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尽管做了许多努力,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目前困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难题之一,即是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突出地存在着一种被称为“逆反心理”的现象。由于这种心理所产生的思想屏障,使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无法深入进行,宣传教育的接受率因而大大降低,思想政治工作者深为焦虑。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能否培养出一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逆反心理”继续发展下去的严重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充分认识“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严重性。消除这种不正常现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逆反心理浅析杨建华,黄德成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急剧变革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结构也随之发生着迅速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忽视社会变革所引起学生心理变化的客观现实。在引起学生诸多变化中,有一种直接影响学生接受...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进行正确的估计,并采取正确的思想教育方法,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实践表明,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形成是同他们自身生理、心理因素以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不开的,如果不了解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状况和一定的社会历史影响,就不能准确地把握逆反心理的特点,也就无从采取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因此,全面地分析、研究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并据此采取符合心理学原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克服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初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出现,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强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出现的一个新的、行之有效的形式。它标志着高校思想工作走上了系统化、正规化教育轨道。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不仅要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人生观的教育,而且还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在高校学习的学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时期,这个时期能否使学生的思想达到社会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关键在于教育者能否将其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  相似文献   

5.
试图运用社会心理学中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拓宽矫正大学生不良逆反心理的路子是本文的立意。文中论及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态度;指出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所特有的心理矛盾;并提出了诸如情绪感化法、角色扮演法、自己人效应法和团体规定改变法等矫正学生不良逆反心理的具体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了解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特点,认识到逆反心理的危害,弄清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做好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转化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不接受心理研究及对策李元卿,张春香不接受心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消极、低落的心理现象,它与学校思想教育的目标相悖,对教育计划的实现具有阻碍作用。加强对大学生不接受心理的研究,对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是当代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大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它深深地制约着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虽然逆反心理也具有某些积极因素,但它的消极作用也极大。本文着意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现象、成因、教育等问题,以就教于同行。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现象分析  相似文献   

9.
诗歌作为最高的语言艺术形式重在塑造人的精神和灵魂,它能规避当代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和启迪,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诗歌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激发爱国热忱,树立崇高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自我人格;宣泄情绪,抚慰心灵。文中针对实现诗歌对大学生思想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大学生思想品德课‘课型’教改的理论与实验”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中所概括的六种课型是通过对黑龙江省和省外部分高校思想品德课一线教师的函调,经过有关专家的专题研讨确定的。“六课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革命,为高等院校思想品德课一线教师提供了一种可以参考与借鉴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存在的逆反心理是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研命题的特点与大学生心理需求切合的特点,依据考研命题特点及大学生在原理课学习中的逆反心理表现,提出将考研辅导融入原理课教学,既能避免原理课教学沦为考研辅导的工具,又能增加原理课教学的趣味性,克服大学生学习原理课的消极逆反心理,切实提高原理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学习和就业压力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往往会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这就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消除逆反心理,使大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是否接受、认同并践行教学内容。接受心理机制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促进教育教学内化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倡导的思想原则、政治导向与道德规范,只有被大学生认知、接受,进而才能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行为选择。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机制研究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提高的重要环节,通过正确把握接受心理机制诸要素及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的影响,提高接受的效果及其满意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良好的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逆反心理的出现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也会抵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两课"课堂教学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个体品德培养的主渠道。然而大学生在"两课"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逆反心理,不仅影响"两课"教学的实效性,还影响个体良好品德的养成。从荣辱观道德心理的机制剖析其产生的心理基础,有利于为"两课"教学克服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内因是主体特征的变化,外因是主体与环境互动中的不协调。对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对待,善于从大学生自身寻找突破点,尊重个体需求,发掘个体内在力量。可以从内而外影响的方式应对逆反心理的三个层次。首先,正视社会现实、承认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并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引导;其次,思想教育本身要符合大学生的年龄和接受程度;最后,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健全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有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克服逆反心理必须从充实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者素质和优化教育环境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党员"思想疲倦"现象是存在于部分大学生党员中的一种群体性不良心理表现,其负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反思这一现象并结合实际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提高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社会心理是社会某一时期流行的,未经理论加工的,非系统的精神状态。逆反心理是一种变态心理,是一种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即人对外界的事物,并非由于病理的原因,而由于心理的原因,发生变态反应,在社会生活中即是对某些人或事,由偶尔的怀疑、反感而发展为一种与教育者主观愿望相反的定势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存在,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负效应,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分离作用,对青年自身的成长带来障碍,八十年代末部分大学生较突出的逆反心态已对此作出证明,近两年来,由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较为顺利,而今冷静地探究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变化与对策是必要的反思,是为防微杜渐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校学生群体的年龄主要是90后,这个群体表现出的逆反心理尤其明显。这对高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在新情况下变得尤其重要。梳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头绪,分析、解决并及时纠正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并有机的与入党动机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