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体美学话语在西方美学产生,新世纪被介绍到中国。在理论上,中西美学关于身体的话语有根本上的差异,中国是整合的,西方是分割的。身体美学的现实基础,与身体相关的产业,在西方和在中国是一样的,这是中国可以运用西方身体美学的现实基础。身体美学的难点是如何与原有的美学理论进行调适和如何从美学角度对与身体相关的具体领域进行理论追问。身体美学的内容要加上艺术和宗教以及其他文化形式,才会得到更准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5,18(3):10-14
胡塞尔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意向性理论与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形式价值论与审美价值论;主体间性理论与审美主客体关系;生活世界理论与艺术的审美功能。考察胡塞尔对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的影响,可以见出胡塞尔对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曾繁仁先生潜心研究美学35年,在西方美学、审美教育、文艺美学、生态美学四个领域都有所突破和建树。西方美学是曾先生整个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持和智慧来源之一,审美教育研究则是将美学理论与教育结合的典范,具有沟通理性与感性、德育与智育、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不可替代"的"综合中介"作用;文艺美学研究是曾先生学术研究的起点和重要突破领域;生态美学研究则是曾先生对新世纪中国美学的最重要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4.
滕固是中国现代美学先行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立足于具体的艺术实践,援西入中,借鉴西方美学的基本方法审视和反思中国艺术理论,通过中外融通的方式,借鉴西方的艺术观念,以西方艺术批评的视野来审视和反思中国艺术理论,赋予其现代学术形态,并从援西入中发展为中外融通,具有中西兼容的开放性与创新性.他立足作品本体,强调作品本位,以作品参证理论.在具体的美术鉴赏研究中,滕固受西方风格学方法的影响,实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史论与西方艺术史论的有机融合,摆脱了传统美学研究中作家本位的偏见,体现了科学实证精神,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艺术美学树立了楷模.对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4,(7):85-90
西方传统美学理论对嗅觉美持否定态度,然而,以怡人的芳香为美的审美经验却大量存在于东西方人的审美实践中,并在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印度佛经相关理论及西方当代美学理论中得到说明。审美实践表明,美是有价值的愉快对象,有价值的嗅觉对象同样被人类视为美。中国、印度和西方以香为美的实践和学说证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嗅觉美与味觉美的紧密联系。而嗅觉美的典型表现形态——自然花香之美与人造香水之美在人类审美感受和创造活动中的大量存在,也为嗅觉美回归美学研究园地提供了鲜活例证。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是中国面临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古今中西多种艺术美学话语轮番激荡,而伍蠡甫是这一时期罕见的兼采中西理论又擅长艺术创作的美学家。伍蠡甫的艺术美学思想立足于其自身的艺术创作实践,在接受中国画论传统的基础上博采西方美学理论之长。与此同时,伍蠡甫对西方美学话语并不是一味盲从,而是秉持独立思考与审慎批判的态度,以“本位立场”积极参与中国艺术的对外传播。探讨伍蠡甫艺术美学思想的内在理路,特别是厘清伍蠡甫艺术美学中关于理论与实践、中与西、古与今等命题的思路,将为我们思考中国现代美学建构的路径问题提供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7.
由美的本质问题向审美经验和审美对象问题的转向是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向的标志。在西方美学史上,这种转向在18世纪已经完成,而中国美学界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这种转向。所谓审美经验不是指一种特别的经验如愉快或想像经验,而是指任何经验都可以具有的一种特别的维度,即经验的呈现维度;所谓审美对象不是指一种特别的事物如美的事物或艺术作品,而是指任何事物都可以表现的一种特别的样态,即事物的本然样态。将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集中在审美经验和审美对象上,不仅能够很好地说明审美活动的本质,而且有助于增进审美活动,在完善作为理论学科的美学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作为实践学科的美学,促进中西美学展开更加深入和广泛的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8.
李建盛 《人文杂志》2004,(5):144-149
20世纪中国美学基于自身的历史文化情境和理论现代性需要 ,对艺术这一重要对象美学做出了充满悖论又富有启示的理论诠释 ,本文从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的理论视域 ,以 2 0世纪中国美学中的艺术理论为主题 ,结合 2 0世纪西方美学中的艺术理论 ,论述和评价了四种美学类型及其对艺术问题的理论诠释 ,最后提出美学应该走向开放的人文科学艺术诠释空间。  相似文献   

9.
谷鹏飞 《文史哲》2006,9(6):155-162
西方经济学和美学是两门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西方经济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美学意味和阶段性特征,即古代经济美学思想的德性之美、近代经济美学思想的德性之美与功利之美、现代经济美学思想的丰裕与幸福之美、当代经济美学思想的和谐与快乐之美。把握这些特征,有利于加强我们对于经济学和美学学科自身性质的认识,可以使我们在学科意义上深化对于经济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今天,要准确地理解中国美学,有必要在世界美学的语境中确立中国美学的位置。本文力图根据对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符号学区分的理论框架,将20世纪中国纳入世界美学的语境之中。从这个理论框架来看,20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将中国传统美学转变为西方现代美学的进程。然而,由于来自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影响,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遭遇到了许多挑战,因此中国美学至今仍然保持某些前现代的特征。由于前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具有某种相似的符号学结构,因此具有前现代特征的中国美学可以与西方后现代美学携起手来反对强调艺术和审美自律的现代美学。不过,前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之间的差别甚至更为明显。前现代美学强调艺术服从现代原则,而后现代美学却将现代理解为一种艺术。这种区别使得中国美学在挽救西方后现代美学片面强调审美化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实践美学”是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孕育出的一个由多家美学理论组成的美学流派。“新实践美学”在实质内容上并没有超出“旧实践美学”的理论思路和理论范式。“新实践美学”的理论思想具有西方美学在现代性发展行程中出现的诸种缺陷。  相似文献   

12.
伽达默尔为何批评接受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追溯到很远,但它主要还是在现代大陆哲学的方向上和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主要来自于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的接受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于其代表作《真理与方法》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但接受美学对哲学解释学的偏离,使伽达默尔不能接受,由此引起了伽达默尔对接受美学的批评。其批评的主要理据是:"破"康德以来的主观论美学,"立"艺术作品的本体论,最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艺术的真理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3.
考察中国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状况,对全面了解并进而发展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内的中国美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注重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紧密结合,并从中国社会现实性出发,主要研究了艺术和美学的人道主义、艺术的文化研究、艺术的批判与拯救功能、后现代语境及现代性和文化全球化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学与艺术学不易分开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同为对艺术的感性认识这点上。然而,美学是以研究美为目的,以对感觉形象引起精神愉悦为基准,它是依附于欣赏二度艺术创造的层面上。而艺术学理论则要穿越艺术欣赏的层面,深入艺术进行原创性研究。艺术家经验的直觉思维带有审美因素,但美包含于形象创造之中。艺术家的直觉冲动与创造力,始源于对生命和灵魂的触摸,艺术对生命经验的表现,显示了对审美主体经验的遮覆与超越。艺术技法和表现手段是通过形象创造包蕴美,不属于美学范畴。艺术学理论与美学构成以作品欣赏为叠合的交叉关系,而艺术原创性研究则依赖于原初的艺术创造实践。中国古代艺术直观感悟的经验性理论,是原创性理论研究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5.
实践转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由实践理论转向实践分析.这是美学由上而下的一种新的转向,它将使美学研究由哲学思辨转向实证研究,转向日常生活世界.实践分析主要有:实践概念分析,实践活动分析,实践产品分析.实践概念分析可以使美学的核心范畴概念更加具体、深入、系统;实践活动分析可以使美学研究和探索进入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构成、过程、特征的分析研究;实践产品分析可以使美学注意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产品的性质、特征、作用的分析研究.这些分析研究将使美学研究和探索更加有力地不仅成为解释世界的途径,而且更加有效地成为改造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时期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动力因素和结构因素,它们之间产生和渗透着某种或明显或潜隐的精神联系。因此,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某些方法与研究视角,研究它的某些观念与思想背景,把握它的存在缘由与利弊得失,这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进展,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然而,也正是这种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在相当程度上混淆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质区别,甚至大有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取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以"西马化"取代中国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章辉 《学术研究》2003,(11):130-13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讨论实现了从输入西方美学思想到创立中国美学理论的转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美学体系的初步尝试,奠定了中国关学发展的范式;给美学以马克思主义新实践的哲学基础,反对了机械唯物主义和各种唯心主义美学观,并与西方各种美学本体论相区别。讨论形成了四派基本观点,是思想解放、学术争鸣的一个范例,对20世纪80年代的学术发展有很大影响;厘清了美学对象和研究方法,涌现了大量的学术人才,为80年代的美学复兴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18.
身体美学与美学史写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格 《中州学刊》2005,(3):245-246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在把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界定时指出:"美学(美的艺术的理论,低级知识的理论,用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类比推理的艺术)是研究感性知识的科学."①但鲍姆嘉通这里所讲的感性并不包含人的身体.他在论述中所罗列的现象中不但不包括身体,而且在提到身体时将其等同于"性欲"、"欲望"等.显然,身体的自然属性没有被他作为一种感性纳入到美学研究的对象中.事实上,人虽然主要是作为一种精神和社会存在,而从更为根本的层面来讲,人的身体具有自然属性,是一种感性的存在.这与作为感性认识的学科--美学,并不存在根本性矛盾,相反,理应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当下倡导建构身体美学在学理上是具有可行性的.并且,古典美学史也为身体美学的建构提供了理论资源.我们不能因为身体在鲍姆嘉通美学中的缺失而断言身体现象在美学史上一直处于被漠视的状态,如果我们对中西方古典美学史进行仔细梳理就会发现,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身体都曾作为一种审美对象而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9.
美学史要做得好 ,很难。西方人写的西方美学史 ,翻译过来的并不多见 ,真正好的有两部。第一部是鲍桑葵的《美学史》 ,本书前言开宗明义道 :“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宗旨是要认识而不是要指导实践。因此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乃是有志于从哲学上了解下列问题的人们 :按照世界史上各个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家的设想 ,美在人类生活的体系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和具有什么价值 ?”还有一部是吉尔伯特、库恩的《美学史》 ,其序言则开宗明义道 :“本书专供大学里研究各门艺术的人员之用 ,亦供其他一切较一般人更渴望知道美学术语的意蕴的人员之…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国外主流学术界一直否认存在怀特海美学的存在.本文的研究则表明,怀特海的美学理论其实是极为丰富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怀特海整个哲学、整个形而上学都是美学.怀特海美学的主要理论内容包括强调审美经验的普遍性;主张美是动态的和谐;美是道德的基础以及对美的重要性的高扬.怀特海美学批判了现代西方文明对美的压抑,解构了窄化美学的艺术中心主义,通过消除事实与价值的对立,为生态运动提供了本体论的支撑;为生态伦理学奠定了基础;丰富了生态美学,拓展了美学的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