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5年,我和一批青、中年同学踏上到遥远的法兰西去留学的征途。我们第一次在巴黎郊区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玫瑰泉”的地方,在那里开始了当时许多中国留学生的故乡之梦。 当时赴法留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高中毕业的青年学生。他们未学过法语,准备去法国初步掌握法语后再上大学,攻读其他专业。另一类则是高等院校的法语教师和国家干部,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法语水平,主要是去进修法语,大都已过而立之年,我是其中之一。 盼望老师能仔细批改作业 到达巴黎后,我们住在巴黎市近郊的一幢简易楼房里,座落在一个叫“玫瑰泉”的地区。那是…  相似文献   

2.
初到巴黎 获奖作品无人问津 我叫赵楠,家住泉城济南。1994年从中国纺织学院毕业时,正逢北京一家很有名气的欧洲服装公司“招兵买马”,我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我穿着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风衣,并把一大摞获奖作品证书捧到招聘人员面前时,文质彬彬的“主考”顿时眼睛一亮,像审视一件艺术珍品一样,上下打量着面前这个典型的“时装女”。于是,我就成了公司的一员。  相似文献   

3.
我在法国生活了近5年,对旅居法国华人的经商、生活以及心理状态,耳濡目染,了解较深,现将所见所闻录成短片。 巴黎的“唐人街” 如今,在世界各地凡是有华人聚集地,人们统称“CHINATOWN”,意为“唐人街”。比较有名的是美国纽约的唐人街、日本横滨的中华街、泰国的唐人街等。巴黎有20多个区,华人则主要集中在第13区,故法国人习惯上就把13区作为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报刊上有的文章对巴黎公社存在七十二天的说法提出了异议,认为公社是在三月二十八日宣布成立的,从成立到五月二十八日失败,共计存在了六十二天(见《江汉论坛》一九八二年第五期)。我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实际,因而是不能成立的。 巴黎公社存在七十二天之说,据笔者所知,系发端于巴黎公社委员阿尔努流亡瑞士期间,于一八七二年一月至一八七三年一月写成的《巴黎公社人民和议会史》一书,书中说:“公社在七十二天的连继战斗中,只能提出一个原则,指出一个轮廓”。阿尔努是巴黎公社创造者之一,他的说法应予确信,国内外史学家们因此一直承袭了他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让居易 《社区》2002,(21):64-64
巴黎是一个拥有把一切都变成“杰作”的魔力的城市。在世界上别的地方被认为发疯的事情,在巴黎往往不是被称作创造,就是被尊为生活艺术。 最近,在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又冒出了一件“杰作”:从卢浮宫到巴黎圣母院附近长达  相似文献   

6.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法国无产阶级发扬了“冲天”的革命精神,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实现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民主,在人类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俱乐部在巴黎公社时期起了重大作用。本文试图通过略述俱乐部的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巴黎公社是如何发扬无产阶级民主的。一、俱乐部的概况在法国,俱乐部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到一七八九年大革命。在那时,资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发动人民群众参加反封建专制的斗争,创立了俱乐部这样的群众组织形式。在革命  相似文献   

7.
胡娟 《成才与就业》2013,(24):46-47
现在是2013年12月,我从巴黎回到上海已有一年半。如今,每当回想起在巴黎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仍记忆犹新。我从那段短暂的游学时光中看到了自己的转变:从刚抵达异国他乡时的惴惴不安,到安坐在凡尔赛宫广场的长椅上自在享受生活;从五指不沾阳春水、对家务一窍不通,到上得课堂、下得厨房,学习生活两不误;  相似文献   

8.
巴黎碰到了近些年来最严重的骚乱,该是深入探究外裔法国人不满根源的时候了。 2005年11月初,一个年轻人扎着头巾、穿着汗衫,同他的伙伴斯宾、伊尔·帕奇、贝娄和科·苏克一道,像其他成千上万的人一样, 打着横幅,敲打着从阴暗肮脏、毫无生气的小区公寓中走出来,这些小区环绕在法国大城市周边。他们在巴黎的郊区街道中间游行。波比格尼(Bobigny)是巴黎东北郊区一个乱糟糟的小镇,他们在它的市议厅周围燃起了一圈火,这使得这个藏污纳垢的地方开始让警察巡逻  相似文献   

9.
有两个女生到法国留学,刚到巴黎,在街上看到一个黑人从对面走来,一个对另一个说:“真黑啊。”那个黑人马上走到她们面前说了一句:“就你白!”  相似文献   

10.
纽伦堡游记     
时雨 《21世纪》2010,(8):57-58
三月底有一次可以出游的机会,从巴黎出发,随便选个地方玩一天。翻着航班时刻表,我的目光不禁定格在德国小城纽伦堡上。巴黎到那边航班挺多,路程不远,城市也不大,玩一天足矣。OK,就是它了!小城之旅凌晨从上海到巴黎,休息了一下,傍晚,我去机场赶最后一班往纽伦堡的飞机。那飞机超级迷你,才能坐50个人。  相似文献   

11.
楼下贴了通知:“周末组织老人们去郊区蔬菜大棚参观,希望有车的邻居提供帮助。”落款是“××社区”。我赶紧报名,老公笑我:“你手那么‘潮’,敢去郊区吗?”我说:“算你说着了,给你报的名。”我很乐意为不认识的邻居们服务,因为志愿者是传递温暖的天使,他们让社区成了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12.
《北方人》2007,(3)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相似文献   

13.
巴黎之道     
焦东雨 《社区》2013,(11):38-38
一个月前,在巴黎,替我驾车的温州朋友,一边开车.一边指着眼前的巴黎道路,说:“近四五年,巴黎的道路发生了巨变.普遍由三道变成了一道。” 一道?偌大的巴黎.国际化现代大都市,它的道路难道就剩下了一道?  相似文献   

14.
巴黎的西北部,是一片隆起的坡地,人称“蒙玛特高地”。 公社社员墙的警示碑 当我第一次登上这片高地,俯瞰巴黎全景时,一阵欣喜过后,心中更多感到的却是无尽的悲壮,耳畔仿佛响起了《国际歌》那震撼人心的旋律。 是的,这里正是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的策源地。虽然,它只维持了72天,但它的光辉业绩永垂青史。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战役中,拿破仑·波拿巴的4名军官立下了军功,拿破仑决定好好奖赏他们:“你们有什么愿望尽管提,我会无条件地满足你们。”“我想拥有巴黎的一栋大房子。”来自德国的军官说。“行!”拿破仑回答,“你会得到巴黎的一栋大房子。”  相似文献   

16.
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迄今已有一百二十年。一个多世纪以来,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早已被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所代替;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些国家先后取得了胜利;整个世界曾形成过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但又走向分化;在这种形势下,重温巴黎公社的历史,对于促进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和社会改革谈些浅见。 1 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870年9月11日成立巴黎二十区中央委员会到1871年3月15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成立为第一阶段;从3月15日到3月26日巴黎公社选举为第二阶段;从3月26日巴黎公社选举到5月28日公社失败为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非传统安全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深刻地改变着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作为非传统安全的一部分,非法移民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文化安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2012年3月13日,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出席在巴黎郊区举行的大型竞选集会上表示,如果自己连任,将提议欧洲国家建立申根区“政治政府”,加强边境控制,实施共同的“边境管控”纪律,并对管控非法移民执行不力的成员国实行“惩罚、冻结资格,甚至驱逐出申根协议”的机制.非法移民问题对于国家安全的影响有多大,又会从哪些方面影响到一国安全,通过美国的例子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法国社区分析始于五十年代中后期。当时,法国一些社会学者注意到战后法国社会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组织讨论城市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差异。一九六○年,原“农村社会学研究”(现巴黎第十大学社会学研究所,GRS)首先提出用社区分析的方法研究农村社会的特征。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法国社区分析经历了一个从个案调查到综合考察、从农村社区到城乡社区综合分析、从了解社区特征到探讨社会变迁之多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于一八四七年写成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在他的现实主义巨著《人间喜剧》中属于“风俗研究”的“巴黎生活场景”。这部小说,是“巴尔扎克的后期的最代表的作品之一”(穆木天译《从兄蓬斯》第3页),“达到了他的艺术的最高峰”(支魏格《巴尔扎克传》第450页)。在这部小  相似文献   

20.
走马欧罗巴     
学英语,最得意的莫过于它的“万精油”特质,嘴角一抹便可走遍天下。可法国偏偏是个让我们这种人傻眼的地方。这个如今愈发封闭,自尊心极强的民族疯狂地捍卫着自己的语言。于是,英语被无情地排斥着。 由于语言的隔阂,初到巴黎的我即刻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甚至是窒息感。伫立在巴黎街头,我仿佛不小心闯进了一部已制作好的电影里,周围的人和景按照原先的模式回放着。只有我,在极端的不和谐中显得多余。可连“导演”都走了,这一步,我将如何迈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