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枚是名列乾嘉三大家之首,为性灵派之领袖。袁枚论诗,注重“性灵”,也极其强调诗人的天分。本文从袁枚与公安派性灵之分野、袁枚的诗才论、袁枚论诗才中的灵感、才与学、识的关系等方面剖析袁枚的诗才论,从另一个侧面探讨性灵说。  相似文献   

2.
陈文述论     
在乾嘉之际诗坛上 ,陈文述是袁枚的忠实追随者 ,二人之间的联系是以深层文化内涵为纽带而建立的。陈文述对袁枚的追随体现了“性灵”说的地域文化性 ,表明“性灵”思潮并未随袁枚去世而消歇 ;他对袁氏性灵特色的保持与新的时代氛围之间的不和谐 ,则显示了袁枚“性灵”论的先天不足 ;而他继袁枚之后对女性诗人的表彰推举 ,则成为女性在文学领域继续开拓的有力促动  相似文献   

3.
袁枚"性灵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灵”是中国古代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其发端于南北朝的论之中,经历代学的阐释与完善至清代袁枚终于灿然大备而自成一体。本着重考察了袁枚的“性灵”理论,从“性情”和“灵机”两个方面入手,指出袁氏在诗歌创作的内容上强调童心率真之情,天赋之情,男女之情;在创作形式上则追求灵动,自然而富有生命力。这一切最终构成了袁氏“性灵说”的诗歌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4.
性灵说的核心离不开人的情感精神,是以人的生命表现为根本的,以袁宏道、钟惺、袁枚等性灵说代表性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司马迁“发愤著书”引论,以屈原与性灵说的联系比论,进而指出,性灵说生命意绪中的“发愤”强调的是“势不能遏”的倾泄,“不平”在本质上为自我存在自然而有的情绪反应,意义重心落在自我个体之上,其总体精神是偏离政教的,并以此区别于传统诗教。  相似文献   

5.
提及“性灵”说,人们会立刻联想到袁宏道与袁枚二人,并往往将二者相提并论,以为他们写诗论诗专主性灵,求新奇活转,逸趣生动。诚然,由明末公安诗派至清中叶袁枚等性灵诗人,其诗说自有一脉相承之处,然而,在明清不同的社会环境,学术背景,文艺思潮的影响下,二人各自生成迥异的气质、个性、思维、观念,其“性灵”之说也各有面目。本文试从明清时代背景,学术思潮等方面入手,论述二袁“性灵”之不同  相似文献   

6.
袁枚“性灵说”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分析了“性灵说”形成的基础,袁枚倡导“性灵说”的原因,“性灵说”的主要内容与观点。认为“性灵说”把诗歌创作与个性自由的要求联系起来,强调个体意识,肯定感性欲求作为一种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对以传统儒学为主体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取代.反映出一种要求解放传统束缚和文学自由的倾向,在清代诗歌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扭转诗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袁枚以其"性灵说"为准绳,对清代康乾浙派朱彝尊、查慎行、厉鹗皆有评论,对其与"性灵说"符合之处予以肯定,对不符合"性灵说"之处则予以批评.其目的是为倡导"性灵说"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后20年袁枚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后20年学界是袁枚研究史上的丰收期,有关袁枚研究的种种课题均获得了全面的探讨和深入的开拓。生平研究上,《袁枚年谱》考释详明而持说公允,超迈前贤。随园诗学诗作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尤其是对“性灵说”“源”与“流”的深细探讨,创获甚多。而《性灵派研究》对整个性灵诗人群的全面、系统描述,可说是本期袁枚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文学向来主要不是被看作抒情的工具,而被认为是有着重大政治使命的修身、经世的利器,因此,诗歌的抒情作用往往是受到压制、扭曲的.袁枚性灵说的核心因素就是强调感情,袁枚充分阐发了性灵说主真情的美学思想.袁枚的真情论冲破了正统诗学束缚,为历来受到诸多压抑和束缚的诗人提供了思想解放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是一本在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诸方面都独具特色的食谱 ,其写作风格亦显示出与作者“性灵论”诗说相通的审美追求和独创的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11.
袁枚(1716-1797)是清代中期思想最解放的诗人,是性灵说的倡导者和性灵诗派的领袖。他的反正统思想、尊重女性的平等思想总体上是解放的、进步的,但也有时代及其本人的个性所造成的局限。研究袁枚思想,对理解袁枚诗文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袁宏道与袁枚同倡“性灵”,实有分歧。袁宏道从人之本性上理解性灵,进而形成其自适之性灵;袁枚从性情与灵机上阐释性灵,进而形成其才性之性灵。二袁的性灵之异,与多种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清代有“南袁北纪”((1))之称,袁枚和纪昀洵为文坛巨擘,亦皆为文言小说大家。若立足两人文言小说集代表作《子不语》与《阅微草堂笔记》,以小说地图的视角观之,多有可比对映照之处。就小说作品的主要地域分布而言,前者以江南区域为中心,叙事呈“自南而北”的趋势;后者以直隶区域为中心,叙事呈“自北而南”的趋势;就南北空间景观的重点意象而言,则有市井与庙堂之别;就物产与民俗地理的南北特色而言,则有南方山林与北地原野之别;就南北主要人物群像的塑造而言,前者多写江南客商,后者关注北方循吏。通过以上的比照探讨,还可见出两书不同的写作策略和叙事笔法,即一为性灵大家,由“戏编”而张扬性灵,一为理学名臣,多考据而说理教化。两位作者虽有强度相若的“地方认同”情感,却有着迥然有别的撰述心态。  相似文献   

14.
康熙至乾隆之间诗学的嬗变,显示为一个王渔洋神韵诗学被扬弃而袁枚性灵诗学逐渐主导诗坛的过程。其间重要的契机是叶燮诗学由其门人沈德潜和薛雪传播、发挥,在江南诗坛产生重大影响。以薛雪、黄子云、吴雷发为代表的江南诗论家将叶燮诗学中自成一家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推进,而查为仁、桑调元等另外一些诗人则激活了古老的性灵概念,在雍正至乾隆初的一段时间,为性灵诗学的发展造好了舆论声势,做好了理论准备。这些人物都与袁枚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其诗学也为袁枚所熟悉,作为性灵诗学的前驱,有必要从诗学史的角度对其历史意义加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子不语》是袁枚编纂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是袁枚所推举的"性灵说"的散文化、形象化的再现。无论小说的命名、题材的选取,还是艺术特色都是袁枚个性与性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袁枚倡导的"性灵"诗说流行于清代乾嘉时期,其本人与乾嘉词坛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疏离状态。袁枚极少评词,也不擅作词,并未直接参与当时的词坛建设,其子袁通在创作取径上的转变可以佐证这一点。而"性灵"诗说对词坛的渗透则在郭麐的词论中有不少体现,郭氏对朱彝尊、厉鹗的不同评价,就与袁枚保持了一致,他以"性灵"词学观为核心,否定了词坛上强调忠孝与声律的两股势力,这二者其实构成了晚清词学在解词、作词领域的主流,这一敏锐而有前瞻性的词学观后继乏人,可说是词学史上的一个遗憾。在浙、常交替的词史背景下,"性灵"诗说在加速浙西词派分化、推动词史复古之风的兴起,以及深化晚清词论等方面对清代中后期的词学演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袁枚于乾嘉诗坛影响甚巨 ,不仅其性灵说深入人心 ,形成了性灵派 ,而且使蒋士铨、黄景仁、李调元、陈文述、宋湘等诗坛名家成为性灵派的同盟军。其负面影响则是引起洪亮吉、姚鼐的批评以及章学诚等的攻讦。而正负影响之大 ,皆足以证明袁枚为乾嘉诗坛盟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袁枚生活的乾嘉时期 ,民主意识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而有所发展 ,袁枚在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中突出地表现了这种可贵的民主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对儒学及其传统的叛逆 ;反对等级特权 ,提倡平等 ,尊重女性 ;批判封建礼教 ,大胆表现男女之情 ;“唯我是适” ,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不讳好财” ,“九州添设富民侯”的金钱观念。它们代表着袁枚“性灵”诗歌所独有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9.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其“性灵说”诗论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袁枚诗论在乾嘉时期、近代、现代、当代四个时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以更科学的方法、更进步的世界观去分析、评价袁枚及其诗论。  相似文献   

20.
清代性灵派以袁枚性灵说为理论旗帜。而性灵说与性灵派的出现,既是中国性灵美学思想传统发展的产物,又有乾嘉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为背景。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探讨性灵说与性灵派产生的原因,可深刻认识性灵说的内涵与性灵派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