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发展是“绿色”和“发展”的辩证统一。“绿色”既是“发展”的方向,也是“发展”的方式。“发展”既是“绿色”的目的,也是“绿色”的保障。而无论“绿色”还是“发展”,都内在地包含着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绿色”不仅仅是保障人类持续发展的手段性条件,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和审美情趣。“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财富增长,更是个性自由、生活境界和文明程度的提升。没有深厚的人文根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绿色发展。就当代中国而言,一方面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前提下将人文关怀内蕴于发展规划和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必须在整合各种思想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人文生态教育,努力夯实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的人文根基。  相似文献   

2.
根据文献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学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位、模式和路径有了一定共识.但由于没有融入科学理念,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着内容体系不完善、不同时期的内容体系不明确和主体责任内容未成体系等问题.通过分析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系,提出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的推进机制,形成绿色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机制,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的发展形态是由生产力各要素彼此适应而构成的,至今,它已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三次大的变革。本文试就生产力发展形态的三次变革作一粗浅分析。 一、原始生产力与原始生产力发展形态 从严格意义上讲,生产力是一个社会范畴,它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与人类的演化一样,有着自己深远的原始根源。众所周知,生产工具出现以前,人类祖先只能凭借自身的物质器官向自然界索取生活资料。这种活动是十分原始而又简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弘扬与发展,是中国面临世界问题——生态危机风险所开出的有效药方.绿色发展思想既是理论也更是实践,蕴含着马克思实践理性意蕴,具体表现为公正性、趋善性、合效性以及整体性.四者有效地推动着绿色发展思想在实践层面成为可能,并引导着人类在人与自然的实践中由单向度的“黑色发展”转变为“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所外化的绿色实践,表征着绿色发展思想之实践价值即绿色实践的理性考量、伦理关怀.因此,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的理论经纬及其实践价值的发掘无疑将为生态风险与资本主义困境找到可行的出路,也为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找到真正可选择与替代的共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聚居模式的演变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聚居模式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映象,也是一种最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人类聚居模式的进化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经历了技术革命、生活方式高度文明以及能源危机、自然环境恶化以后,发现传统的环境观和自然观指导下的聚居模式已难以为继,绿色建筑成为未来建筑模式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就人类聚居模式的演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见解,供商榷。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党的指导思想又实现一次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又叫工作指针、行动指南)经历了运用、发展、创新等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过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甚至是极左思想影响的过程,也经历过灵活运用和坚持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总结回顾90多年来党的指导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对于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 ,它经历了时续发展以致出现质的差异和变化 ,并在当代形成强劲发展趋势的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就其实质来说仍然是由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社会主义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又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观察、把握、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大现实。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关业风雨兼程走过了20多年,中国公关市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分散发展到逐步规范、从国内走向国际的过程。这是一部艰苦耕耘的历史,更是一部经过不断反思和发展的历史。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国大陆公关业经历了公关理论的建立与行业的兴起及低速增长;到了90年代初期,中国公关业逐步开始步入职业化和专业化阶段,这是一段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经历了“三省其身”的低迷时期;21世纪,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外公关市场逐步接轨,中国公关业重新崛起,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通过全盘梳理中国公关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的革命——从可持续发展到和谐发展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发展是生命世界的永恒主题,但工业文明时代人们对"发展"的理解一般集中在经济领域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人均GNP提高等意义上.人类在惬意地享受着工业文明之树结出的累累硕果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却千疮百孔,"生物群体崩溃"有可能在未来200年内发生,工业化的生态代价令人始料不及.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后,人类才大梦初醒,原来孜孜以求的没有发展的增长不过是竹篮打水.20世纪60-80年代诞生的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念的一次深刻变革,然而,可持续发展观由于自身的残缺不可避免地走入绝地.确立全新的发展观,实现发展的革命,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使命,而实现这种革命的契机存在于也只能存在于所有物种乃至所有存在物的和谐之中,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作者提出了一种足以引致发展革命的发展观--和谐发展观.一旦人类认识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藉此实现了发展的革命,那么,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梦寐以求的发展大业必定能翻开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界定了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内涵和内容,分析了现有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研究认为,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运行规律,坚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坚持绿色发展文化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社会等手段建立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系统、实现共享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中国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良好基础,但仍存在治理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生态环境监督监测和执行力度软、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社会公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提出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深化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发展绿色金融,推进重点领域和企业绿色化改造;同时,不断丰富治理指标体系,强化环境监测监管(环保督查),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