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以创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示范区为载体,坚持"抓管理,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制度;抓服务,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抓关爱,构筑流动人口和谐温馨家园;抓协调,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落实“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做到服务和管理并重、维权与关爱并行,真正使流入人口“走进宁江门,就是宁江人”。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高台县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目标人手,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按照甘肃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年”活动要求,着力把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对科学发展观的最生动诠释。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通知》精神,打破流动人口静态管理服务模式,突出源头互动、落实属地管理、以夯实基础为重点,优化服务;以维护合法权益为重点,加强区域协作、突破信息对接难点,创新方法,强化措施,全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步入“全国一盘棋”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人口计生局以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为契机,以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工作机制为核心,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全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全南县以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通过“五强化”措施有效提升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水平。一是强化信息化管理。实行信息管理规范化,强化相关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共享机制,重点解决信息采集、信息核对、信息交换等难点问题,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跨部门、跨系统共享。注重加强与户籍地人口计生部门的信息交流、反馈,实现现居住地与户籍地的信息互通、职责共担,着力构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一盘棋”格局。二是强化属地化管理。实行流人人口属地化管理,明确各相关部门流动人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是国家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三年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为有效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的形成,近年来,西安市以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工作机制为核心,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就是双方或多方就流动人El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通过协商、交流等切实有效的形式达成共识,携起手来,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施共同服务和管理,以达到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日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是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贵溪市把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摆上“一盘棋”,着重抓好“四个四”,使流动人口登记率、办证率、持验证率、流出人口函查率均达100%的目标,探索出了一条“服务与管理相融、措施与目标相接、服务与需求相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针对流动人口以房管人机制进行深入调研,采取制度约束、绩效奖惩、长效管理等措施让企业业主和出租房主成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者,结合苏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长效机制建设示范点创建要求,以建立健全出租户、集宿区"星级管理"制度为载体,积极探索破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难题。以夯实基础,完善体制为抓手,以谋发展、求突破为目标,全力打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特色板块。  相似文献   

10.
“一盘棋”的特征与成效 流动人口向来是人口计生工作的难点与瓶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中流出地流入地信息割裂封闭、底数不清、责任不明、监管缺位、服务缺失以及流动人口中非婚生育、非意愿妊娠时有发生、育龄群众为孕检办证返乡奔波、维权困难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政府管理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和广大育龄群众。为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1.
海勃湾区是内蒙古乌海市的中心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本地与外地之间人口流动日趋活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成为一项重点工作。为此,我们立足中心城区的工作实际,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升到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的层面来统筹谋划,注重创新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从五个方面全力推进,建立完善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新机制,提高了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通过完善三大机制,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提供保障。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区委、区政府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全局出发,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纳入公共服务管理范畴统一决策,制定下发了《玉泉区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了由副区长担任组长,公安、卫生、综冶、教育等14个  相似文献   

13.
广西南宁市人口计生委在推行"家庭式管理、亲情化服务、市民化待遇"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集约部门资源,依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平台,首创了计生"绿卡"服务管理制度,并以此为抓手,全面开展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促进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和生育观念的转变,初步构建起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时期城市社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的新情况、新特点,十堰市茅箭区按照“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整体思路,结合本地流动人口管理现状,在调查论证、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模式———“3·5”管理服务模式,对抓紧抓好新时期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四川省隆昌县针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存在外出流动人口多、半边户管理难、群众生育意愿强、政策执法难度大、人口计生工作手段弱化等突出问题,以桂花井乡为示范平台,创新工作方法,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精细化服务;强化管理责任,规范工作流程,夯实基础,破解难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开展基层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全县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加强区域协作是做好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陕西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放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大局中去把握,结合地缘特征,积极创新西北区域协作模式,加快形成"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责任共担"的区域"一盘棋"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7.
属地化管理 市民化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湖北省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要求,在做好流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同时,认真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以房管人”的长效机制,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协调配合,坚持把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为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不断理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体制,加强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常州市现辖2个县级市和5个区,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469.2万人,户籍人口366万人,流动人口150万人。近年来,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和省颁布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要求,紧紧围绕"均等化、一盘棋和动态监测"三大任务,积极探索,整合资源,强化协作,示范引领,注重打基础,突出抓重点,努力破难点,不断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式,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率93.5%,满意率达96.8%,常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荣获市综治委社会管理创新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流动人口数量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目前共有流动人口47万,其中流入人口17万,流出人口30万。2010年以来,桂林市在建立和推广流出人口"协议式管理、亲情化服务"和流入人口"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旅店式管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好本市被国家4部委确定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城市"的契机,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全面落实,全面促进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大兴区是北京的南大门,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随着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流动人口涌人大兴,截至2009年9月底,全区流动人口总数超过了58万人,其中,成年育龄妇女10余万人,已婚育龄妇女近6万人,家庭式流人户3万多户,流动人口呈流动性强、数量大的突出特点。一直以来,大兴区委、区政府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全局出发,把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工作纳入本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始终坚持“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工作理念,在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新形势下,加快构建“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全面宣传”的工作机制,不断推动全区“一盘棋”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