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族关系是民族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国内民族理论界提出的各种"民族关系"的定义;并将民族关系定义为:民族关系是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人类自从有民族分化以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民族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在一定的社会意识指导下形成的民族之间的共生关系,即民族之间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在物质生存资料上互通有无、精神文化上取长补短的相互往来的联系和影响,或在相互对抗中,敌对双方民族之间的封闭隔绝状态,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历史现象,并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研究民族关系定义的基础上,系统地比较研究了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这一对民族理论基本范畴之间的理论逻辑关系,并实证性地分析了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0月10日至11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5年年会民族关系专题会议暨第四届全国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当代民族问题与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基地联合主办。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河南大学、宁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石河子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3.
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化事业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社会安定,还取决于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行.从"嵌入"理论视角看,各民族相互嵌入发展对构建新型民族关系、有效解决民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社区融合、新型城镇化战略、文化教育模式和政策的进一步推行是促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刘雪  郑润诚 《民族研究》2023,(4):133-134
<正>2023年6月23-25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北方民族大学主办,由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北方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基地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研讨会在宁夏银川举行。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安徽大学、内蒙古大学、云南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藏大学、  相似文献   

5.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金炳镐教授长期从事民族理论教学和研究,是目前出版民族理论著作最多的学者,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为中国民族理论学科发展和教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熊坤新 《民族研究》2004,(6):101-103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 ,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 ,并把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民族的实际相结合 ,逐步形成了全面、系统、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由中央民族大学马列主义学院院长、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金炳镐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青觉教授编撰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 0 0 3年 1 0月出版 ) ,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过程和中国…  相似文献   

7.
5月4日-7日,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胜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基地、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主办,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西藏大学、石河子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河南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党校、湖北民族学院等二十几所高校科研院所的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教学改革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正如M·C·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报告中所强调的:“我们的成就不应当使人产生民族过程已无问题的概念。各种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矛盾,在这一领域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提醒如下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多民族国家民族过程的特点是存在着两种辩证的相互联系的因素:一方面是各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在全部生活国际主义化日益发展的基础上各民族的团结进一步加强。苏共纲领新修订本再次确认:“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各大小民族进一步繁荣昌盛和不断接近。”在我们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民族过程中这两种因素的存在不能不产生各民族共同生活和劳动的问题以及民族关系领域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言,民族之间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体现出的和谐民族关系应该是各民族之间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在促成中华民族日趋繁荣昌盛的同时,使各民族自身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具有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基础,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理解与认同是实现民族关系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份。民族关系的研究和民族问题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两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从世界各国的历史和发展中可以较清楚地看到单一民族所形成的国家不多,多数国家是由各个不同民族所共同组成。从一定意义上说,世界是由民族组成的,当今世界更是民族之林。由于不同民族的形成和存在,民族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却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相当敏感的问题之  相似文献   

11.
论文简要阐述了汉语语境中民族概念的复杂状况及其原因,认为将英文中不同"民族"概念划分为文化民族和政治民族是解决这种混乱状况的办法.文化民族是人类在漫长历史过程中自然发展的产物,而政治民族是近代以来在各种经济、政治力量相互作用下的人为的产物.二者属于不同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各地迥然相异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体系.因此,生活在不同地区人们的生育意愿受各自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生育行为和生育模式.本文拟比较汉族和藏族、贵州侗族的生育文化,分析这些民族生育文化中合理的文化价值,从而探讨儒家生育文化在当今生育政策中的消极作用及目前对生育模式作"传统--现代"二元结构之划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鲜卑折掘氏与党项折氏均为我国古代西北部族.唐初,吐蕃势力北上,鲜卑折掘氏部随党项羌北迁至府州等地.鲜卑折掘氏与党项羌经历了长期的民族融合,至唐末五代时期,鲜卑折掘氏逐渐融入党项羌,并开始以党项折氏之名见于史籍.宋代以后,折氏随着与汉族的长期通婚,又逐渐融入汉族之中.  相似文献   

14.
鲜卑汉化--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初年,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关系紧张.北魏孝文帝为缓解民族矛盾,缓和民族关系,巩固北魏统治,对民族关系进行了调整.使鲜卑汉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使鲜卑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南北的统一,但也导致了北魏的分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政策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构成我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有两个方面:一是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本民族或民族社会的政治事务;二是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少数民族政治政策通过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对各民族平等政治权利的具体规定,通过各民族自治管理形式的制度安排,以及在各领域内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贯彻执行,来系统地保障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权利、实现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民族素质概念的研究历史和状况 ,并对民族素质概念提出了独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东乡族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年来东乡族教育研究文献的分析,本文认为东乡族教育研究的内容涉及女童教育、课程与教学、学生心理、学生生理、成人教育等五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格局.研究方法呈现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哈卡斯族的形成及其部落划分的简况,并对我国黑龙江省富裕县柯尔克孜族的姓氏来源作了分析,对研究富裕县柯尔克孜族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上 一部分我们谈到的东干族著名学者穆罕默德·亚斯佐维奇·苏尚洛、尤素卜·杨哈叶维奇·杨善新、老姐儿·塔伊洛夫娜·沈洛、哈桑·尤素洛维奇·尤素洛夫开创了东干本民族学者研究东干文化的先河。(《西北民族研究》 2 0 0 1年第 4期 )他们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在东干族历史学、民族学及语言学方面。此外 ,他们还积极帮助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东干族学校编写教科书 ,培训东干语教师。在他们的努力和带动下 ,从 50年代后期开始 ,东干学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 50年代末东干文报纸《十月的旗》的发行及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出版社一系列…  相似文献   

20.
维护民族和谐不是某个历史阶段的工作任务,而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需要一代接一代的培育、传承和发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不仅仅是针对干部、民族院校学生,而是面向全民的,在国民民主观教育实施纲要指导下,以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感、地区居民主人翁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观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注重实效的教育工程,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主张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