颁布实施后进行的第一次基层组织换届选举,与往届相比这次换届凸显出一些新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良性运转。本文以西安市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为样本,分析了新《村组法》下此次换届选举的新特点,剖析了在选举过程中出现的村民对新法律法规认识上的偏差、法规政策执行中的"折扣"、贿选现象的严重化等新问题,并提出应从继续完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村民民主能力、逐步规范选举技术和程序以及加大对贿选现象的惩罚力度等方面实现村委会的有序选举。  相似文献   

9.
1989年,安徽省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首次采用组合竞选制选举村委会主任,打破了上级提名、村民举手通过的形式,实现了腾云村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民主政治。20年间,腾云村共历经七届村委会,其中五届采取的是组合竞选制模式产生的领导班子。然而,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采取的是"海选"模式。组合竞选制在经过几次实践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全面推广,与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委会与党支部关系紧张原因是:村民选举制度的导入,使农村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党的一元化领导为特征的一元权力结构向村委会与党支部并列的二元权力结构转型;作为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的法律依据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两委"关系界定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农村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的影响。解决问题需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打击黑恶势力,并缩小农村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1.
发扬民主性,体现代表性,是中国共产党对人大代表选举的基本认知。这种认知直接影响了中国人大代表选举的具体制度设计与运作逻辑,反映在人大代表名额分配、选区划分与候选人提名等各环节中。民主性与代表性的结合,既是中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特色与优势,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何在进一步彰显民主性的前提下,实现代表性与民主性二者间的良性互动,是中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在建立村民自治制度过程中 ,创造了“海选”、“两票制”、“预选”、“三上三下三公布”等四种选举模式。 1998年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颁布新法时 ,确认了“海选”模式 ,并将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差额选举、设立秘密写票处、违制处罚、设定罢免程序等 ,作为制度选择以律条形式写进新法 ,从而规范了村民自治选举。不过 ,村民自治的实践丰富多彩 ,在村委会选举中的选民资格 (流动人口 )、选举权与罢免权不对等、委托投票、流动票箱以及如何保证妇女当选比例等环节 ,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健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选举制度包括人大代表选举、各级政权机关选举和村委会居委会选举<宪法>、<选举法>与相关<组织法>等法律规范构建了现行选举制度的框架,它具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结合、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并存、平等原则与差别条款互补和国家权力与自由选举权利融和的特点.在坚持现行制度的基础上,目前选举中出现了一些改革动态,它表明充分开发我国选举制度内的资源、激活选举制度的竞争性和活力是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村委会选举是农村法治的表现,农民工的选举权实现则是村委会合法选举的关键。作者通过对农民工缺失村委会选举的了解,阐述了农民工参与村委会选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工缺失村委会选举的措施,以期对农村选举制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N市区级人大代表选举中出现"居民联名提名"和"自荐提名"候选人,分析其参选动机、自我推介和法律适用等问题,可以透视出选举中的社区代表性缺失、自我推介的困扰以及内外条件的制约等同题.他们的参选行为体现了选民观念开始由一般国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与觉醒,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选举过程和选举结果两方面考察了农村居民对村委会选举的评价状况,并分析了不同个体特征的村民对村委会选举评价的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对村委会选举的整体评价不高,对选举结果的满意度也较低;相比之下,男性村民的评价高于女性村民,年长村民的评价高于年轻村民,党员和有过村干部经历的村民的评价高于普通村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农民工阶层作为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利益群体,为我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他们的权益却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尤其是农民工在作为农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选举中普遍存在政治冷漠的现象。文章主要运用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一基本理论框架对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冷漠这一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中国社会现实的情况下规范和促进农民工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8.
梨树、河曲、路南三县的村务管理 ,因其治理方式 (即公共权力运用方式 )的不同 ,从而形成不同的经验。(一 )梨树县村务管理经验的特点选举是民主纵向结构的起点。作为“海选”故乡的梨树县 ,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村委会 ,在党支部的全程领导下 ,与村民合作运用公共权力 ,实行民主管理 ,最突出的特点首先表现为村务管理的制度化程度较高 ,村委会各项成文规章制度齐备 :从表 1来看 ,作为村民自治的最基本的制度保障———如民主选举制度、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 ,村干部的选择率都是 97.0 6% ,说明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得到…  相似文献   

19.
村委会选举中有拉票行为,即证明村民手中的选票是有用的.然而,目前村委会选举中,拉票行为缺乏规制,贿选现象滋生,选举争议难断,选举暴力频发,严重损害了村民自治.在这一背景下,2009年4月份,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该文件对于规范拉票行为,惩治贿选,保证村民选举的有序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不过,该文件认可"承诺捐助村集体"的拉票行为、禁止"私下拉票"等规定,尚有可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一个镇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个案考察 ,分析了乡镇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实现的由以往的选举操纵者到现在的选举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的角色转换 ,探讨了乡镇政府实现角色转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若干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