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虚词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从语法学的角度对汉语虚词作研究是自《马氏文通》开始的。虚字学说作为《马氏文通》语法体系的一个有机部分,其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见识,对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借鉴意义。对《马氏文通》的研究,虚字方面比较薄弱,因而对它的评价往往失之偏颇,只有全面认识理解《马氏文通》,才能对它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卢以纬是元代人,以研究汉语虚词而闻名海内外。他的《语助》虽非鸿篇巨制,却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堪称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人之一,卢氏创业有功,功不可没。搜集、筛选并整合前人关于卢以纬及其《语助》的研究成果,力所能及地做一些补阙拾遗的善后工作,有助于该项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3.
浅析《语助》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6个多世纪前的《语助》,是我国第一本诠释文言虚词的专著,可惜历来对其不够重视,研究也甚少。本文通过对比、叙述和分析,阐明该书鲜明的特色:释义通俗易懂、浅近中寓含深义,首次揭示文言虚词所具有的修辞功能,首创对复音文言虚词进行较集中的诠释,以及该书所体现汉语较早期的语法理论。以期能对《语助》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发掘  相似文献   

4.
研究汉语语法学史应该从语法学史的共性和个性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汉语语法学史的研究,特别是在本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这个研究领域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古代或在《马氏文通》问世以前有没有汉语语法学,根据什么标准评价汉语语法学史实,元代卢以纬的《语助》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等。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逐步取得共识,必将进一步推动汉语语法学史这个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汉语语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建立是从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开始的,但我国古代对汉语语法的认识还是比较早的,对个别语法现象的论述也出现得比较早。本文介绍一部分产生于《马氏文通》之前而又为后世沿用的语法学术语,通过这些语法学术语发生发展情况,我们既可以看到汉语语法学产生之前存在的零星的语法研究,又可以看到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对前人语法研究的继承。  相似文献   

6.
一汉语语法的研究,是依靠模仿西方语法建立体系并形成宏大规模的。整部汉语语法学史.从《马氏文通》到《新著国语文法》乃至现代一些有代表性的语法学著作,几乎全部抄袭西方语法学理论和体系,借助某种西方语言理论的框架和方法来描写汉语语法。从逻辑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演绎研究。结果是完全掩盖了汉语语法的特点,总结出的语法规则与汉族人的实际语文感受相距甚远。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演绎研究成了汉语语法学方法的第一个误区。如果说解放前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六次大规模方言调查还夹杂着历史语言学东西的话.那么解放…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研究了《马氏文通》对西方语法的模仿。指出《马氏文通》的语法框架是模仿西方语法而建立起来的;对具体问题的处理,也有不少模仿西方语法的地方。研究《马氏文通》对西方语法的模仿,对于汉语语法学史、汉语语法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虚词很多,使用也很灵活。由于古代“经传中实字易训,虚词难释”,因而虚词研究一向是训诂学者和语法学者比较重视的问题。在有关虚词的专著出现以前,我国古代学者很早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虚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虽然这种研究是零星的不成系统的,并且往往附属于训诂学、文字学、辞章学之中,但应该承认,这种研究已经具有语法学的性质。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9.
从语法比较走向比较语法学──张静语法学思想述评孙汝建,陈从耘一将比较法用于语法研究,算不上张静为最早,但他写出《语法比较》和《汉语语法问题》两部著作,奠定了汉语比较语法学的基础。翻开汉语语法学史,最早将比较法用于汉语语法研究的第一人当推黎锦熙先生。1...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的基本情况是,有成绩,也有不足。现代虚词研究在分类体系上较之传统虚词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由于汉语词类划分接受了西方的词类理论,而两者的语法范畴有差异,因而汉语词类划分理论本身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之处,这些困惑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实践上的矛盾。本文试从两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一、《马氏文通》对虚词研究的贡献及其以后的虚词研究成果尽管汉语虚词研究有着近两千年的传统,但是直到《马氏文通》,它才摆脱训估方法的束缚,走进现代语法学的殿堂,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语法名著《词诠》作为我国第一部具有系统语法体系的虚词研究著作,在学术界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此书擘划了汉语虚词研究的崭新天地,对后来汉语虚词的研究和辞书编纂影响至巨。本文对其在词语收列与诠释等方面的特色与得失作了全面的分析,以期时当今的语文性词典,尤其是汉语虚词词典的编纂提供某种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而无语法学;现在出版的汉语语法学史著作,关于古代语法学的论述,内容单薄,认为古代仅有一些虚词解释、几部虚词专著,基本上无句法分析.其实,在两千年来的中国古代典籍里有丰富的语法分析材料,古人发现汉语多个语法(句法)规则,某些分析相当深刻,跟现在的科学语法理论相吻合.今天进行古汉语语法的现代化研究,应该总结、继承古人的语法分析.  相似文献   

13.
自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它是以话题居首要地位的语言(topicpromintnt language)。因此,要建立科学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语语法学体系,必须摆脱对西方语法学间架的依赖,根据汉语语法特征作探索。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语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化,随着西方转换生成语法、功能语法等新的理论和方法传入我国,不少语法学者感到汉语语法研究正孕育着新路子,也试图对汉语语法学体系作新探索,以使之更科学、合理和实用。《中国语文》从1981年第2期到1982年第3期关于汉语析句方法的讨论,1981年在哈尔滨召开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语法学,那就是虚词学。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虚词研究就是语法研究的全部内容。近代汉语虚词研究是汉语虚词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汉语虚词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关于近代汉语的虚词研究,早在元代就已开始,历经明清,至20世纪上半叶,断断续续取得了一些成果。而近代汉语虚词研究的隆兴和繁荣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直至本世纪初,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离建立一部翔实的近代汉语虚词史所必须的各方面准备还有不小的距离。现在是到了该对近代汉语虚词研究的发展进行一番梳理、盘点、总结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描述了汉语语法特点,创立了一个完整的汉语语法学体系,开创了汉语语法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6.
俞敏先生为古汉语虚词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向。他的研究突破了传统语言学仅依靠汉语古文献内部证据的局限,将与汉语同语系的藏语的语法作为虚词研究的重要旁证;借鉴了俄语、英语、法语和拉丁语等语言的语法及汉语各地方言的语法来对古汉语虚词进行研究;并运用语流音变对王引之提出的声近义通等现象进行了精确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一、《助语辞》的版本沿革元代学者卢以纬著有《语助》一书。《语助》是我国汉语研究史上第一部虚词专著,初刻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它的问世早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出版的刘淇《助字辨略》近四百年。今存《语助》系明嘉靖年间刊行的本子,因收于《奚囊广要》丛书,故又称“奚囊本”或“奚本”。又有明万历年间(公元1592年)浙江钱塘人胡文焕重刻本,该本由胡文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在《说文广义》中提出语助皆有所本,揭示了虚词由实词演变而来;所用术语初步体现出虚词次范畴的分类意识;考释虚词重视书证;论及汉语虚词的兼类现象,对同一虚词的不同用法进行了详细阐释;对同类虚词重在比较,探讨声气运用的差异,与古汉语虚词研究成果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所引原文系1983年商务印书馆本)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语法著作,它为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马氏在给汉语划分词类时,从词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的说法,从理论上解决了古汉语词类活用的问题。本文打算就“假借”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以便从中真正了解马氏“假借”的实质,从而正确地认识词类活用问题。一马氏一方面继承了前人虚词、实词的研究成果,赋予了实词、虚词新的含义,把汉语的词总分为实、虚两大类。另一方面,他  相似文献   

20.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以三者为研究对象,就分别形成了语言学中的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这三门基础学科。我国研究语言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可能不注重语言组织法则的研究;但在我国的传统语言学中,只列文字、音韵、训诂三门,未列语法学。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也只承认我国古代只有零星的语法观念,而没有语法学,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认为:我国古代有过语法研究,它与训诂学同时萌芽,以后又逐渐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研究范围和系统,具有古汉语语法学的特色。它以虚词为重点,简明易行,重于应用,与词义学、修辞学、文章学等语文学科相辅相成,构成了一种开放型和实用型的研究体系。所以,《马氏文通》出现以前,我国语法学的研究成果是丰富的,整理这些遗产,对当前更新汉语语法研究观念,发展现代汉语语法学是有积极意义的。王力先生在《中国古文法·序》(见《中国古文法》,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中曾说:“我认为当时(按:指王先生1927年写《中国古文法》论文时)我反对‘削足适履’、反对‘以英文法为楦’,这个道理还是对的。后来我写《中国文法学初探》,仍然讲这个道理。”在语法研究时应当这样。在评价语法研究时也应当这样。如果用西方语法学的框架去硬套我国的古代语法研究,正如用西医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