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教学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的张扬和升华,也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美好的心灵。学生在提高理解和运用母语的同时,也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体验、培育自我个性生命的过程。而原有的写作教学如秦锡纯教授所说:“它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是内容相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好的作文是学生心灵感应。”成功的作文确实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看到学生真实的内心和生命活动状态。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请我们,作文就是让学生说自己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一句话,让作文打开学生的心灵世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尝试与实践这种教学思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针对以前的作文教学流弊,语文课标的作文教学理念比起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的改变与拓展,主要表现在:减少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个性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自信,突出“生活作文”,强调写作过程的互动和合作,强调自我修改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共同探索世界之美的窗口。理想的课堂教学就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想拥有一个灵动与精彩的课堂,就要有敏锐的课堂生成意识,在预设中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为生成留有空间,用灵巧的教学机智捕捉和利用生长点,灵活驾驭课堂。  相似文献   

5.
所谓开放性作文教学,就是改变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中心,把教学的“小课堂”与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作文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作文质量。  相似文献   

6.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延伸、扩展和补充。“传统作文教学重指导、轻评讲。现在我们提倡写作指导粗一点,时间少一点;习作讲评则要细一点,时间要充分。”(《课标解读》)因此.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作文评改放在重要的位置.打破传统作文评价主体单一、评改过程封闭的旧模式。构建了“美文欣赏——范文引路——拙文导改——自改互评——改后师评”的小学作文多元互动评改课堂教学模式,以评价主体多元互动,评价过程开放发展,评价功能激励性.评价语言多样化等原则.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习作修改之中发现修改带来的变化,体验修改带来的成功,享受修改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作文的目的主要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要的交流,是生命的一种运动方式,而不是高举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旗去弘扬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应当正本清源,确立个性在作文活动中的应有地位,倡导以人为本、突出主体意识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所谓"心性流淌"指的是言语生命主体源自内在精神需求的本真、本性、本我的言说。有别于由外在环境所迫而进行的被动式的言语表现,它是一种心灵的敞开、生命的自觉、走向自我实现的言语倾吐。在现实作文教学的困境中,"心性流淌"在激发孩子的生命言说的欲求,呵护孩子的言语意识、言语才情、言语智慧,进一步培植孩子生命言说的抱负与信念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是一种有利于激活孩子言语生命的写作教学的观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命化教学理念有个体生命在场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师生生命的生成性、生命发展的丰富性等特征。教学中生命关怀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低效,师生生命"缺场";教学形式化,忽视个体生命差异;师生伪互动,生命难以生成;教学评价以成绩为终结,无视生命发展需要等方面。践行生命化教学理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生命化教学理念;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为生命的唤醒奠基;实施有效教学,关照生命的发展需要;实施多元教学评价,促进生命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学理论界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文学即人学。它反映到作文教学上其实就是要求作文教学要着眼人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获得人生发展的一些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说,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但是许多小学生都怕作文,感到作文难.无兴趣。因此.要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的素质,就要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使之达到作文乐、乐作文的境界,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作文应该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天性灵气的展示,也是最富个体创新的作业。但传统的作文教学死板的命题以及过分追求立意深刻、章法严谨、技巧娴熟,教学时教师往往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作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文字,知识文字,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语文老师也好,学生也罢,俨然成了一个个身穿白大褂,手拿手术刀的医生,为我们的作文开膛破肚,务求在语言使用时做到准确、明白。这种作文模式也许对应试教育会有一定的效益,但与弘扬人文精神,铸造健全人格,培养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却是大相径庭的。  相似文献   

12.
教师命题,学生按要求作文,教师批改、评讲,学生再作文,这就是一成不变的作文教学循环过程。教师花费的心血可谓多矣,可效果怎样?学生还是写不好。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寻求教学方式的转变,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聊天式作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过程教学的分析,得出过程教学是系统教学、互动教学及重过程表现的教学结论。系统教学体现出全面性、逻辑性和本质性的特征;互动教学体现出灵活性、联想性和实效性特征;重过程表现教学体现出重平时表现和角色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充满竞争挑战的,新世纪需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那么,作文教学该如何面对时代的挑战呢?要跳出某些习惯的框框,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作文教学变成一个激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衡量语文综合能力的一把尺子,同时也是衡量人文积淀和创造能力的一把尺子。学习作文不仅是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人文素质的形成过程。教学生作文的同时也是教他们学做人。因此,作文教学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塑造他们崇高的道德情操的重要使命。那么,作文教学如何以人为本,关注并探求人的发展呢?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纯洁朴实”。本真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是一种类似于无污染的绿色形态。儿童的世界单纯、恬美,他们的生活多彩、明快。回归本真,就是要从儿童的需求出发.站在儿童的视角看问题,想儿童之思,发儿童之感,抒儿童之情.写儿童之真……真正从“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关爱生命”的高度去审视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安排的每学期八篇的习作训练,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抓住有利时机,结合有关活动,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有效地进行随机训练。让学生明白生活就是作文,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建立起作文的自信心,掌握一些表达的技巧,使作文变成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焕发生命的光彩。下面谈谈笔者在此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兴趣是作文的关键,评价是学生作文的助推器,可能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作文指导的“外作用”;而忽略了作文的另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和家长都忽略了对孩子的“心智”开发,忽视了他们诗性心灵的培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了劳绩,但仍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由此可见,诗性心灵的培植,也是一个关系生命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合作教学主要是指教学时将学生以小组的形态作为活动的方式,重视学生经由合作、分工,主动互相激励的方式来建构知识。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封闭学生心灵的教学,学生在教师限定字数。给定时间,还要加上“独立完成作文”的纪律压抑氛围下,像一个个被困在孤岛上的“鲁滨逊”,各自孤独地、无助地、机械地在进行着无趣的、无奈的写作活动。这样的作文教学耗时、低效。合作作文教学是突破传统,更为新颖的作文教学形式,不仅达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儒、道、释美学都很重视心灵自由问题,都是从"存在"的意义上解释心的,其构成境域就是心的存在方式或存在状态,并且从重视人生出发,都强调个体自身生命意识的培养。就儒家美学而言,无论是"孔颜乐处"还是"曾点气象",都表现出一种对自身生命意识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上珍惜生命、体味生命的审美意趣,其人生境域与审美境域的构成则都是心灵的自由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