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总是教师头疼,学生生畏惧,究其根源,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大大降低了习作要求。因此,作文教学要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以学生为本,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变通,就为作文教学构筑了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2.
当今,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情景作文走进了课堂。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游戏作文”、“实验作文”、“想象作文”等字眼儿屡见不鲜,作文教学情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说到情境教学,中国较早的有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的“相机教学”。“相机教学”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孟母教子也是成功的情境教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许多教材在作文的编排上,对情景作文进行了大量的渗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人以人教版四年级教材为例,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尝试,谈一谈对情景作文教学的几点思索。  相似文献   

3.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前人们作过长期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作文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封闭教学。封闭式作文教学主要表现是“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这种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课堂。让民族文化的经典回归课堂,让地方民族文化的趣味浸染课堂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性与灵魂是作文教学的历史使命。为彰显作文教学的无穷魅力,那就必须进行新的探索。即经典文章“时文”化:动态生成彰显语言魅力,阅读教学内容生活化:架设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桥梁,作文教学个性化:融如入地方民族文化:打造课堂教学的新天地。让诗意的课堂焕发永恒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然而,现实的作文教学却令人堪忧,不是“享受”,而是受罪,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一种“耗时多,效益低”的难堪局面。如何适应作文课改,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转变教师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改变作文教学现状,这是摆在广大教研工作者和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而现在,小班化的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我们应结合小班化教学,充分利用其优势,在作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快乐作文的实践因素,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能说会写”是对语文教学核心任务的精要概括的话,那么作文教学便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过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消极心理,学生往往对作文“望而生畏”,导致这语文的“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如何让学生从作文消极心态的阴影里走出来呢?我的思路是: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形势下,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可是,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听见学生对作文叫苦连天,视作文课为老虎。人们也常常听见老师对作文也满怀“幽怨”,视批改作文为难事。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如何让教师也喜欢上作文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从各方面做了大力的探索。套用前国足主教练米卢“快乐足球”的理念,我向学生提出“快乐作文”的口号.提出要进行“作文教学改革”。现将笔者近两年收到明显效果的几处改革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总感觉学生首先面对的就是缺少素材的问题。细细思量,相当一部分学生匆匆来往于学校和家庭之间,重复着二点一线式的生活方式,也难怪不知道写什么了。其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函待打开大门,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  相似文献   

9.
一说到作文教学,不禁使人想起学生咬笔杆,老师皱眉头的场面.这是由于过去师生被禁锢在课堂和课文这个小小的时空之中所造成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种单一的作文教学方式已使学生厌倦,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害怕作文.甚至谈“作文”色变,作文教学效果极差。即使学生掌握了老师给的知识点,可从大语文的观点来看,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拓展性以及创造力并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作文教学呈“封闭式”,整个写作过程都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呆板地死命题目,学生苦思冥想闭门造车,作文教学远离小学生的生活之源,导致小学生的作文语言成人化,结构成模式化,而作文的主体——人物、事件则极尽虚构化,这种传统的封闭作文模式导致了小学生越来越厌倦作文,越来越不愿上作文课。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像是陷入了某种常规定势,总是冲不破“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框架,许多教师不由自主地把作文教学的目的片面地理解成了“写好作文,取得高分”。只想着完成教学任务,人为地窄化了作文的范畴。并没有站在“功夫在诗外”的高度去把握作文教学的本质。要知道“小学作文不是着眼于培养未来的小作家,而是倾力培养未来公民的语文素养;不是为了研究语言,而是为了学习和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明确地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此,要改变过去作文教学“满堂灌输式”的传统,让学生尽可能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写出他们亲历感受的作文,就是所谓的“探究作文”。  相似文献   

13.
在对小学生作文心态的调查中发现,对待作文,学生普遍采取的是消极态度:怕与应付。能开开心心作的只有少数作文“尖子”,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书本这个“本”抱得太紧了,没有让学生与作文、教师与写作主体、写作活动与生活实际进行亲密的接触、交流与对话,在教学中“沟通”与“合作”体现得不够。为此,我们深深感到,改革以“文”为本的旧作文教学机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农村作文教学必须唱响“农村特色”的主旋律。谱好“以民间文学为支点、多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农村生活、广泛积累素材;结合农村实际,教给学生方法;挖掘乡土资源,搭建展示平台”的作文教学四部曲。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是生活的点缀。”近些年来,我们发现,一种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已悄然而生。那就是“生活化”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是“生活化”作文之精髓。怎样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往往抱怨作文教学投入多、产出少,以致很多教师厌恶作文教学(时下流行的公开课也难得看到有上作文课的),更不想去思考如何改进作文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我校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语文组全体教师以“写作教学设计初探”为研究课题,展开写作教学实践研究。经过三个学期的作文教学实践探究与主题会诊反思探讨,我们充分认识到:正是由于教师沿袭了以往教学中的弊病,禁锢了在作文教学上的创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荡涤作文教学的灰色污染,鼓励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还作文教学一片纯净的天空”,已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主题曲。但是如果拿学生作文去读一读,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学生作文中“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还是不少。为什么“改革”了,学生作文中的灰色污染还是不少?笔者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身上。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自主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从学生观察、体验、感悟入手,从学生习作内容、习作方式、习作评价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什么是“体验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与方法,一种以“体验”为核心达到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中,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但具体操作起来过于简单化的并不少见。许多教师急于求成,“速成”意识较浓,希望学生多出作文,快出作文,出好作文,导致学生以《作文选》中的题材为依据,这篇搬过来,那篇套进去,“无感而发”。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能力,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20.
合作教学主要是指教学时将学生以小组的形态作为活动的方式,重视学生经由合作、分工,主动互相激励的方式来建构知识。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封闭学生心灵的教学,学生在教师限定字数。给定时间,还要加上“独立完成作文”的纪律压抑氛围下,像一个个被困在孤岛上的“鲁滨逊”,各自孤独地、无助地、机械地在进行着无趣的、无奈的写作活动。这样的作文教学耗时、低效。合作作文教学是突破传统,更为新颖的作文教学形式,不仅达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