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 ,原因在于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 ,而利益因素是路径依赖产生的深层原因。打破路径依赖 ,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养老保险改革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重头戏.文章在综述现有养老保险改革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改革力度和制度变迁幅度的角度对我国养老保险政策演变的过程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这是一个同时兼具渐进与突变特征的制度变迁过程.政策扩散和国外行动者的参与导致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突变,而制度内在的路径依赖则使得改革具有深刻的渐进主义特征,在政策扩散和路径依赖的双重夹击下,国家仍然有一定的自主性.此外,本文的研究还有效地推进了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速趋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为农民群体主要养老模式。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提高参保率,有效扩大制度覆盖面,有效实现风险分散,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整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协调各方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4.
王祥军 《江淮论坛》2013,(6):127-131
土地对农村养老保障具有重大作用,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是我国传统农村养老的重要基础。但是.新时期集体土地流转、征收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实施与完善产生了重大影响。因应于这一背景.必须在农民土地权益实现的视角下观察、分析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既不能过度依赖土地的保障功能,又不能完全忽略土地本身的价值,必须通过机制创新使集体土地流转、土地征收和新农保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5.
杨桂宏 《人文杂志》2012,(3):147-150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议及多年,但进展缓慢,原因何在?本文试从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转换、利益群体和改革功利化的视角分析其原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由现收现付制的待遇确定型向统账结合模式的缴费确定型转换过程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公共性削弱。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养老权益的利益群体,他们在影响政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化中的博弈能力差异,导致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和差异化。政府在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功利化倾向也使其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失去了动力,进而导致改革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特征中的高龄化和老龄化越发明显,"社会养老"已经成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识,这需要加快社会理念转型。促进养老保险政策社会化,完善相关保障体系,构建公平、公正的养老保障机制;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的实效性;需要引导市场机制的介入,增强养老资金运作效率;加强相关立法监督,规范政府行为,提升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效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分割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湘玲  叶汉雄 《江汉论坛》2005,(11):140-143
我国养老保障的城乡分割主要是指城乡居民因身份不同而拥有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享有不同的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障的城乡分割使基本养老基金难以在城乡之间进行调剂使用,削弱了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险功能,同时还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要消除养老保障的城乡分割,必须在反思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建立新的全民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本文在分析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覆盖对象、政府在养老保险中担负的责任、资金来源、财务机制、管理体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养老保险中担负的责任、给付水平、与其他养老支柱的关系等方面,构建了打破城乡分割的全民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梳理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历程,探究其变迁机理。研究发现,由于制度的供求失衡而导致制度非均衡状态进而发生制度变迁;政府作为制度的供给者存在成本与收益考虑,只有当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或等于成本时才会推动变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演进逻辑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即制度内容设计上依赖土地保障、家庭养老模式,推动制度变迁的方式上依赖渐进式强制性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机遇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是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抓手。传统城镇化未给商业养老保险进入农村市场提供必要的制度和政策保障,而新型城镇化无论在制度还是政策上都获得突破,为商业养老保险进军农村养老市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探讨了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市场发展的可能性,并给出了具体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飞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大养老"的保障体系。文章从养老保险、老年救助、老年福利等五大方面全面阐述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最新进展,从老年人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养老保障资源合力作用不足,不同人群养老金差距大,失独家庭老年人养老困难等。并从"大养老"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需要处理好个人、政府、社会三方面的关系,树立自我保障意识,发挥自我和家庭保障能力,促进各种养老保障资源的整合,强化制度顶层设计,减少制度碎片化程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2.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运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引用近年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阐发大唐盛世丝路贸易的繁盛.特别处于中西交通枢纽的西州,商品经济发达,处于全国前列.对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的国际市场,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转贸易所呈现的若干特点,值得我们刮目相看,并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明散曲兴盛年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义山 《学术研究》2003,(6):141-145
自晚明以来,人们一直将明中叶成化、弘治两朝或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作为明散曲的兴盛期,把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甚至隆庆四五朝整整百年作为明散曲兴盛的阶段,而且多以为康海、王九思等北派曲家在前,陈铎、王磐等南派曲家在后。事实上,明散曲兴盛的黄金时代应在正德、嘉靖两朝,此前的成化、弘治不过是明中叶散曲初步复兴的时期,明中叶散曲的复兴,应是陈铎、王磐等南派曲家在前,康海、王九思等北派曲家在后。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导致了贵族嫡庶妻等级婚制的变化。其一,各国国君先后称王,国君称号的变化导致嫡庶妻等级婚制名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君嫡妻由夫人改称王后;其二,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导致了嫡庶妻等级婚制功能的变化,除嫡长子继续承袭王位外,余子一般不能再分到封邑,失去了原来的大宗地位,既不能“有采以处其子孙”,也不能再世卿世禄了。其三,官僚制度的建立使嫡庶妻等级婚制也呈现出爵制、品级的官僚化特征,以秦国最显著。其四,以官僚制度、郡县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王权的加强使列国出现太后摄政现象。  相似文献   

19.
霍然 《西域研究》2006,(4):93-99
我国西部自北朝以来发生的民族大融合及因之形成的西部审美观,已经渗入唐人思想文化风俗习惯亦即唐代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盛唐美学思潮的全面展开,与北朝西部审美观的深远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此乃中国美学主潮在封建社会顶峰形成“盛唐气象”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20.
在 跨 国宪 政 的 比 较 研 究 中 ,存 在 着 两 个 必 须 克 服 的 障 碍 :一 、把 美 国 标 准 绝 对 化 ,而 忽 视 其 他 国 家 的 历史社 会 环境 、法 律背 景 和其 他替 代问 题 解决 方案 的 直接 影响 和 可能 的副 作 用。 二、假定 每 个文 化 体 系 是如 此 唯 一 ,并与世 界 共同 体截 然 不同 ,以 致认 为科 学 家所 发现 的 它们 之间 的 任何 相似 性 都显 得毫 无 意义 。 对于 比 较 政 治学 者 们 来说,他们 的 关键 问题 就 是在 比较 研究 中 如何 平衡 共 性与 特性 ,认 识 清楚 在哪 个 层次 上具 有 共性 ,哪 个 层 次 上具 有 特 殊性,并且 必 须时 时提 醒 自己 ,什 么样 的宪 政 体制 最符 合 特定 社会 的 需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