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是通过为合作银行发放的知识产权质押逾期贷款提供风险补偿,来降低银行放贷风险,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助推实体经济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具有正外部性与准公共物品属性,应由政府或政府与市场合作设立。自2015年国家以中央财政资金开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试点工作以来,试点地区先后出台了配套规范性文件,但从已出台的诸多法律文本来看,存在风险分担不明确、责任与追偿机制不明晰等问题。未来可采取“省+市”联动立法方式,由省人大或政府出台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的形式,明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基本流程,市级根据地方实际制定相应细则。就具体运作而言,应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基金的运行水平,引入多元主体参与,完善责任分摊与追偿机制,加强对基金的管理与风险防控,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与激励效应,优化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2.
农户分担需求风险能使农业供应链利益增加;收购方对产出风险的不同分担方式对农业供应链利益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农户农资投入比例与农业供应链整体利润同方向变动。因此,合理分担需求风险、提高剩余单位补偿成本以及增加农户农资投入可以更好地实现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3.
市场退出是农村合作金融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有助于维护农村金融安全,保护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有关农村合作金融市场退出的规定过于简单,行政干预过度且缺乏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应根据互助社发放农业贷款比例的高低,灵活适用市场退出标准;从破产程序、申请主体以及破产管理人和破产清算人等方面构建农村合作金融破产制度;通过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等,加强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4.
政府参与下核证减排量质押融资演化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资产质押融资对缓解中小控排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企业骗贷行为、银行参与性不高等现实问题导致碳资产质押业务发展缓慢。针对此问题,引入政府的激励政策,构建企业-银行-交易中心演化博弈模型。以核证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ERs)为例,探索碳资产质押融资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路径,从多主体角度寻找有效激励措施。基于仿真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相较于单个主体参与意愿的变动,CERs质押融资中企业和交易中心双主体参与意愿的同时变动对银行参与意愿的影响最大;政府处罚措施对企业和交易中心合谋骗贷行为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且加强对合谋骗贷中企业的惩处力度能更快推动CERs质押融资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发展初期,相较于无政府参与的情况,政府激励措施能有效提高银行的参与意愿,降低企业欺骗意愿,且风险补偿机制比风险分担机制能更有效地帮助市场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原因,从供给角度来看,投资环境缺乏吸引力,缺乏完善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从需求角度来看,贷款难压抑资金需求,传统习惯造成金融啄序.只有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才能缓解金融抑制.  相似文献   

6.
政府"过度参与"农村金融制度演进、农村金融机构难以实现贷款"三性"的最优组合、农业经济主体难以达到资金需求的最优边界等诸多因素导致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现象突出.为此,政府参与农村金融制度供给要保持有限理性,建立充分竞争性的农村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积极开展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缩小农村金融抑制约束边界,实现农村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小额贷款的风险高,贷款发放难,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宁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风险分担机制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银行高利率覆盖风险,银行与保险机构共同分担风险,以及政府补偿机制分别进行了分析,得出仅靠银行高利率覆盖风险是不可行的,宁波的风险分担机制与补偿机制合理分散了小额贷款的风险,促进了小额贷款的发放。因此,为解决小额贷款发放难的问题,需构建"银行—保险机构—政府"三方结合的小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证研究,分析福建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和农业机制环境,发现存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支持机制、金融支持机制、人才培育机制、农业保险机制、农业生产性服务补贴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培育福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创新农业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地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和风险分担机制的设计,尚存理论争议和立法困惑.通过域外考察和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农地金融、合作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立法嫁接机制,搭建起“三位一体化”的分析框架.运用“三位一体化”的分析框架,将有助于整合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资金互助社和农业发展银行等现有资源,优化我国农地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和风险分担机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显示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安徽省太湖县采取鼓励资金互助、引入"政府信用"等金融手段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但尚存在正规金融涉农贷款比例下降、农村信用社改制后支农意愿减弱等不足之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在金融领域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完美联接,打好农业资本内生和外生组合拳;加大农业资金供给,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广"政府信用"模式,发挥村干部和农业主管部门在农业融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业政策性银行金融功能与财政功能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运作过程中,由于没有正确处理财政性与金融性的相互关系,导致了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机制缺损: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信贷资产质量较差、资金运营风险加剧、业务范围日益萎缩、经营效益低下等。在对中国农业政策银行运营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其财政功能与金融功能耦合的建议:农业政策性银行在遵循银行经营一般规律的同时,注重金融性;农业政策性银行是非竞争性的银行,还应该体现财政性的一面,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资金不足一直制约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传统以农村合作组织为核心的资金互助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生产资金不足问题.文章分析当前农村合作组织"内部"资金互助和"内部+外部"信用合作两种典型融资模式存在的不足,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视角提出以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之间商业信用为核心、以农产品订单未来收益权质押和应收账款质押为媒介的新型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并对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资金不足一直制约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传统以农村合作组织为核心的资金互助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生产资金不足问题.文章分析当前农村合作组织"内部"资金互助和"内部+外部"信用合作两种典型融资模式存在的不足,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视角提出以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之间商业信用为核心、以农产品订单未来收益权质押和应收账款质押为媒介的新型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并对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都学坛》2015,(5):97-104
公司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目前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实现转型升级,打造交易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升级重要出路日趋共识,但目前各行交易银行对发展环境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影响认识不到位,其商业模式也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交易银行要客观分析内、外部环境,特别是国家新型的发展战略部署、监管导向、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因素对交易银行商业模式的全面影响;确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实现资源整合最优化、适应客户交易化、管理效率最高化、经营收益最大化、风险控制最低化。必须结合转型目标,紧紧围绕客户的交易目标、交易行为、交易风险、交易需求、交易区域、交易成果等全流程,来设计交易银行的核算体系、组织结构体系、客户体系、产品体系、风控体系等,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工具,站在互联网平台基础上,对交易银行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现金管理等基础业务,根据发展趋势来整合资源、跨界经营、培养人才、创新产品,以提升交易银行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地流转背景,利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正规信贷约束程度以及资金缺口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主体由于在资源禀赋、经营能力以及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信贷需求、受到的信贷约束以及资金缺口也都不同。大部分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强烈,但由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具有更广泛的可抵质押物和社会资本,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小于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三类主体,从而形成的资金缺口也相对较小。据此,从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农村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约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以哈尔滨市为例,调查研究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分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发展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资金来源、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管理水平、产业化程度及发展预期等方面的情况,提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明确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作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背景下,金融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都面临良好的历史机遇期.金融资本“走下去”战略选择的目标主体将是农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与个体商户等主要农业经营主体.就当前形势而言,金融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势必遇到较多的问题,为解决金融支持农业经营主体所面临的金融行业之间缺乏合力、农村信贷供给不足、系统风险不易化解、农业经营主体自我排斥等瓶颈问题,应积极组建和推进大企业实施大组织化战略,以打造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平台为突破口,开辟上市融资、发行债券、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招商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构建良好的金融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18年的数据,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关系.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导致更高的企业金融化水平.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金融化的正向影响越大.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通过恶化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进而加剧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存在"股权质押-融资约束-金融化"的传导路径.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也为厘清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内在机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综观全球金融风险的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风险的补偿机制,已经成为风险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深刻认识风险补偿的内在属性,改善我国银行的风险补偿,是加强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途径.为此,需要完善风险定价,风险准备金提取和资本补充三大方式,解决我国银行风险补偿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从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出发,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特征,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原理创新应用 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构建了具体的应用类型、应用环节和应用模式,并应用双重Stackelberg博弈模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与金融机构的收益函数,应用逆向求解法找到农产品供应商的最优生产量与金融机构最优贷款利率的满足条件,使得供 应链金融的决策机制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应用更具现实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聚焦风险管理、完善运行条件等 保障供应链金融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应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