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六年级三班的柯尔克孜族姑娘努热孜汗,家在哈拉奇乡,离县城230多公里,一半路程通车一半路程靠骑马。她清楚家里的情况,8口人,30只羊,4匹马,3头牦牛,3个哥哥没有上过学。一年级五班的布比巴拉提,家在哈拉布拉克乡库克阿尔特村,离县城180公里。这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柯尔克孜族小姑娘说,家里有3口人,37只羊,1匹马,4头牦牛。她得先骑一天马到乡政府所在地后再坐车来县城。四年级的多来提拜克,家在120公里外的山里。这个调皮的柯尔克孜族男孩说,他很久就想到县城来上学,以后还要到大城市去读大学。二年级的珠玛别克和一年级的阿山拜克,今天特别高…  相似文献   

2.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小清溪村6组这个偏僻的山旮旯里,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树,胸围在40厘米以上的占半数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9000多立方米,这是当地面积最大、长势最好,蓄积量最多的松树林。这片松树林,就是村民张用璜、阳德姣夫妇花费25年心血营建成功的“绿色银行”。张用璜原来住在小清溪,但小清溪村6组村民的主要山、田和旱土大部分在离小清溪两公里外的“亡家殿”。“亡家殿”是个偏僻狭长的大山冲,解放前有一大富户雇请佃户在此种田看山,后因发生了一场瘟疫,人畜都死亡,这个地方便成为无人问津的“亡家殿”。1973年,20…  相似文献   

3.
我的朋友玛丽丝是一位比利时的作家和人类学家。在我之前很久她就同很少为外人所知的沃达贝人呆在一起了。现在他们分布得很广,主要在尼日尔西非共和国南撒哈拉干燥宽旷的草原上。在这个地区(北面大致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 善变的天候 稳定的器材 在马来西亚拍照完全不用担心光线和色彩,因为这里热带的气候总是能带来一些奇异的光线和天气,这个国家的颜色也是那样丰富。就好像在这个五颜六色的马来人的家一样,也许是我们的摄影师王牧偏爱镜子的原因,这一次他又在那面椭圆形的镜子里和汽车反光镜里留下了自拍像。(右图,上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东乡族家伍的基本概况入手,分析了东乡族家伍的特征和其存在的"礼俗社会"大环境;从迪尔凯姆关于社会团结形式的角度,分析了东乡族家伍这个非正式组织得以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汉回村发来的关于党建工作的材料,"共同体"的字样前前后后出现了5次,让我忍不住好好查询了一下这个词语,其中有显示:"共同体"这个词传递的感觉总是很美妙的,它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中,我们彼此信任、互相依赖。这个因汉回两族和谐共居而得名的村子,位于长沙市的东北边,是长沙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撰写材料的同志却给我强调:"共同体"在我们这里是民族团结的代名词,共同体是围绕"团结"工作来推行实施的,  相似文献   

7.
从汉回村发来的关于党建工作的材料,"共同体"的字样前前后后出现了5次,让我忍不住好好查询了一下这个词语,其中有显示:"共同体"这个词传递的感觉总是很美妙的,它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中,我们彼此信任、互相依赖。这个因汉回两族和谐共居而得名的村子,位于长沙市的东北边,是长沙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撰写材料的同志却给我强调:"共同体"在我们这里是民族团结的代名词,共同体是围绕"团结"工作来推行实施的,  相似文献   

8.
攀钢烧结厂,是一个已有20余年历史的老厂。在生产建设中,这个厂不仅活跃着几千名汉族职工,还活跃着40多名彝、藏、苗、回等10个民族的职工。他们互相尊重,和睦相处,荣辱与共,为攀钢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难怪彝族职工深有感触地说:攀钢,“诺苏日尔”(彝语,意思是温暖的家)。在这个温暖的“家”里,就有许多温暖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从汉回村发来的关于党建工作的材料,"共同体"的字样前前后后出现了5次,让我忍不住好好查询了一下这个词语,其中有显示:"共同体"这个词传递的感觉总是很美妙的,它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中,我们彼此信任、互相依赖。这个因汉回两族和谐共居而得名的村子,位于长沙市的东北边,是长沙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撰写材料的同志却给我强调:"共同体"在我们这里是民族团结的代名词,共同体是围绕"团结"工作来推行实施的,汉回村  相似文献   

10.
易巧君 《民族论坛》2012,(23):18-21
<正>上堡为一处山环水复的村庄,近百户人家挨在一起形成一个棋盘式的侗家院落,院落里,两条清亮小溪迎面直下,与幢幢多层木屋,条条青石古道依偎温存,好一个悠然自在天地间的度假佳处。11月17日,位于湘黔交界群山中的这个古老侗寨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上堡侗寨申遗"中考"成绩合格。这个成绩的  相似文献   

11.
“穷八家”变成“富八家”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北端村,有被称为“穷八家”的八户。但是人们說,现在不应再叫“穷八家”,应称为“富八家”了。因为解放这几年来,“穷八家”的情况已經起了根本变化,穷根被挖掉了。“穷八家”这个名称怎样来的呢?这倒不是因为八家是全村最穷的,而是土改时,他们分到了地主的瓦房,八家住在一个大院里,大家就叫他們为“穷八家”大院。 1945年解放以前,穷八家的确是穷,八户人家有  相似文献   

12.
过去冤家械斗,現在团結协作,这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覺壩子建立了南坪人民公社后的新气象之一。过去,这个群山环抱,居住有三千多戶彝族劳动人民的壩子,象一口鍋似的被奴隶制度的盖子盖在下面,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而流淌在壩子中間的昭覺河,則流不尽冤家械斗的血泪。那时,昭覺河两岸被三个大家支殘酷的統治着。河西的八且家和河东的阿碩家的奴隶主。特別是和河东北的馬家的奴隶主,为了爭夺土地、奴隶、經常把自己的奴隶赶上“打冤家”的战埸。老人們回忆起当时情况时說,过去彝族劳动人民的生活,在奴隶主和家支制度的悲惨的压迫和剝削下,本来就民不聊生,朝不保夕,再加上經常性的“打冤家”,更使劳动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一年,人們正在插秧的时候,馬家和八且家忽然打起了“冤家”,劳动人民在奴隶主和家支的  相似文献   

13.
边寨新曲     
为了收集阿昌族民间山歌,在一天的傍晚,我来到了云南陇川县户撒区的芒东寨。这个寨子位于分界山脚下。我一推开虛掩着的厚实的木质寨门,“叮当叮”、“叮当叮”的声音就隐约地传入耳鼓。它和谐而有节奏,不禁使我沿着青石板的道路,来到了这声音传出的地方——一间瓦房的门口。一位老者见了我说:“你是找打刀的吧?这是我们社长老滕的家,老滕硬是个打刀的好手哩!”真巧!原来这就是区委介绍的编歌能手老滕的家。我高兴地跨进大门,见左边一间瓦顶棚子里,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跨越半个地球的温情故事。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为了一个不幸的小女孩,同携双手,共献爱心,使这个在世上仅仅走过1350多天的短暂生命幸运地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病魔与天使同降人间1994年9月12日,小帅婷出生在沈阳市的一所妇产科医院,她圆圆的小脸上镶着一对双眼皮的大眼睛,像个可爱的小天使。父母亲精心地照料着她,盼望这棵稚嫩的小苗快点长大。可谁也没想到,厄运会悄然降至在这个家,降至在小帅婷身上。  相似文献   

15.
一个鄂西大山里的土家女子,凭着精湛的演奏技艺和典雅大气的表演风格,一举摘取2006年世界华人艺术节葫芦丝演奏银奖、湖北省选区金奖。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总会、中国教育部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六家主办单位还授予她“中华优秀艺术人才奖”。创造这个奇迹的年轻人,便是在长阳打工的鄂西土家女孩刘程梅。  相似文献   

16.
客家何处     
韩晗 《民族论坛》2006,(11):39-41
一如果说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的话,那么按照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来看,很多组成就变得功能化并且功利化起来。用这个观点来观照整个中华文化体系,我们就能看见很多组成是必要的,并且在必要中又能区分出孰重孰轻。但是,在传统的史家们的眼中,有一点东西却是始终游离于他们的关注之外的,那就是对一种族群的关注,这个族群,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组成,但是他们却始终存在,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迁徙,在迁徙中孕育着文化,最后,他们分裂为两支,一支横渡海峡,去了台湾;另一支则在川西平原的一隅安下家来,让来自世界各…  相似文献   

17.
害羞的民族     
我家表姐不用说也是个彝族,而且好喝酒。和一般好酒者一样,喝得晕乎乎时,她的话就多了。她是个风趣、机智的人,即使醉了,本性也不改,好像还更有长进了,真的像俗话形容的那样,舌头像抹了油,滑溜得很,逗得听她酒话的人笑得咯咯的。有一次我们在成都一个小辈子家喝酒。喝到一定程度,我家表姐不用说,话又长了。那一次她主讲的是“我们彝族是个害羞的民族”这样的一个话题。据她说,这个题目和内容均来自于一个彝族文化人,这个人在她上大学那个时段在中央民族大学当老师。我表姐声称,她不过是在重复那个老师有关彝族性格的一个演讲。我和我家这个…  相似文献   

18.
<正>“前沿消费”这个概念过去很难和农业联系在一起,可如今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领域,它已经是个不得不受人们关注的现象。在重庆,继净菜和无公害蔬莱大量面市后,这个市两家规模较大的肉类供应企业也相继公开承诺;让市民吃上无污染的环保猪肉。业内人士给这些新消费取了一个时髦的名字:前沿消费。他们认为,这种消费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是一团根蒂,他开出的花,结出的果,就是这世界.引子听说电视剧《渴望》的女主角凯丽已回到北京,又听说她明天就要赴长春拍片。我连晚饭也没顾得做,立刻急火火地去扑这个"刘慧芳"。不想,却吃了"闭门羹"。我沮丧地离开她的家,走进一片暮霭。星星闪现在天上。街灯亮了。农贸市场里,一个卖烤羊肉串的汉  相似文献   

20.
寿星之家     
1980年国庆前夕,我访问了刚满一百周岁的瑶族老奶韦亚利。老奶家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城厢公社才劳大队瑶族生产队。这个队三面环山,草木青翠,一条河水,抱村而流。这里寿星颇多,韦亚利是年纪最大的一位。我到老奶家的时候,正碰见她从屋里走出来,左手握木瓢,右手提桶,正往猪圈喂猪。我伸手想替她提桶,她执意不肯地说:“你别认为我年老,身体还硬朗哩!”跟她走到猪圈,屈指一数,圈内有猪11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