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发生的全国性排华运动是美国地方势力之间博弈的结果。西海岸地方势力是全国性排华运动的推动者和急先锋,而新英格兰地方势力则是排华运动的反对者。在当时特殊的政治形势下,再加上南部种族主义势力的支持,西海岸地方势力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对外政策,美国正式通过了包括1882年《排华法案》在内的一系列排华性质的法案,对中美关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排华法案》看美国移民政策中的种族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族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美国宪法,其承认南方黑人奴隶制的合法性,反映出种族偏见。该思想在19和20世纪曾经导致了大量名目繁多的歧视性法案,引发了1882年至1965年的反移民时期。本文以《排华法案》为个案,从《排华法案》的历史成因、引发的争议、造成的社会影响和撤销法案的实质等角度分析美国移民政策中的种族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3.
近期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案再次引起人们对19世纪美国排华浪潮的关注。第一位华裔美国文学作家李恩富针对当时的反华情形,撰写了许多争取华人权益的文章。《我在中国的童年》(1887)和《中国人必须留下》(1889)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正面的华人形象:注重礼节的文明华人、勤奋惜时的情义华人以及不平则鸣的血性男儿,对美国人正确认识华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冷战对战后东南亚华侨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遏制中国,美国开始介入东南亚华侨问题,并制定了相关政策。美国不仅运用各种手段,诋毁中国共产党,鼓吹“中国威胁论”,还极力阻止东南亚华侨子弟赴大陆升学。东南亚国家也顺水推舟,以反共反华的名义,变本加厉地迫害华侨,制造了一系列反华排华事件。东南亚华侨被深深卷入冷战旋涡。  相似文献   

5.
在《排华法案》实施的61年(1882年-1943年)里,华人成为世界上唯一不能自由移入美国的种族。1906年的旧金山地震为饱受种族歧视压迫的华人提供了成为“土生”公民的契机。而通过他们申请的海外子女出生证,使不少华人进入美国,成为所谓的“契纸公民”。本文旨在探讨“契纸公民”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经济和文化因素,揭示其形成的原因,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种族歧视根源。  相似文献   

6.
1901~1905年间,中美两国就美国排华条约和立法展开了漫长的谈判。由于美国坚持其反华排华立场,最终导致谈判的破裂,并引发了中国国内一场大规模反美爱国运动──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从这场运动前后清政府的表现,可了解清政府侨务政策的变化,以及华侨事务在其外交事务中所处的地位。事实上,这个时期,清政府对海外华侨已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加以保护。然而,由于中国当时所处的半殖民地地位,清政府的外交十分软弱无能。特别是由于这个政权的封建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真正依靠人民群众去反对西方的强权政策,因此在中美工约交涉中,最终成为失败的一方。  相似文献   

7.
杨儒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曾经担任过近四年的驻美公使。在此期间,杨儒一方面敦促美国政府废除排华法案、切实维护华工权益,并促成了1894年《中关华工条约》的签订,希望能部分解决美国的排华问题;另一方面又为该问题的根本解决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即从根治当地华人社会存在的恶习着手,提高华人自身素质,同时考虑转移部分华工到墨西哥。杨儒解决美国排华问题的实践和构想并未取得预想的成效,这与他的认知局限有关,同时也是清廷国力贫弱、无力对美国的排华进行有效的反击使然。  相似文献   

8.
排华运动是美国历史中的污点,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华人的不幸遭遇,对当时美国的舆论机制关注不是很多。排华运动的发展由政治、经济和种族等多种因素推动,因此可以对当时讨论的华人问题进行"话语"分析,揭示这些话语内含的权力关系。通过对当时一些典型言论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排华话语"由华人经济威胁论和华人种族低劣论这两根纵横坐标轴构成,其轴心是"黄祸"论。在这个话语坐标系上,不同时代的反华话语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华工来到美国.为了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华工们组成会馆,修建寺庙,将佛教传播到美国.《排华法案》及其修正案的施行最终关上了华人移民美国的大门,同时也使华人佛教在美国的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0.
西奥多·罗斯福与排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罗斯福排华态度与政策的演变,分析了导致这一演变的内外因素。指出罗斯福的排华政策既与他本人的种族主义思想有关,也与美国排华势力的巨大压力有关.1905年中国抵制美货运动发生前后,罗斯福倾向于执行一项较为宽松的排华政策,本质上是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美情绪,保护美国在华利益不受损害,而非真的准备放弃排华政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美国历史上第18个农业法案?2018年农业提升法案?文本,文章在梳理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主要特点和变化趋势.总体上看,2018美国农业法案保持了农业政策的延续性和针对性,继续实施2014美国农业法案中实施的价格损失保障政策和农业风险保障政策及营销援助贷款和贷款差价支付等多项基础政策,仍将保障农民收入作为首要目标,并对支持和保护水平进行了相应的提高,为农民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农业收入网.同时,美国新农业法更加注重政策项目的实施效率,试图构建一个注重补贴效率和强化风险管理的新安全网.2018美国新农业法案中农业补贴政策的改革对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农业政策改革的方向是支持方式市场化、保护手段隐蔽化、项目执行效率化等.  相似文献   

12.
华人“单身汉社会”是美国移民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 ,与此相应 ,在广东沿海地区 ,“寡妇村”屡见不鲜。这种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畸形婚姻家庭形态的长期存在有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种种原因。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吃碗茶》、《女勇士》和《中国人》等 ,形象地再现了这种“分裂家庭”生活给夫妻双方带来的身心两方面的巨大痛苦 ,强烈地谴责了历史上美国反华排华的移民政策。同时 ,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在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也出现了迅速裂变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在澳大利亚淘金热时期,华人遭受了严重的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本文分析了华工到澳大利亚淘金的国内外的“推拉力”;回顾了贯穿整个淘金热时期暴力排华事件和各殖民地的排华法案,阐释了其背后的深刻的原因,剖析了华工的抗争及排华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排华浪潮中的华人再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19世纪下半叶大量华工涌入美国,中美两国间 的文化交流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反华排华氛围下,反映主流意识形态 的美国强势文化对处于弱势的中华文化进行了十分明显的误征误现。这个时期美国的小说、 戏剧、诗歌里,出现了一批东方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的作品,集中展现了一个文化“他者”的 形象,这个形象至今仍然是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是个由外来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国家。根据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演变,它接纳外来移民的历程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一)自由移民时期,即从建国起到1882年排华法的实施。在这个时期,由于美国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它奉行来者不拒的政策。(二)限制和选择移民时期,即从1882年排华法的实施到当前。在这个时期,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斗争的需要出发,多少放宽了对移民的限制,与战前阶段相比,战后可称为移民政策有限松动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美国移民政策面临两个突出问题,即难民问题和非法移民问题,尽管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但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余年来我国学者对美国移民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余年来我国学者在美国移民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及美国近代排华问题、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华人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移民与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等方面.但研究尚有不深入或未涉足之处,还有待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外华人"群体进入美国高层的政策视野,成为美国积极拉拢、扶植反共的重要目标;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作为"所有反共华人的唯一基地"的作用得到确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随即通过NSC 146/2号文件,指示其下属的行动协调委员会立即开展以反华保台为目标的"海外华人"心理战项目.通过对冷战初期"海外华人项目"确立及演变的历史,可以揭示美国使用"除战争以外一切手段"来实现其冷战目标的政策实质,亦可探讨美国在政策实践过程中的能力有限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外交中的非殖民原则源于19世纪的门罗主义。二战开始后,罗斯福提出了对殖民地的全面托管构想,但遭到英国的抵制。1943—1945年间,全面托管构想被修改为有限托管。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通过标志着有限托管计划下的国际托管制度机制确立。与此同时,美国以"战略托管"和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的方式实现战后利益的最大化。这一转变同时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向全球扩展和全球战略逐渐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的文学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美国华裔文化心理成长的演绎史。美国华裔文化心理经历了一个由全中化到倾美化,再到中美融合的发展演变过程,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从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时期第一批移民大批进入美国,到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的推出,再到20世纪下半叶中美关系的推进,中国的实力及中美之间的交流都对美国华裔文化心理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其文化心理在相互对立的矛盾冲突中趋于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五年十至十一月美国众参两院相继通过由众议员詹金斯和参议员瑟曼德等人向国会提出的《一九八五年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强制执行法案》(即“詹金斯法案”),如果这项法案一旦成为法律,将严重影响十一个亚洲国家(地区)和南美洲巴西对美国的出口。对此,里根总统使用了否决权,最后否决了这项法案。美国立法和行政当局在贸易政策上出现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究竟如何看待与对待这一问题,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实质,研究制定对美贸易的相应措施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