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晓流 《中南论坛》2007,2(1):100-102
上世纪九十年代,受着“政治语境淡化和商业语境强化的‘双重夹击’”,英雄形象的塑造更加个性化,出现了像梁大牙、李云龙等被称之为“另类”的英雄。英雄主义写作其价值取向多元化、情感的人性化以及内心世界的复杂化成为创作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2.
在1930年前后的历史小说创作热潮中,施蛰存以其独特的创作风貌迥异于鲁迅等作家。他有意选取古代神化的英雄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真实地展示古代英雄内在的性欲冲动和二重性格,从而赋予了他们丰富的人性,将神化的英雄还原为人。这种还原是用现代意识对历史进行重新解释和还原。  相似文献   

3.
明代小说中出现了诸多描写围棋的文字,帝王、英雄、憎道、商人、妇女都有弈棋活动,小说涉及明代的赌棋现 象,赌注有财物,也有婚姻大事。明代小说中的围棋描写既是塑造人物的手段,也反映出商业的发展、走势对明代社会的冲击 和渗透,对了解我国围棋文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婉约词中对女性及情爱的刻画,反映了当时商业文化的价值体系对文人及创作的影响,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人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试论“王朔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是新时期文坛上倍受瞩目、争议颇大的作家之一。探讨“王朔现象”,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特别是从社会、商业两个意义上来研究作为文学现象和商业现象的“王朔现象”,有助于当代文学创作的发展与启迪。作为文学创作现象,它反映了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过渡时期一种新市民文化的诞生与崛起;包含了反叛传统、个人主义、金钱观念等某些现代观念,为文学题材突破禁区增添了勇气。作为商业现象,它是靠商业手段制造、包装、推销而走红的现象,是文艺和商业的.种结合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话剧中的英雄形象塑造是话剧舞台上一个长期的主要创作内容。1980年代以前,对于英雄人物的悲剧性塑造大多是回避的,不太直接描写主要英雄人物的死亡过程,而大多采取了间接接触死亡的表现方式,使得英雄形象的塑造更接近完美甚至走向神圣化。1980年代以降,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发生变化,话剧舞台在表现英雄的崇高与伟大的同时亦关注英雄人物的死亡及其悲剧性。在英雄面临以生命赴使命的抉择的同时,也适当表现英雄对个体生命消逝的悲伤以及对亲情、爱情的留恋等情感,而这些情感进一步突显了英雄牺牲悲剧的真实性。受到悲剧性变化的影响,英雄的悲剧价值实现也从以往剧作的形象神圣化、死亡浪漫化,而转向日常化和人性化,增加了真实性和感染力。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剧作,在人物塑造上增加了许多生活细节包括性格上弱点的描写,使得英雄形象更加丰满。这种平凡化走向,拉近了观众与舞台形象之间的距离,使英雄的悲剧更加具有感染力,同时也具有普遍的人生感召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江是《水浒传》中塑造的"义胆包天、忠肝盖地"的英雄。虽然人们对《水浒传》的主题有多种解说,但主流观念仍把宋江看作小说的核心人物。在《水浒传》的诸种续书中,俞万春的《荡寇志》因对水浒英雄持否定态度,故对宋江这一领袖人物形象进行了重塑。考察发现,作者有意将宋江形象进行丑化,使其由英雄变为强盗,由豪侠变为土匪,由好汉变为恶贼,由福星变为灾星。这种重塑反映出时代的文化及作者独具匠心的小说创作。因此,探讨宋江这一人物形象在不同创作观念的作家笔下的异样书写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在卡通形象商业插画这种极具时尚意味的现代创作产物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寄托。对于这些情感的分析和把握有助于引导和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近年,超人、蝙蝠侠、蜘蛛侠、X战警、绿巨人、钢铁侠、神奇四侠等超能英雄角色频频出现在电影屏幕中,并在全球拥有巨大的票房。文章分析了超能英雄们设定方面的共同特点、创作的社会背景、及演变趋势,以寻找出超人们魅力永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格萨尔》是我国藏族人民创作的世界上最长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又是一部全面包含古代藏族社会生活的大百科全书,史诗中有大量描写古代藏族民族体育事象的活动内容,对这些体育事象以及其所反映出的体育思想内涵和达到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在“反传统”的口号声中发展起来的。暂且不论这种“反传统”是否言过其实.但它调实有许多与传统文学通然不同的艺术特征.它的新颖性是人所共知的,因为,它的出现,伴随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的崛起。任何作家的创作,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艺术的把握,或者说是对现实世界的审美的评判。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对丈学必须“真实地后映生活”这一创作原则的否定。我们承认文学是对生活的反映,但这并不仅仅是指认识论意义上的“反映”,更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审美的反映。既然文学是“反映”,就必然有一个真实性问题,因为“真…  相似文献   

12.
自然主义对茅盾小说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创作前的准备过程-对现实生活与把握的视角和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上,也表现在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心态与创作思路上,更具体表现在作品“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上,正是这种影响,使茅盾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风姿别具。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现代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起先受意象主义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意象主义的发展,但他却用自己的勤奋与医生所特有的敏锐直觉发展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客观主义,立足美国,对诗创作进行了多项改革,诗作直接反映生活,反映美国现代社会,成为了惠特曼以来具有深远影响的坚持诗歌创作民族化的美国现代诗人。  相似文献   

14.
在南宋前期诗坛上,先后出现了楼葛《耕织图诗》45首和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印首。两组大型农业组诗,都反映了农村一年所经历的生活,都对农村生活作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描写,但在创作背景、反映农村生活的程度、艺术特色以及创作价值四个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市场经济过于浓厚的商业氛围下,寿山石行业出现了创作者对创作材料过分强调的现象。过分浓厚的商业气氛,对材料品质的过分强调乃至“崇拜”,也是寿山石文化难以突破“小圈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徐亚东 《南都学坛》2011,31(2):53-58
20世纪下半叶的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伴随时代的变化而逐步走向深化。对革命历史战争的认识上,表现出由革命历史观强调表现历史本质向历史原色转化的特征。在英雄性的开掘上表现出超越革命英雄话语的规约,从文化的视角烛照英雄性和人性因子,同时开掘英雄的世俗性内涵的创作特色。由此使当代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在历史观和英雄性上表现出继承中又有突破与超越的探索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周易与商业     
本文从易经与商业的关系这个新视角出发,认为易经与商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进一步指出易经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给予了反映概括,而且还反映了殷周时期的商业情况,其中包含了许多经济和管理的思想。作者还认为周易体现出具有朴素自然哲学思想与社会实践伦理思想相结合的特色,最后提出了用“易商”这一说法替代“儒商”说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8.
在黑格尔的历史观中,关于英雄和群众的历史作用的论述充满了矛盾。一方面,黑格尔的社会历史观从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他没有超出英雄史观的界限;另一方面,黑格尔的历史观又包含着辩证法思想和合理因素,这些合理因素不仅体现了黑格尔历史观区别于以往英雄史观的显著特征,而且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理论前提。这种矛盾不仅是黑格尔哲学根本矛盾的具体表现,而且是黑格尔时代社会实践发展的理论折光。  相似文献   

19.
受电视连续剧《甄嬛体》的影响,近来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甄嬛体”来陈述观点、传达信息、表达感情。语言顺应论可以为这种语体的理解和创作提供理论基础。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甄嬛体”在语音、词汇、句法、风格等方面具有一些特点,体现出人们对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等语境选择的顺应。分析得出结论,“甄嬛体”的使用反映了人们对当前社会、心理语境的顺应,体现出追求语用和谐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20.
集生 《山西老年》2013,(9):21-21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电影《英雄儿女》中这首风靡全国的歌曲《英雄赞歌》,其创作和演唱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1952年春天,中国文联组织以巴金为组长的创作组赴朝鲜体验志愿军的生活,准备创作一批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文学作品,巴金选择志愿军某团六连作为体验生活的地点。在七个多月中,他与战士吃住在一起,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到前线采访。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巴金满怀激情地创作了《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英雄的故事》《保卫和平的人们》《明珠和玉姬》等作品。1961年,经过三年酝酿与创作,巴金的中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