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法律知识和积极思想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利。因此,文章首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学强 《职业》2022,(4):37-39
高校在法治育人工作中肩负着时代使命,立足全面依法治国,培养懂法、守法、护法、用法的学生.本文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需要把握的三重维度,即在现实维度上,要深刻认识高校法治教育的薄弱环节与存在问题;在价值维度上,要认识到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高校立德树人任务落地、培育遵纪守法优秀公民的需要;在实践维...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治属于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不完善,在此阶段学生与周围同龄人的交流过程中,通过道德与法治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加强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价值观念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思考。再加之小学生属于我国社会的建设者,小学生的法治意识较为薄弱。在小学阶段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价值观念,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以及法治建设,所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属于庞大的社会教育活动,必须要实现多方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能够不断地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未来社会发展输出法治意识过硬的综合性人才,对于我国法治实践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大学生应当是具备法律素养的综合性人才,针对法律素养不高的整体状况应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共同努力,具体而言,应将法律素养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基础课程作用的同时增设法治类公共课程;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法治类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将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指的是21世纪以来,以各类新型技术作为支持的传播媒介,这种媒介具备多样性、实时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等多种优点,近年来被逐步引入高校学生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且取得良好的成效。基于此,对新媒体环境的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为构建高水平的党建工作队伍,创新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素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迎来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分析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剖析具体原因,提出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路径,具体包括加强大学生尊法意识教育、增设法律类公共课程,创新教育方式、加强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法治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律素养培育相结合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教育氛围等,为新时期高校有效开展法治教育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秋玉  陈斌 《现代交际》2014,(2):199-199,198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的朋辈教育管理模式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对于完善学分制条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完全学分制条件下朋辈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丰富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朋辈教育能很好缓解就业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危机意识,树立自信心,对自己未来做出规划。  相似文献   

8.
培育公民的公民意识,有助于建设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建设社会公平正义。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他们的公民意识,但是目前各高校的法律教育还存在法律教育边缘化、应试教育为主导、教育主体法律素养欠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法律素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育资源。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法律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作为高校,对我们来说此次大会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着深刻而重大的影响,本文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法治化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了工作体系、管理干部法律意识、学生群体法律教育等情况,并从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建设、提升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法律素养、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法治意识确定为该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落实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法治意识培养的主渠道。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揭示出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培育中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之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1.
国家对于新时期高校的劳动教育提出了单独设置劳动课程,并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社会实践、科学实验、专业实训及毕业实习等教育实践环节的要求。服务学习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调配,旨在树立学生劳动价值观念、培养劳动素养。高校可以利用服务学习课程来进行劳动教育,对服务学习的准备、实施、反思和总结四个阶段进行改善,以确保达到帮助学生树立劳动价值观、提升其劳动素养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作为依法治校方略下的必然产物和高校法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亲身的实践经验为基点,首先对建立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必然性进行了讨论,随后对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具体剖析,最后对如何有效地运作高校学生申诉制度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三条有效路径,即法治化教育与人性化教育有机整合;制度、机构与人员齐头并进;学生、教师与学校齐心合力。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要求,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身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展开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所以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制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最终达到其应有的教学目的,构建高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法治教育仍面临新的挑战。为此,需要从农村义务教育实践出发,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执教水平;科学设计特色课程,完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肯定教育法治价值,制定法治教育评价机制。如此,方能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法治教育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校教育形势发生改变,英语政治等通识科目比重加大,专业课授课学时也不断挤压高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间,造成当代大学生语文素养和国学修养水平的不断下滑。为加强高校学生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有必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国学作为切入点,加强高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国学修养,并进一步强化其思想政治素质,使得高校学生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随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存在大学教育体系对于法治教育不够重视,大学生法治意识相对淡薄,高校教师工作机制重心的偏颇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法治观,需要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前不断地深化教育改革,高校面临的任务与形势也从根本上在发生变化,树立良好的现代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健全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的专业素养,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增强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生命教育方面充当重要角色,包含了生命教育的诸多元素。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对中学生的生命教育。后疫情时代,借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弘扬抗疫精神、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树立大教育观和促进课程实施等途径深入开展生命教育,探讨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路径,有利于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育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新时代中学生,为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生命教育途径创新方面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愈发受到社会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助力学生坚定政治立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意义、现状入手,提出对应解决策略,旨在引领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培养优秀的德育品格,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20.
高职生作为一个庞大的青年群体,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有针对性地培育他们的法律素养,对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法治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职院校应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深入、有效地开展法律素养的培育,增强高职生的法律意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