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关锦鹏从女性电影跨入同性恋题材的同性恋电影创作。通过对他同,陆恋电影的研究,从本我的思想构架和本真的电影风格入手,阐述了关锦鹏同性恋电影的艺术成果。关锦鹏完结了视点由铺展同性情感到抒写爱之真谛的提升,在创作理念上建立了自身对同性情感变化的认知过程。在艺术风格上,将特有属性的艺术形式延续到同性恋题材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2.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文学史上极具争议的剧作家。剧作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性内涵以及同性恋这一敏感主题的表达使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批评话语中走过了他坎坷不平的戏剧创作之路。在对美国同性恋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背景下威廉斯剧作中同性恋题材表现的特点以及评论界对其的反应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希望这些批评话语能为我国的威廉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同性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多有反映,《玉台新咏》也收录了涉及同性恋的诗歌,涉及的都是男性同性恋,在吟咏模式、情感展现上虽较异性恋题材简单,但是有其独特性。这类诗歌收录于文学总集中,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同性恋现象的包容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网络耽美小说以文学禁忌题材的形式迥异于传统文学.同性恋题材在现实层面造成了在道德、意识形态和审美趣味三方面的禁忌性.但网络耽美小说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事的文学性突围:在叙事内容方面,网络耽美小说通过对同性恋主体身份的高贵性设置、绑架宏大情感和将同性恋情感圣洁化等方式赋予自身合理性;而在叙事形式方面,网络耽美小说通过时尚动漫性文本和古典写意性文本两种形式获得了叙述的艺术美感.网络耽美小说在对边缘性生存经验的关注、对男性另类私密情感的探索以及对传统女性主义小说同性恋题材的扩展等方面的努力,都使其具有重要的文学生态性.  相似文献   

5.
同性恋现象的产生有生理原因,有社会原因。同性恋是人类在性别问题上的"异化",是人类生理病态或社会心理病态。同性恋现象不符合以保证人类繁衍方式为核心的伦理规则。所谓同性婚姻,不是"婚姻",是与婚姻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不同概念,它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同居关系而已。因此,同性恋者有同居的权利,但是没有以婚姻的名义要求社会像对待异性结婚者一样为他们的同居公证财产和其他事务的权利。社会没有权力强行干涉同性恋,但是绝不能支持同性恋现象,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同性恋现象的发生率,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白先勇是台湾当代著名的旅美作家,《孽子》是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群同性恋者和从事男妓行业的"青春鸟"们的故事。对于这个生活在黑暗角落里的特殊人群,白先勇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和怜悯,他没有过分地渲染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而是以热忱的笔触刻画了"青春鸟"们及其身边人的诚挚情愫。  相似文献   

7.
同性恋是一种亘古已有的人类文化现象,我国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对它的书写。受到先秦时期文史不分的影响,在先秦典籍中主要记载的是君主与男嬖的同性恋爱的故事。这些记载对后世的同性恋书写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于男嬖形象的书写尤其重要,它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大量关于同性恋的典故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确立了后世对于同性恋现象的基本态度。要想对我国的同性恋文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必须先对这些男嬖形象进行一种客观公正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同性恋是电影表现的一个边缘题材,但是在西方电影创作和理论研究中它已成为一种话语方式和批评方法。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总体上是较薄弱的。在华语电影发展史中,其言说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前是“语塞与暧昧”;20世纪90年代是“走出衣柜”;21世纪初是“时尚元素”。从90年代以来的发展态势和言说深度分析,同性恋作为一种话语方式已经在华语电影中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9.
同性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之一,但曾长期遭到禁止和迫害,其法律认可和社会认同的历程坎坷不平,有时凸现希望有时跌入绝望。同性恋禁令体现其社会认同的艰难步履,与特定的国家制度及其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有关,也与主权话语、性别身份划分和思维方式关系密切。同性恋解禁法令及其重大事件体现了人类的科学认知和社会进步,颠覆了传统性别僵化的二元"自然"划分,其社会认同对人类寻求各类平等的路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同性恋相关法令及其重大事件绝不仅仅与性别和性取向有关,而是人类身份、科学认知、价值取向、群体范畴、政治和社会地位等问题的综合表征,折射出人类自我认识和科学解读其性本质的艰难之旅。  相似文献   

10.
性别身份,尤其是同性恋身份所具有的社会政治色彩决定了不同时代的剧作家在处理这一题材时采用不同的舞台表现形式。《欲望号街车》采用了象征手法,充分利用舞台上的资源———灯光、音乐、枪声、回忆、幻觉等来暗示自杀的同性恋丈夫对妻子留下的道义上的内疚与自责。对《欲望号街车》的重写剧作《美梦重圆》则采用“异装”、戏中戏等形式大胆直白地表达这一主题。两剧对同性恋身份舞台表现形式的不同不仅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烙印,而且渗透了剧作家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同性恋电影是当今华语影坛势头强劲的一种类型电影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对同性恋认同程度的改变 ,涉及这一题材的导演其叙事方式也出现变化 ,表现为三个阶段 :初涉时多主题变奏中的迂回尝试 ;酷儿理论影响下的正面呐喊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抗 ;世纪初具有超现实色彩的宽容的、柔和的人性化表现  相似文献   

12.
李安执导的同性恋题材电影《断臂山》囊括8项提名领跑奥斯卡,令世人瞩目。与此同时,此类影片日渐引起广泛重视,人们随之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几千年的男权特质的文化造成女性的“他者”边缘身份,文学女性的曲解变形。女性主义的写作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恢复女性的主体地位。这一努力在上世纪90年代,表现为一批女性主义的作家们用女性独特的自恋、同性恋、性欲望话语,对女性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挖掘、自我体认。然而在这欲望书写的景观中,又出现了题材闺阁化、性别二元对立化、欲望展示商业化的倾向,表现了欲望话语的负面缺失。  相似文献   

14.
“短篇王”刘庆邦在创作中始终立足于矿区与乡间。乡村题材的作品主要描绘小人物的美,谱写田园牧歌;矿区题材的作品除了展现小人物的美外,更多的是展示矿工“无声的死亡”。《咱俩不能死》作为矿区题材的作品之一,却有了新的观照视野,以非同性恋的同性性行为的发生昭示了年轻的矿工顽强的生命意识,揭示了他们异化的外部原因,表达了刘庆邦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5.
唯美主义与同性恋视野中的王尔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奥斯卡.王尔德的研究集中在他的唯美主义观和戏剧方面,而对其蕴涵的同性恋倾向和寓意往往是批评性地一笔带过。在王尔德的《W.H.先生的肖像》和《道连.格雷的画像》中,可以看出:前者是王尔德对同性恋历史的追溯和对莎翁十四行诗中隐含同性恋内涵的证实;后者表征了王尔德对同性恋的困惑和探索以及在同性恋视野中王尔德的人生底蕴和美学观。  相似文献   

16.
国内对英国作家福斯特的小说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反殖民主义意识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由于福斯特对同性恋关系的隐蔽书写使得大多数人误读了贯穿于他大部分作品中的男男“连接”的真实含义。本文从同性恋的视角拟对他的自传体小说《最漫长的旅程》进行解读,发掘出隐藏在异性恋关系和男男友谊中的同性恋欲望和关系,从而对作家倡导的“唯有联结”的思想有更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西方女性主义写作理论作为实现颠覆男性专制的书写策略,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已成为女性主义文学解构男性社会主流文学话语霸权的写作方式,多采取一种自传或半自传体的形式,通过对婚外恋、同性恋等题材书写冲击传统的性道德观。  相似文献   

18.
明星卫道士     
歧视同性恋是一种道德卫士的姿态,它无视个人选择的自由,将自己的道德观强加于人在接受江苏广电总台记者采访时,以《激情燃烧的岁月》成名的孙海英强烈谴责同性恋行为,斥之为"犯罪"。如果安排他和李银河女士电视辩论,一定是一场精彩绝伦的PK。  相似文献   

19.
白先勇小说同性恋者的悲剧命运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先勇的小说脍炙人口,其中不乏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1988年,白先勇公开了自己的性取向。因此,从白先勇的小说看同性恋的世界,不再是雾里看花。白先勇以他独特的小说技巧描述同性恋者的悲剧命运。同性恋者的命运是充满悲剧的,同性恋者一生被流在血液里的生理欲望孽魔纠缠。年轻俊美时,尚能容易满足生理欲望孽魔的需要;随着时光流逝,年岁增长,面容逐渐衰老,再也无法轻易满足生理欲望孽魔的需要。为此,老同性恋者得奔波劳碌、伺机寻找可以满足他们生理欲望孽魔需要的青春鸟,不少的同性恋者也因着得了爱滋病而离开世界。同性恋者一生的命运是悲哀的,白先勇悲天悯人的情怀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了同性恋者的世界和他们黑暗的国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性恋/酷儿题材电影在台湾蔚为潮流,并逐渐形成一种类型化的同志电影.台湾同志电影挑战了保守刻板的主流性政治,创造出兼具先锋性与商业性的同志电影文化.然而,台湾同志电影对同性恋的景观化再现,迎合了异性恋中心主义社会的奇观化凝视,而关于彩虹岛的同志共同体想象,则无法摆脱后殖民性与台湾民族主义的政治无意识,从而与塑造台湾主体意识的主流国族叙事达成合谋.台湾同志电影建构了一个"后殖民台湾同志"镜像,其所投射的依然是台湾社会纠结于国族身份辩证的历史悲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