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里耶秦简纪年文书的全面梳理和人名分类,可以发现"守""守丞"职称的正确含义以及县吏调动的取向。通过"迁陵吏志",可以看到迁陵县官啬夫及长吏不在署或出缺人数过半,反映了当时迁陵县里频繁出现代理职称是一种常态。秦代县级吏员的升转体系,其中的关键在于无秩(令史)与有秩(啬夫)间的转换、少吏(啬夫)与长吏(丞)间的转换,最后丞、尉升转为县令,成为600石以上的"显大夫",就获得与此下县吏不同层次的地位。这一升转体系的运用中,代理职务体系会成为重要环节,是不可忽略的普遍行政之一。  相似文献   

2.
秦汉乡里吏员的构成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里耶秦简从多角度揭示了秦代吏员设置的情况,不仅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也解决了一些关于秦汉乡里吏员的争议问题。以里耶秦简为参照并结合云梦秦简、江陵凤凰山汉简和张家山汉简,我们可以看出秦汉之际封建国家在乡里基层社会建立了多层次、多系统的官僚管理网络,如在乡里之中除了乡啬夫、乡佐、里典、里佐之外,还有属于都官系统的乡司空、仓主、田官、田典等;秦汉之际乡里吏员的秩次较以后秩次级别为高,乡啬夫的秩次从百廿石至二百石不等,达到了《汉书·百官公卿表》中长吏的最低秩次,乡啬夫恐怕是要经过中央任命的,里一级的领导人,也是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由上级任命;秦汉之际吏员的设置反映了秦制对汉初制度的影响,而汉代制度的变化与发展又是以汉初制度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3.
汉代司空职官的种类繁多,大致有三公官司空、非三公官的朝官司空、王国官制中的司空和地方官制中的司空四大类。虽然两汉大司空与御史大夫屡次相互易名,其属官大致相同,但仍有单独考察的价值所在。三公的职权十分广泛,文献与实物所见大致有20多种。汉代司空职官的禄秩从号称秩万石到160石,上下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4.
里耶秦简中记载县下设有司空机构,管理县中徭役、刑徒和居赀赎债事务。但乡中并没有司空的设置,所谓"乡司空"是对简文的误读所致。秦时县司空之官长可设有秩、啬夫或守。秦简"司空曹"表示的是县廷中处理司空机构文书、事务的令史之办公场所,是汉代县下司空曹的前身。  相似文献   

5.
宋代地方政府的政务主要是由官和吏来处理.由于宋代官尊吏卑的名分非常严格,中央的政令都是下达给地方官来执行的.但官要进行统治,又必须通过吏,所以宋代虽然吏的地位很低,但在地方政府中的作用却举足轻重.地方政府内部的官吏关系,成为决定宋代地方政治走向的重要因素.但不论是官欺压或勒索吏,还是"吏强官弱",还是两者狼狈为奸,都必然造成和加深地方政治的贪腐和黑暗.期间尽管有个别清官,也能对奸吏进行惩处,却无补于宋代地方政治贪腐和黑暗的整体形势.  相似文献   

6.
北周隋唐的散官与勋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周隋唐的官爵系列中,除职事官和封爵外,还有散官和勋官两大类.散官又分文武,其中武散官在隋以前称为"散号将军".勋官是唐制名称,北周称"戎秩",隋称"散实官".它们都是单纯身份等级标志,没有权力和职掌,只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散官和勋官的性质十分接近,但历史来源和政治属性不同.前者是魏晋以来士族政治的产物,南北朝时已相当成熟,特别是散号将军,已被北魏、北齐和梁、陈用作衡量官吏身份贵贱的基本尺度,成为士族门第的重要标志.后者则出现于西魏末年,是关陇政治集团的文化传统的象征,是关陇贵族的重要身份标志.  相似文献   

7.
历代楚辞学家对屈赋中的"洞庭"都注为洞庭湖,2002年4月里耶发掘出秦简,经专家们对极少的秦简初步认读后,发现其中有很多关于"洞庭郡"的记载.在先秦的史料和<史记>中也都有对"洞庭郡"的记载.先秦时期的洞庭湖不叫洞庭湖,而叫云梦泽.所以屈赋中的"洞庭"不是洞庭湖,而是洞庭郡.  相似文献   

8.
通过岳麓秦简与睡虎地秦简的比较研究,发现睡虎地秦简中的"将阳"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荡",而是秦汉时期一个特定的法律用语。"将阳"就是"将阳亡"的省称,它是相对于"邦亡"、"阑亡"而特定的一种犯罪程度最轻、处罚也最轻的一种逃亡。  相似文献   

9.
对岳麓书院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的取材特色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其与当时的律令有着密切的关联,与同性质的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等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说明它们都是当时"学吏"制度的产物,其内容是"为吏"者必备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0.
在明代优老政策的支持下,地方上形成了独特的"寿官"群体。就府一级单位而言,徽州是"寿官"规模较大的区域。徽州"寿官"是由地方府县两级官员依照皇帝诏书,恩授或例授而来,其间有着一定的遴选机制与请得程序。老人通过官员选拔或民间举荐获得相关资格后,经相关部门确认,最终以府县官府的名义授予冠带。尽管"寿官"没有功名,但他们仍可被视为徽州士绅群体的组成部分。"寿官"在荣获冠带前就已有地方声望,获得荣耀后则可通过乡饮制度与地方官员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并且被地方社会视为道德榜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多数朝代设有陪都。作为一种辅助性都城,由于其设置的原因、目的各不相同,其文化、政治、经济背景各不相同,其陪都名称也各不相同。有的没有带"京""都"字样的正式的陪都名称,称为"行在""霸府""山庄"等,但它们是实际权力中心或具有其他实际陪都性的陪都功能,即有实无名;有的仅具陪都之名,但实际功能却胜于都城,即实胜于名;有的名号及实际功能都显赫于世,名实俱崇;有的则是徒有其名,未有其实;有的则名实相悖,以陪都之实却顶着"京师"之名。研究中国古代陪都的种种特殊的名实关系,会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古代均产生了地缘政治学的萌芽 ,苏秦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地缘政治学家之一。他以“连横”之策说秦惠王 ,极其准确地分析了战国时期的地缘政治形势的真实状况 ,预测了秦必将统一全国。从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来看 ,战国早期 ,七雄并立 ,相互制衡。战国中期 ,七雄接壤 ,地缘冲突不可避免 ,秦国极其明智地避开与六国的正面较量 ,向西南吞并巴蜀 ,它标志着秦国从此与六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七雄并立的均势格局自此被打破。战国后期 ,秦势如破竹 ,统一全国。虽然秦惠王没有重用苏秦 ,但是秦国后来进行的统一活动事实上采用了苏秦的建议。用现代的地缘政治学理论结合苏秦的纵横说 ,以全新的视角 ,分析秦统一全国这一史实 ,从地缘政治角度更深层次地考虑战国七雄的区位特征、邻国分布状况、人口、军队、资源、粮食产量与贮备量、交通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说明秦国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形地势优势、体制优势。秦国广泛招揽天下的人才为其所用 ,实行变法 ,推行农战政策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武备 ,因此富强。从而可以规律性地得出结论 :秦统一全国是必然的。将地缘政治因素视为制约国力强弱和国际关系的首要变量 ,并以地缘政治因素作为研判国际形势、制定应对战略的主要依据 ,对我们处理当?  相似文献   

13.
谢传荣 《南都学坛》2005,25(6):45-47
《红楼梦》中的秦钟,尽管作品中关于他的内容并不多,但他是作为贾宝玉的为数不多的男性“情友”形象出现在书中的。从曹雪芹对他的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他的态度并非是欣赏、歌颂的,而是将他作为一个“回头纨绔(或准纨绔)”来塑造的。他与贾宝玉的交往情况,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三都大官是北魏前期一个极为重要的官制,它可决狱,可率兵出征,又可辅政,拥有其它职官难以比拟的权力。它有自己的长官和僚属,却没有固定的品秩;可以决狱,但不是都官尚书和廷尉;可以领兵出征,但不是骠骑大将军;可以辅政却不是宰相。实际上三都大官是北魏大人官的遗留,是个勋官,用以笼络功勋卓著者和中原士人等各阶层的力量,藉此来稳固自己的统治。随着孝文拓跋宏的全面汉化,三都大官最终被废除。  相似文献   

15.
杜甫关于蓝田二诗是写在崔氏山庄与母系亲属聚会之事,崔氏山庄应是驸马崔恭礼后人崔兴宗居处,这与王维、王缙及杜诗所叙环境位置相合,新出《崔汪墓志》亦证明蓝田有崔氏墓地。杜诗中白水舅氏有兄弟三人:白水明府崔顼、少府崔顶与崔预,名人崔造、崔弘礼是其孙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权德舆为崔氏所作墓志均将尉、令误书。新出权璩、李仍叔所撰崔氏墓志亦误,唯曾孙书、孙女婿所撰墓志不误。杜甫母系极可能是崔民幹一支,与崔顼一系共五世祖,杜甫虽少直系舅亲,而与舅系关系密切。在战乱前,杜甫已托邻县舅辈崔顼、崔顶关照安置在邻县的妻子,杜甫到华州后可能又将妻子安置到崔氏舅家,大历初其弟也将妻子安置在蓝田崔氏山庄。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始,宣统皇帝退位止),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和甲午战争前,法国就积极参与了西方列强对华贷款的竞争,不过,此时各国均各自为政,并未形成联盟.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逐渐成为列强经济侵华的主要手段,在激烈竞争中,法国与俄国、比利时结成同盟与英、德、日集团争夺贷款权,同时,法国为了自身利益又与竞争对手英、德、美签订协议组成四国银团,不惜"牺牲盟友利益"共同瓜分贷款份额,扩张势力范围.法国与俄、比的特殊关系,还表现在法国承购俄、比难以承担的贷款份额,与俄、比合组公司、银行贷款,从而形成掩盖在他国名义下的法国债权,在估计法国在华侵略势力时这一事实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江西省不同层面数据,利用区位熵指标公式计算得知:江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程度总体较低。其中南昌、景德镇、萍乡、鹰潭和吉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程度较高,其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程度较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部门、广电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集群程度较高,新闻出版部门和旅游部门的集群程度较低;文化创意产业中核心层和相关层的集群水平较高,外围层的集群程度较低。要提高江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程度,需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含量,拓展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渠道,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的相关及支撑产业。  相似文献   

18.
鸟类是<诗经>自然审美的重要内容.<诗经>显示:先秦时代人们已能从声音、色彩、形态方面对鸟类作形式美观照,对鸟类的生活习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对鸟起人生之情,以鸟为抒情之具,说明时人自然审美已从生理快感飞跃到心理快感,从中可见先秦审美意识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与秦朝的基础上,汉代的旅舍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汉代的旅舍以官营为主,私营为辅。官营旅舍分为邸、传舍、亭传三类。邸主要设于首都,接待来京的诸侯王、郡守及少数族与外国的君长等;因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国邸、郡邸与蛮夷邸。传舍设于驿道,主要供各类官员使用,间或也接待一些普通人。亭传设于乡下,既接待官员,也可以接受外出的老百姓居住。这三类旅舍基本上不属于商业性的公共设施,而与当时的行政制度紧密相关,实际上是行政制度的派生物。这些旅舍例由政府不同机构的官员负责管理,并且形成了一些内容丰富的管理制度。这种官营旅舍的类型与管理模式,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舍制度奠定了基础。汉代的私营旅舍,西汉时期虽然一直存在,但大规模发展是在东汉时期。它是一种纯商业性的服务机构,颇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私营旅舍的大量出现,是东汉时期人口流动加剧和工商业发展繁荣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在先秦与秦朝的基础上,汉代的旅舍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汉代的旅舍以官营为主,私营为辅。官营旅舍分为邸、传舍、亭传三类。邸主要设于首都,接待来京的诸侯王、郡守及少数族与外国的君长等;因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国邸、郡邸与蛮夷邸。传舍设于驿道,主要供各类官员使用,间或也接待一些普通人。亭传设于乡下,既接待官员,也可以接受外出的老百姓居住。这三类旅舍基本上不属于商业性的公共设施,而与当时的行政制度紧密相关,实际上是行政制度的派生物。这些旅舍例由政府不同机构的官员负责管理,并且形成了一些内容丰富的管理制度。这种官营旅舍的类型与管理模式,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舍制度奠定了基础。汉代的私营旅舍,西汉时期虽然一直存在,但大规模发展是在东汉时期。它是一种纯商业性的服务机构,颇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私营旅舍的大量出现,是东汉时期人口流动加剧和工商业发展繁荣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