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徐志学 《兰州学刊》2010,(10):202-205
当前研究典故的相关文章或著作中,相关术语所指的对象有的互有交叉,有的互相冲突,特别是典故所指,大致分三种情况:一种指言语作品中有来历出处的语言形式,一种指言语作品中有来历出处的语言形式及其来历出处,一种指言语作品中有来历出处的语言形式之来历出处。这种现象,既反映了人们关于典故所指认识上的分歧,又给人们认识了解典故带来困惑,不利于典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章从用典语言形式与其来历出处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典故所指的对象为用典语言形式之来历出处。  相似文献   

2.
对初唐杰出诗人陈子昂的研究,论者代涌、评述蔚然.却很少有人关注陈诗的使事用典问题,这不仅涉及对陈子昂创作精神和作品风格的全面理解,也影响到对唐诗用典问题的全面考察.因而有必要予以探索.在陈子昂的诗歌中使事用典的现象极为普遍,仅现存的128首作品看,共计用了约300个典故.其中不少作品如《卧疾家园》、  相似文献   

3.
纪银平 《学术探索》2013,(10):72-75
分析《圣经》的语言、典故、意象等在文学作品中的借用以及探讨作品所涉及的基督教的罪与救赎、爱与宽恕等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进一步体会基督教文化对英美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诗词之类的作品,其背后通常都隐藏着某种故事原委,习惯上即称为"本事".然而这种本事,有时候很可能它本身就是错误的,更多的则是旁人对它的理解错误,由此引发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这就有必要予以澄清,尽可能恢复历史的原貌.本文集中考察清代诗歌中的若干作品本事问题,并且这些作品往往还都是向来传播极其广泛的名篇.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词典》共收典故词语1000多条,对这些词语的解释有的交代典源,有的只介绍词语出典背景,还有更多的词条不涉及出典,完全等同于非典故词语。从这后一种情况中透露出的是某些典故词语表义特征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在发生重大变革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典故词语认知方式或认知机制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李璐 《兰州学刊》2012,(7):92-95,178
用典是废名小说中非常突出的现象。废名有时通过改变典面使典故符合他想表达的意思,更多时候是不顾典故的原义、常用义,将典故还原为典面上的几个组成部分,然后分别对这些部分赋予不同于原义的新义,使整个典故的意义发生转变。废名大量用典故字面义的做法使用典这一文学手法从古代的方式转化成了现代的方式,为古代典籍进入白话文语境寻到了一个大道。  相似文献   

7.
汉俄两种语言中成语、谚语的对比,可分为三类:语义相同,而且表达的形式和比喻的形象也相同的;相类似的;完全不同的。此外,还有一些成语,谚语来源于典故,汉语的则更多一些。讲解时,必须先讲清楚这些典故的内容,而翻译时则可采用直译然后加以解释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曹植作品现存的一部分序文的仔细解读,我们可以推测到曹植晚年确曾编定过自己的作品集.从<迁都赋序>中,我们可以准确了解曹植迁都的实际情况,并进而有助于深入地了解曹植的生活状况和创作动机,加深对曹植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浪漫派诗人中,还没有人像拜伦那样在自己的叙事诗作品中融入如此繁多的话语形式.作为一位阅历丰富、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大诗人,其诗作中的互文性叙事也应当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通过考察拜伦叙事诗中文学典故和宗教典故的互文性运用,我们不仅可以更清晰地追踪这位大诗人的文学渊源,窥见其宗教倾向,而且得以见证诗人一以贯之的批判精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禀赋及其调用多种典故进行互文性叙事的高超技巧.  相似文献   

10.
王玫 《齐鲁学刊》2005,(1):76-80
所谓效果史,即历史地描述以普通读者为主体的读者群体对作家作品的反应批评。魏晋南北朝是曹 植效果史上的黄金时期,具体表现有三:拟作盛行;理论总结;入选《文选》的作品数量较大。唐代是曹植接受史的 第二个黄金阶段,但与六朝读者注重模拟学习曹植作品有所不同,唐人则对曹植的相关史事或前人评价表现出更 大的兴趣。渐至后代,曹植及其作品更多的是作为某种典故而为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范春义 《船山学刊》2008,(2):181-183
李善注释诗歌,有些典故注释已经包含着李善本人对作品主题或思想的理解。对于此类注释。简单地斥为“释事忘义”是不公允的。另一方面,李善的某些解释已经照顾到诗歌的艺术特点。当然有的解释也不完全符合作品的实际。李善注受到后人指斥的原因在于后人无法站在李善的高度上看待李善注。以李善的方式来理解李善注是评价李善注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尤多拉·威尔蒂在自己的作品中娴熟地运用传说、历史、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民谣以及诗歌;本文对尤多拉·威尔蒂文学创作中的典故运用进行了整体性的评述,接着深入分析了典故在威尔蒂的小说《强盗新郎》中的广泛运用,揭示了文学渊源与威尔蒂的新文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素为群众所喜爱的唐诗,历来就有多种选本。一九七八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注的《唐诗选》的出版,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和欣赏唐诗的较好选本。为了便于广大读者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特点及疑难词语、典故,诗选对每个诗人都写了简略的传记,对作品作了比较详备的注释。因此,诗选出版后,受到了众多读者的  相似文献   

14.
在俄语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格的特殊形式,一般解释为格的变体形式.实际上,在这些格的变体形式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格".现代俄语语法中,一共有六个格,但是,在俄语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其他的七个格.了解俄语历史上的其他七个格,能够使我们对俄语格的范畴有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现代俄语中六个格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楚辞章句>中收录了许多汉人模拟屈骚的作品,这些拟作在艺术水准上与屈骚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楚辞章句>的编纂者将它们收入,符合汉代经学的编纂体例.更重要的是,这些拟作体现了汉人对屈骚的理解,其中一批作品将屈原塑造成为正道直行、眷恋故国的道德楷模,这批作品大致在西汉中后期被结集,流传至东汉,王逸对其进行了修订增扩,最终形成了<楚辞章句>这部楚辞学最重要的选本.这个选本广泛流传,它的阐释倾向抑制了对屈骚的其他理解,深刻影响了从汉代至今人们对屈原及其作品的基本认知,并最终完成屈原和楚辞的经典化塑造.  相似文献   

16.
刘英波 《兰州学刊》2012,(1):166-168
陈铎是明代中期的一位富有特色的散曲大家。细读其存世的270首(套)曲作,深深体悟到其中的用世、感世、避世、玩世复杂矛盾的心态。分析其作品中这些心态具体表现,利于对其本人的了解和认识,也利于对其曲作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回译美国华裔作家作品中富含的中华文化元素既要遵循忠实原则,又要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这些翻译方法主要有直译、补偿、归化和音译这四种。它们适用于原作中的中国典故、中国称谓和年节名称、中国宗族文化词语、中国礼仪文化词语、中国民俗文化和中国习语。考察中译本《女勇士》足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美术专业系科中的必修课程.在对美术整体的发展和交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的前提下进行比较教学,能更好了解世界美术的发展演变情况,了解不同风格流派的画家群、作品群和批评群的状况,提高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及对古今中外不同风格作品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曾早垒 《兰州学刊》2013,(1):214-216
英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的剧作《帖木儿大帝》塑造了一位从塞西亚的牧羊人变成世界征服者的雄伟大帝,同时也刻画了伴随这位君王的征服过程中的种种违反社会秩序和常理的暴力行为,这些暴行涉及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政治秩序的道德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读是理解作品的关键所在.从自然法的角度对帖木儿的暴行进行阐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行为所具有的政治意义及其独特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20.
陆机行文擅用典故。纵观陆机文章之典故,其出处不外乎是具有儒家思想的经典书目,主要可以分成三大类:一类是贤臣君子的为人;一类是贤臣明君的作为;一类是仕途中的内心挣扎。这些典故投影出他的内心世界,是他为人处世的指向。在这些典故的细致分析中,可以窥视到陆机以"出自敌国"的身份,在西晋朝野中求得任用的一种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