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特点及表现形式的分析 ,说明建立健全我国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的必要性及预警体系、指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我国银行业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金融业虽然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和比较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突出。我国必须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为依托对银行体系进行深层次变革,实现银行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的适度对接,加强金融业的监管力度,以降低、分散金融业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小金融风险对国民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成立后,大量金融机构入驻青岛,使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防范显得至关重要。由此,从宏观经济因素、区域经济因素和区域金融机构因素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区域金融风险监测三级指标预警体系,并基于该指标体系,选取青岛市2014—2016年的数据,测算青岛市区域金融风险值。结果显示,2014年和2015年青岛市的金融风险处于基本安全区间,2016年存在中度金融风险,青岛市总体金融风险呈上升趋势。据此,应及时建立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采取多种举措增强实体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积极化解金融信用风险,确保青岛市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业虽然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和比较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突出。我国必须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为依托对银行体系进行深层次变革,实现银行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的适度对接,加强金融业的监管力度,以降低、分散金融业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小金融风险对国民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7—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季度数据和宏观季度数据,构建制造业脱实向虚指标,采用金融压力指数法构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并进一步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脱实向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果和冲击路径。研究发现:制造业脱实向虚在短期内会提升实体经济部门杠杆、加剧银行体系金融风险,从而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制造业脱实向虚对实体经济部门杠杆、银行体系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均具有时变特征,从脉冲响应强度来看,短期效应和中期效应较为明显,而长期效应则不明显;加强监管、结构性去杠杆和降准等3种政策对制造业脱实向虚带来的实体经济部门杠杆、银行体系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均具有明显的治理效果,但治理效果的持续性均不强。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监管制度、稳步推进企业部门去杠杆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等,以切实解决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金融风险的研究提出了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是当前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对世界价值财富体系进行了分析说明,同时结合我国金融的现状对金融风险产生的机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金融风险源于金融机构或证券市场中的不对称信息。金融机构更易累积并演化为体系性的金融风险。我国业已形成这样一种体系性风险。证券市场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决定了证券化是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风险的现实选择 ,它将有效地改变我国金融风险结构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经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始于1997年7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根本原因在于受害国自身金融结构和体制上的弊端。我国为亚洲金融秩序的稳定作出了贡献,但金融危机的隐患不容忽视。应当树立金融风险意识,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建立金融风险的预警体系,以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风险传递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了金融服务快速发展,同时也提高了金融服务的风险.降低风险能加快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又是提高风险的重要因素,在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形势下,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有5条途径:即汇率与外贸、跨国投资、银行体系、国际负债、产业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索洛-斯旺框架下添加金融发展水平的参数分析金融发展水平对证券市场开放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得到金融发展水平能促进证券市场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金砖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显示:用名义的AREREA指标、实际的EW指标和资本流动指标度量的证券市场开放度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证券市场开放有利于经济增长;证券市场发展水平会促进该经济增长效应,而银行业发展水平对该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PUA模型对金融服务贸易开放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的实现机理进行理论研究,并以中国金融服务贸易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协同效应处于稳态时,金融服务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最优关系。以此为基础,选取1985—2015年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数据,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滞后四期)、金融业R&D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国有金融企业人力资本投入率和人力资本积累率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消极作用,而人力资本积累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呈随时间衰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构建MS-VAR模型实证分析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稳定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由于我国资本账户仍处于较严格的管制状态,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资本市场的直接影响较弱且不显著;(2)在间接影响机制中,短期跨境资本流动通过货币供给渠道的传导冲击作用较为强烈,而通过银行信贷和汇率变动渠道的传导作用较弱;(3)当受到外界突发事件冲击时,各变量波动性显著增加,并形成非对称效应。针对金融开放进程下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应构建宏观审慎视角下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框架,并促进宏观经济政策、宏观审慎监管和结构性改革间的协调配合,从而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融霸权是指以大银行和大机构投资者为核心的金融寡头及其政治代表,通过控制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条件,对实际经济活动施以重大影响以牟取暴利或实现其他经济、政治目的的一种社会关系.文章尝试从金融霸权在新时期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实现形式展开分析,提出了一些在金融霸权下可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资本流入逆转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展本国经济 ,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了金融自由化政策。但当一国政府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逐步取消对国际金融资本交易的限制时 ,就有可能造成国际资本流入发生大规模逆转 ,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因此 ,政府应加强对各种市场组织经营质量的监控 ,消除金融危机的隐患 ,使金融自由化改革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得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现象的出现,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防范金融空洞化,金融机构应转变观念,支持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民间金融进入农村地区;开放资本证券市场,加快直接融资步伐;加快合作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创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业优惠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地区引进外资银行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引进外资银行有两大正效应 ,即金融市场效应和外资引入效应 ,但引进外资银行也会让西部地区银行业遭受冲击 ,威胁西部地区的经济稳定。权衡利弊 ,我们认为 ,西部地区对外资银行应采取适度的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事关中国未来发展全局.在新的客观经济环境下,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地区政策投入,改革和完善国家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包括横向的东部向西部的转移支付机制和"纵向"的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特殊性转移支付模式,同时,改革西部金融体制,逐步开放西部金融市场.多形式、多渠道引导外部资金和外资参与西部开发.  相似文献   

19.
中外合资企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从审计的角度 ,深入剖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五种对策 ,即严格审批制度 ,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内部管理、加强经济监督力度、加快合资企业方面的法制建设 ,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对“假合资”企业的调查清理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and the specificity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has been construct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path and mechanism of executive power and social capital on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ourism listed companie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executive power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agency costs play a part of intermediary role, indicating that executive power can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by reducing the agency costs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CEO. Executive social capital positively adjusts the first half of agent cost intermediation, indicating that executive social capital can strengthen the agency-cost reducing effect of executive power. The study result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optimiz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of tourism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