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适度、合理的旅游开发,有利于传统戏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应遵循原真性、吸引性、可持续和因地制宜原则,按照资源识别、市场分析、开发定位、产品设计、实施经营、市场反馈这六个步骤来进行.最后以皖北泗州戏为例,对其做了具体的旅游开发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文化遗产资源禀赋的差异,我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保护与开发模式,建构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双轨运行的机制.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有博物馆式保护与产业开发模式、大遗址保护与开发模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城市历史街区开发模式、村落开发模式五种基本类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有民俗博物馆保护与开发模式、文化节庆保护与开发模式、特色餐饮开发模式、演艺开发模式、主题公园开发模式、物化产品开发模式、影视开发模式七种基本类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业已形成一些典型范本,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进步,中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将会有更多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经验成为世界性的范本,中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的地位和对世界的影响力也将会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得到认可,政府和学界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热潮下,有必要进行冷静的思考,警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不良倾向,才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岷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传的项目、分布和特征进行了分类介绍,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的意义,制定了岷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策略。这不仅可以丰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也可为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策略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在地地区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作为其保护开发的重要手段,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三个角度进行,并采用指标细化评分的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评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山西长治市潞城县贾村是个有悠久赛社活动历史和厚重戏剧演出传统的村子,但在2006年8月举办"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前后,当地赛社在时间、形态、文化空间、经济运行模式、参与者身份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要加强对文化空间的保护,对民俗类文化遗产的多学科整体研究,保护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研究民俗活动如何与旅游、招商引资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指数等方法分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结构类型与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美术占主体地位,而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所占比例较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民俗、传统舞蹈占主体地位,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以及传统医药所占比例较小。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区分布,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密度上,呈现为皖南地区>皖北地区>皖中地区,具体而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特点是呈现极核式分布特征,黄山市最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呈现为南多北少,且形成了一核、一带、一片区的空间格局。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在地理空间上呈集聚状态,且不同类型呈多核和组团分布格局,地区差异明显,地域性强。据此,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应该采取"核心+带状+片区"分区分类模式以及"政府+企业+传承人+社区居民"利益相关者共同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皖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丰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标准,已被列入滁州市级以上的非物质遗产名录的项目共计49项。以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手段、范围与力度,也已不能适应皖东地区人文旅游发展的客观现实。目前皖东地区在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受众性不强、原真性缺失等问题。根据皖东地区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的各自不同特点,提出民间美术观赏类,民间音乐、歌舞、曲艺、戏曲、杂技等表演类,传统手工技艺类,民俗类非遗项目因类而宜的保护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整理河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分析遗产的地域、类型分布等特征;并实地调查了河源主要景区的客家文化利用现状,着重提出河源非遗资源的民俗节庆活动模式、舞台演艺开发模式、旅游商品开发模式、客家文化氛围营造四个方面开发遗产资源。当前,河源正着力打造“客家古邑”的城市形象,而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对提升和传播该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宝顶香会历史悠久,其宏大的朝圣规模、精深的佛教文化和独特的民俗事象水乳交融,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相得益彰,是我国庙会的一道丽景。从民俗文化视阈探讨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开发,相比单纯的旅游规划,更侧重于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并进,绝不为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而损害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