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战期间,美英关系对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美国从一开始的严守中立,到“非战”中立,再到与英国结盟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其以中立转向参战的外交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1946年美国制定了〈麦克马洪法案》,严格限制国家间的核情报交流,战时建立起来的英美核友谊随之破裂。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先后在1954年和1958年对原子能法案进行了修改,对核情报交流的限制大为降低,原子法案的修改过程也伴随着英美核关系从破裂到有限改善到最终形成核联盟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立”的观点和行动是持批判和反对态度的,因为中立与折中主义相同。实际上,“中立”并不等于折中主义,有它存在的余地和一定的作用。人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中立”。当然,允许“中立”存在,不等于提倡“中立”,有的要坚持“中立”,也不等于要把“中立”绝对化。把“中立”当作折中主义而加以批判和彻底抛弃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4.
中立是裁判的生命,法官中立是审判权的本质要求,它主要是对法官品行的要求,但同时也是对法官能力的要求,常常与程序公正划上等号,是程序公正实现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提倡构建的法官积极中立,是相对的中立,是旨在既实现程序正义又保障实质公正的中立,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本文提出应当将法官中立纳入我国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体系中,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相应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爆发前,美国在对朝政策上最初采取了有悖于传统"中立"政策的积极参与多国联合调停的政策,之后不久,美国最终回归到反对参加一切形式的联合调停的"中立"政策.由于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和国务卿葛礼山的个人原因,美国最初采取了积极参与多国联合调停的政策.但由于美国不希望欧洲列强过多介入朝鲜事务、美国舆论对朝鲜的冷漠态度以及朝鲜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次要地位,美国最终回归到反对联合调停的传统"中立"政策.尽管一再声称保持"中立",但自回归到传统"中立"政策之后,美国采取的完全是偏袒日本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价值中立是一个见仁见智有价值的话题。本文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对它的接受史进行了考察,认为批判“价值中立”是由于“现在”,解释“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尽管“价值中立、具有局部的合理性,在崇尚科学的今天应该审慎对待。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具有无穷时滞的线性中立型方程与高阶中立型方程的周期解问题。利用Fourier指数级数理论,获得了线性中立型方程存在周期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文中用例子说明了结果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二战期间美英废除在华特权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说明真正能使中国摆脱不平等条约束缚、赢得独立与繁荣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而不是什么外来的或其他什么力量.  相似文献   

9.
对苏日中立条约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日中立条约的再认识杜朝伟,孙才顺关于苏日中立条约的评价问题,80年代末期以来发表的文章大都认为,在德国即将发动侵苏战争之际,苏联从日本方面得到中立的保证,分化了日德关系,无疑是苏联外交政策的一大胜利。问题在于条约所附的声明,是苏日联合对中国领土主...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中国革命胜利不可逆转,美英调整对华政策。虽然二者目标一致,都力促中苏分裂,但基于不同的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利益,英国选择"软拉",美国实施"硬压"并要求英国等仿效。于是双方在对华贸易政策上不可避免地产生分歧并损害两国关系。另一方面,美英毕竟是西方盟国而且具有传统的"英美特殊关系",双方又不得不彼此协调。从1949到1957年,美英之间在对华贸易管制方面的矛盾微妙复杂,时而激化,时而缓和。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的价值合理性陈建涛(中央党校理论部博士研究生)一、科学不是价值中立的科学是一种最具合理性的事业,有没有一种价值合理性?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科学是不是价值中立的。如果科学是价值中立的,独立于或外在于价值,那么价值合理性就因失去科学的支持而立不住脚;...  相似文献   

12.
有61个国家参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在战争进程中,苏联出于维护本国利益和保卫社会主义成果,在对日政策问题上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方针,经历了由对峙、中立到出兵的三个阶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天国之秋》一书对英国对华政策从中立到干预再到重回中立的原因、过程与结果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作者认为美国内战的爆发和英国驻华人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国对华政策的转变。本文从世界体系、国家和个人层面对上述观点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并探讨英国对华政策中的利益与道德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共犯理论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到共犯的处罚根据以及共犯从属性与共犯独立性的选择。日常生活中存在诸多中立帮助行为,但并非所有的中立帮助行为都具备构成要件符合性。对于可罚的中立帮助行为的判断,客观说、主观说以及折中说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较而言,以阶层理论为其立论基础的客观归责理论为该问题的妥善解决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只有在行为人不仅制造了不被允许的危险,且不被允许的危险所实现的结果没有超出构成要件的射程的情况下,该中立帮助行为才具有可罚性。  相似文献   

15.
政治学研究可以划分为发现和验证两个过程。发现阶段无法做到价值中立,但验证阶段能够实现。政治科学家如果在研究中遵循逻辑一致性和经验可证性两个标准,那就能获得可验证的、具有交互主观性的或客观的知识,就做到了方法论上的价值中立。因为,所有政治学者都拥有同样的一套演绎逻辑,所以逻辑检验过程能够排除不同价值的干扰;价值虽然能干扰经验观察,但是,如果提高命题的操作化程度,增强观察的直观性,价值观不同的政治科学家也能在经验检验过程中得出同样的观察结论。不能因为发现阶段无法做到价值中立就完全否定经验研究和分析性研究中价值中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上对调解员中立的大力倡导和实践中调解员中立的严重缺乏形成了强烈反差。调解员坚定的中立信念常常受到调解实践中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调解员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中立。不同调解员之间,以及当事人与调解员之间对于中立性的理解往往存在很大偏差,而当事人却是调解员是否中立的最终评判者这一事实,却导致调解员在中立问题上如履薄冰。对调解员而言,调解中立并不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技巧。调解员仅仅在自己内心做到无偏无私并不能满足调解中立的要求,调解员不可能像法官一样静态地严守中立,调解员需要在动态介入中保持中立。中立仰赖调解员对调解过程中很多细节问题的处理,如果调解员在无意间出现某种错误倾向,将直接导致当事人对于调解员中立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关系史上中立外交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萌生时期 (15 0 0年以前 ) :无典型的中立外交实践 ,中立理论处于萌芽状态。二、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15 0 0——— 190 0年 ) :出现了典型的中立外交实践 ,并呈现出稳定性 ;中立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三、迅速发展和走向成熟时期 (190 0年至今 ) :中立理论臻于成熟 ;中立外交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 ,并呈现出动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39年4月建立的西班牙佛朗哥政权是德意法西斯大力扶植起来的欧洲又一个法西斯政权,而且早已通过1936年11月与意大利签订协议和1939年3月与德国签署秘密条约把自己的命运同这两个轴心大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五个月之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班牙却宣布“严守中立”,为“非交战国”,始终没有正式加人法西斯战争。这是引人注目的,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其实,中立只是一种外交政策的概念,而非伦理概念;中立也并不意味着在道义上保持中立,对国际事务置身事外,无动于衷,而是体现了国家统治者的意图,维护其统治地位.只要…  相似文献   

19.
文官政治中立原则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重要特征。英国和美国的文官在参与政治时显示出绝对中立和相对中立的区别,这又体现在原因、具体的中立方式和现状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立"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价值主张,其主要含义是国家对诸"优良生活观念"保持中立,并由此拓展出世界观中立、制度中立、道德中立多重向度.从积极方面看,"目的中立"有利于保护公平竞争、培养公民理性、扩大政治认同;从消极方面看,则助长放任自流、个人主义及道德亏欠.其实,抽象地谈论"中立"并无实际意义,在何种范围内保持中立取决于实践过程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